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市场买汤料的时候,看见五指毛桃的旁边放着有一种形状像老鼠一样的薯类。老板称它为入地老鼠,还推荐用入地老鼠土茯苓煲骨头汤 ,说是可以清热利湿,解毒活血,最适合在夏天饮用了。
入地老鼠,其实就是我们从小玩到大的地雷花的根。
因为它的种子像黄豆般大小,黑色圆形,上边遍布深色小细纹,像极一个个微型的小地雷,故又被唤作地雷花。
地雷花的学名叫紫茉莉,为紫茉莉科。紫茉莉被取“茉莉”为名,是因为紫茉莉的花带香气,和茉莉花相像。
旧时古人还用紫茉莉紫红色花朵的新鲜汁液来点染嘴唇,作为胭脂的替代品,于是也称地雷花为胭脂花。
清道光年间的吴其濬在《植物名实图考》中说地雷花“极易繁衍,到处皆有;种子如豆,中有白瓤,可以做粉,故又名粉豆花;曝干作蔬,与马兰头相似;根可治吐血。”
原来以为我们广东人开发了用地雷花的根煲汤,已经是够特别了,没想到古人还会把它的叶子晒干做菜,还说味道不错,跟马兰头一样。
不过,对地雷花来说,最出名的不是用来染唇的花,也不是用来煲汤的根,更不是味道像马兰头的叶子,而是它像地雷一样的种子。
把小地雷剥开来,里头就是极细的粉末,这些粉末是可以制成《红楼梦》里小姐们用来理妆的茉莉粉。
在明代,则把由紫茉莉的花种提炼而成的妆粉,称为“珍珠粉”。
明秦徵兰在《天启宫词》中曾云:“玉簪香粉蒸初熟,藏却珍珠待暖风。”诗下注曰:“宫眷饰面,收紫茉莉实,捣取其仁蒸熟用之,谓之珍珠粉。”还说“此方乃张后从民间传入。”这里的张后是指明熹宗朱由校的张皇后。
当时,明宫廷中将紫茉莉花种去壳,研成极细的粉,蒸熟,晒干,兑上香料,名“珍珠粉”;取玉簪花,剪去其蒂,把粉装进去,用线扎口,名“玉簪粉”。
这种粉不但取代了之前有毒的铅粉,而且香粉还吸足玉簪花的香气,故而“轻白红香,四样俱美”。
据说,用这种细粉擦面,除了美白,还有特殊功效。有的书上说:“女人取花汁匀面,子肉雪白作粉,冬擦面不皱,人呼胭粉花。”擦面不皱,那就是可以防皴。《本草纲目拾遗》中还说:“取其粉,可去面上癍痣粉刺。”
再说回地雷花。
地雷花原产美洲,传入中国的时间应在明中后期,这个时期的地方志中也开始有紫茉莉的记载。在明末广东人屈大均《广东新语》书中就有紫茉莉又名胭脂花,花可以点唇,子有白粉可傅面的记载。
不过,地雷花虽名紫茉莉,实际上是除了紫色之外,还有红白黄三色的。据说如果四色一起种植,风过后,那花粉互通有无,再繁衍出的下一代的地雷花的颜色就会变得色彩不再单一,而是五彩斑斓了。
地雷花曾经在江门是随处可见,最常见的颜色就是红得发紫的紫红色。有时,会发现其中一棵是开黄色花的,那就让人如获至宝了。
小时候放学后,如果见到一棵地雷花,我们都会上前挑捡一些种子拿来玩。要那些颜色是浓郁的黑的,不要黑里泛着灰白的。而那些浅白、淡青、浅灰的,都是未成熟的种子,是让人不屑一顾的。
随手把玩后,再随手抛弃。第二年,地雷落地处地雷花长,到了夏季,紫花开后又有地雷捡拾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