今年最受国人瞩目的战争片是哪一部?我想大家都不会有异议,那必须是《长津湖》。众多军迷是非常期待这部电影的。因为电影作为最直观的大众媒介,会让更多人关注到这场战役,而军迷可以借这个最好的机会向大众普及英烈们的丰功伟绩,在这一点上,任何一部讲战争的电影,军迷都是非常欢迎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天,《长津湖》新的预告片刚刚发布,一些新的电影片段曝光。透露的信息也更多了,更加便于大家了解电影所着眼的宏大历史。笔者就借这个预告片,向大家小小科普一下这场战役。

一.猛将对决,来战!

长津湖的战斗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第二次战役东线战场,是第二次战役的关键之战。

这场战斗,由中国志愿军第9兵团15万余人对阵美韩联军第十军约10万余人。

我军这边:志愿军第9兵团结构相对简单,就是3个军,各辖4个师,分别是第20军(第58师、第59师、第60师和第89师)、第26军(第76师、第77师、第78师和第88师)和第27军(第79师、第80师、第81师和第94师)。

美军这边:美军第十军的结构就相对复杂一点,里面包括美国陆军第3步兵师、第7步兵师、美国海军陆战第1师以及韩国陆军第一军团。除此之外,第十军还有美国驻远东空军及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的飞机和军舰支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预告片中问“今晚最低温度会降到多少”的,就是第9兵团指挥员宋时轮,那可是一员虎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剧照:宋时轮

宋时轮,早年就读黄埔军校,红军时期曾出任红三十军和红二十八军军长,参加过长征。抗战时期曾出任四纵司令员。解放战争期间,宋时轮曾任华东野战军十纵司令员和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司令员,参加过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淮海战役,10纵负责阻击国民党军邱清泉和李弥兵团。渡江战役中,第9兵团第27军率先突破长江防线,之后又攻占上海。要不是朝鲜战争爆发,第9兵团还将肩负解放台湾的重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

美军这边出现的人物,首先是因为成功指挥仁川登陆而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不过他在长津湖战役期间,一直在东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麦克阿瑟

在朝鲜的,是他的部下,第十军的指挥官爱德华.阿尔蒙德中将。要跟宋时轮的战争履历做一个比较,阿尔蒙德就要逊色很多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阿尔蒙德就是个机枪营营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受老相识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的提携,去指挥全部由黑人士兵组成的第92步兵师。阿尔蒙德曾经抱怨:“该师糟糕的战绩埋没了他优秀的指挥才能”(言下之意非洲裔美国人军纪差,不听指挥,搁现在“种族歧视”的帽子可跑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战时期的阿尔蒙德

二战结束后,1946年阿尔蒙德被派到日本担任麦克阿瑟的人事主管。因为管人管得好,颇受麦克阿瑟的赏识,1949年当上了驻日美军参谋长。仁川登陆时,麦克阿瑟指派阿尔蒙德担任第十军军长。然而其糟糕的指挥才能和专业素养让下属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鄙视。他曾经问:“海军陆战队的拖拉机可在水里漂浮吗?”

就是下面这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阿尔蒙德美国海军陆战队陆战一师的师长奥利佛.史密斯尤其对阿尔蒙德不感冒。史密斯在预告片中没有出现,但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人,他才是美军这边为数不多真正有眼光的。

还在东京策划仁川登陆的时候,阿尔蒙德夸夸其谈两栖登陆如何轻松,把参加过佩里硫战役和冲绳战役的史密斯气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陆战一师师长奥利佛.史密斯

长津湖战役期间,阿尔蒙德的狂妄自大使其鲁莽地指挥第十军轻敌冒进,最终被第9兵团分割包围在朝鲜东部的山岭之间。

二.运筹帷幄,开战!

预告片一开始,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战员们登车出发,奔赴朝鲜的画面。为什么要打这一仗?因为武装到牙齿的美国人已经压到我们的家门口了。1950年6月底,朝鲜战争爆发,不到半年的时间,美军就越过三八线,把战火推进到了鸭绿江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朝鲜被美韩军队占领,接下来中国东北所面临的军政形势将极为严峻,美军将与新生的中国隔江相望。此时,美军的轰炸机已经开始对中国安东等城市进行轰炸。

预告片里扮演毛泽东的唐国强有句台词:“过了三八线,过不过鸭绿江?”这个问题其实已经迫在眉睫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使占领朝鲜的美军不过鸭绿江,但中国原有的战略防御纵深已经消失了。美军可以直接将军队驻扎在中朝边境,侦察,袭扰是免不了的。当时东北所仰仗的南满电力供应,也会因为鸭绿江上水电站被破坏而遭受断供。当时,美国战机经常对安东等中国边境城市进行轰炸,我无辜平民死伤无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军战机越境轰炸我安东(今丹东)民居

1950年9月30日,周恩来总理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庆祝国庆节大会上发表演说,严重警告美国政府:“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1950年10月上半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毛泽东主席主持下,多次召开会议,全面分析了当时的形式,充分估计了面临的困难,从挽救朝鲜危局、保卫我国安全和维护世界和平这一立场出发,毅然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一场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自卫之战,随即在朝鲜半岛的北部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装备悬殊,惨痛!

当时志愿军出国作战,面对的对手是当时世界上军事实力最强的美国。到底有多强,预告片有一个片段,讲述的是美军仁川登陆的画面。天上是遮云蔽日的战斗机和轰炸机群,岸滩上,大型登陆舰敞开舱口,一辆辆重型坦克鱼贯而出。不得不说,我们已经大概几十年没有在国产电影里看到这么大的手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可以单从装备的角度,做一个简单的对比。美军跨越三八线后的急先锋之一——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辖三个陆战团和一个炮兵团,3万余人的规模,陆战团的炮兵连装备有12门107毫米重型迫击炮,步兵营则装备有81毫米迫击炮和75毫米无后坐力炮,步兵连有60毫米迫击炮支援,独立的炮兵团则装备有3个105毫米榴弹炮营(54门)和1个155毫米榴弹炮营(18门),另外还有一个装备有70辆坦克的坦克营,主要为二战后期最强的M26重型坦克和部分M4A3“谢尔曼”重型坦克。而步兵们则普遍装备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精度高,火力持续性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美国海军航空兵还有战机在空中提供对地支援,据统计,平均每天有50架次的战机在天上绕来绕去。

看完了美军,再看志愿军部队的装备实力。新中国刚刚成立,军工制造能力还处于起步阶段。当时解放军的装备还是依靠战场缴获的武器装备,大量使用的还是三八大盖等栓动步枪,轻重机枪和冲锋枪的数量不多。装备到团一级的炮兵装备也多是抗战时期缴获的日制火炮,例如92式步兵炮和94式山炮,数量少,连级部队装备都是个位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志愿军迫击炮向美军目标射击

除了火炮数量少以外,弹药补充也有较大的困难。志愿军是出国作战,当时我军后勤支援的车辆不多,运输能力不足。尤其是出国后,弹药基本都靠指战员自己携带和民工队来回运输,供给严重不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志愿军指战员抓获投降的美国兵

说完枪炮,我们再聊聊穿的和吃的。因为入朝作战时间紧急,志愿军的冬装准备严重不足。据统计,有三分之一的人员没有棉大衣、皮帽子和棉鞋。指战员们需要穿着单衣应对零下40度的低温。下雪后,衣服基本已经湿透,为了防备美军的空袭,还不能生火烤干,很多人都冻伤了。

粮食更是极度缺乏。入朝作战后,志愿军的补给线越来越长,粮食出现断供的情况越来越普遍。指战员们只能依靠生冷的黄豆和土豆充饥,体力削弱,战斗力下降得厉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观美军的情况就是另外的景象了。美军每天的补给都可以领到两种口粮,里面有牛肉罐头和奶制品,辅食包括巧克力、饼干和面包,甚至连口香糖也是标配。1950年11月23日是美国的感恩节,在前线的美军士兵甚至还能吃上刚刚烤好的火鸡肉。

预告片里主演吴京有一句话,很好的形容当时的作战形势:“美国军队是世界上装备最好的军队,战斗会非常艰苦,但我们要争取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应该说,当时的美军对于志愿军大规模入朝作战是缺乏预期的。虽然美军不断的前线获得相关的情报,但骄傲的美军始终认为中国军队不是对手,这一自信来源于2个月的时间里,横跨数百公里的突击作战战果,也来源于对自身实力的高预期。

四.“人海战术?”绝不!

但志愿军并不是美军所了解的对手。在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并不是靠跟对手拼装备取胜,而是强调战略战术。在作战中,集中优势兵力对敌薄弱环节进行突击,在战术机动上讲究快速穿插,不与敌优势兵力纠缠,而是多路突击,对敌各个击破。对此,美军是没有多少研究的,美军对于从朝鲜山岭中突然杀出的志愿军大部队,明显处于抓瞎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预告片中有一个片段,从一个侧面描述当时志愿军埋伏下来阻击美军的历史细节。朝鲜1950年的冬天,气温异常的低。零下40度的数值已经创造当时气温的最低纪录。仅仅穿着单衣的志愿军指战员需要卧倒在雪地里,长时间地静默。当指挥员的哨声响起,他们就要马上站起来,向着美军阵地发起冲锋。没有钢铁的意志,如何扛得住零下40度低温的封冻?没有严格的纪律性,又如何能够在哨声响起的那一刻,站起来朝着美军猛烈的火力发起冲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预告片在志愿军潮水般地冲入美军战地的画面中结束。看到这里,我想一些军迷朋友又会提及“三三制步兵战术”和“我军不打人海战术”的问题。个人觉得这个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我军在长期的实战过程中,摸索出了很多实用的战术守则,例如“三三制”。其大意就是我军在执行作战任务时,人员配置实行三三制队形。冲锋不能采用密集队形,每个步兵班9人,分三个战斗小组,分别由班长、副班长和军政素质过硬的小组长率领。每个小组内分工明确,进攻、掩护和支援,各司其职。如此行动,让每个步兵班形成3个攻击箭头。每个排下属3个班,就形成了27人9个相互支撑的攻击队形。三三制是我军长期实战积累所得的宝贵财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具体到实战,还要具体分析。如何在电影画面上表现三三制呢?我个人觉得在某些片段上是可以的,例如小部队作战或者进攻发起阶段的画面。这个时候队形还比较清晰,适合以严谨的队形来进行画面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志愿军指战员快速机动

但是战场瞬息万变,尤其是像长津湖战役里的多场遭遇战和包围伏击战。我军都是集中优势兵力,对当面之敌进行围歼。敌我之间的距离很近,敌人构筑的临时阵地地盘也不大。当战斗进行到某一个阶段的时候,我军队形会在某一个或者多个节点上密集起来,这个时候,很可能敌我都已经胶着在一起了。这个时候再死咬着三三制不放,我觉得也未免有点“掉书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我军在长期的战斗过程中,积累出来的经验之谈岂止“三三制”这么简单。例如“一点两面”。一点说的是集中优势兵力于主要的攻击点上,反对多点平分兵力。两面指的是必须采用勇敢包围,防止敌人突围逃走,如果有必要,三面四面也是可以的,注重的是包围后的全歼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志愿军指战员追击美军

以前都说我军是“火力不足恐惧症”。其实早在解放战争中,我军就提出了“三猛战术”。说的就是在主攻方向上,集中所有的轻重火器,尽量秘密地接近敌人,布置停当后同时猛烈开火,这叫“猛打”。趁敌人被打蒙的时候,尖刀部队快速出击,以刺刀和手榴弹杀出一条血路,这叫“猛冲”。而对于已经被我军攻势击溃的敌军,我们要猛烈追击,不能让一个敌人逃脱,一直要保持压力,这叫“猛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志愿军追击逃窜的美军官兵

还有什么“四快一慢”,“四组一队”,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上述这些宝贵的作战经验,我想我们的志愿军指战员们应该都招呼到美国人头上了。要不然那17万美国侵略者是怎么死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部预告片无法囊括电影的全部,但流露出来的信息已经足够丰富,让我对《长津湖》的期待又加深了几分。不过长津湖也不是抗美援朝的全部,志愿军指战员在整个抗美援朝作战中,书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我们也无法靠一部电影就清楚。我希望将来能有更多反映志愿军抗美援朝的电影问世。这一刻,我们先记住《长津湖》,因为只有它的成功,才会有更多人拍摄更多的战争片,我们才能更有机会写更多的文章,向中国人普及中国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