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虽然这是一句俗语,但也不难看出国人对于盐的“热爱”。根据《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居民的食盐摄入量是全球最高的国家之一,几乎达到了推荐摄入量的两倍。

我们都知道,凡事过犹不及,吃盐也不例外,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钠是人体的基本平衡物质,对于维持身体正常新陈代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如果摄入过多,同样也会对身体各器官产生危害。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在科普活动中表示:国人因吃食盐过多导致的死亡率排世界第一位,吃盐多已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减盐行动需要每个人都重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人为什么这么爱吃盐?

我们先来看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适量”吃盐标准:健康人每天吃盐总量不超过5克,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每天摄入量应该更低,最好不要超过4克。而有调查研究显示,中国人均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已经远超5克,平均每人每天为12克,如果按照这个标准,绝大多数国人都不能达标,能达标的都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

为什么国人这么爱吃盐?研究发现,不同的人群对于咸味的感知敏感性相差很大,最敏感的人群在盐浓度达到0.35%时就能尝到咸味,而不敏感的人却在盐浓度达到6.5%时才能尝出味道。很显然,国人属于后者,是重口味人群,而这种口味的咸淡是由唾液酶决定的,并没有好的办法去改变,想要少吃盐,只能慢慢去改变自己的口味,逐步向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标准靠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期摄入食盐过量,身体会出现这几个症状!

早在中国古代,人们就已经意识到了过量吃盐的危害,《黄帝内经》里记载:“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一些长寿老人在被问到养生秘诀时,也会提到“少吃盐”这一重要习惯。由此可见,长期高盐重口味饮食,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多方面影响。其中,主要的表现就是以下几点。

1、局部水肿

这种症状主要是由肾脏疾病导致的。肾脏是维持人体水电解质平衡的重要器官,当人体长期摄入钠过多时,肾脏负担加重,发生病变,不能及时把过多的钠排出体外,血液中钠离子浓度过高,就容易造成水钠潴留,出现水肿症状。

2、高血压

大量的研究发现,膳食中钠的摄入量与血压升高有直接的关系,每日钠盐摄入增加5-6g,收缩压就会升高3-6mmHg。另外,全球心血管疾病的死亡人数中,每年有165万人可归因于食盐摄入过多,高盐饮食带来的不仅仅是血压的升高,还十分容易造成心脑肾等多个靶器官损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骨质疏松

许多人都知道高盐饮食会引发高血压,但可能很少人知道盐还是导致骨质疏松的杀手。食盐摄入过多会加速骨质的损耗,这主要是由于肾脏每排出1000毫克的钠,同时也会损耗大约26毫克的钙,排出的钠越多,钙损失的也就越多。

4、胃部疾病

长期摄入高盐饮食,过高的渗透压会对胃粘膜造成直接损害,使胃酸减少。长期反复如此,极易产生胃炎或胃溃疡,甚至发展成胃癌。

少吃盐,从日常生活做起!

据很多中老年朋友反馈,虽然知道自己吃盐多,但奈何自己口味比较重,想要减少食盐的摄入,难如登天。当然,改变口味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循序渐进的改变,人对于味觉的感知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这个过程要花上几个月甚至是更长的时间,除了日常做饭要减少放盐量,适当掌握一些技巧也可以帮助自己轻松减盐

1、食用低钠盐

一般的低钠盐中含有25%的氯化钾,钾这种物质也有一定的咸味,虽然咸味不如钠那样明显,但也可以代替钠使用。因此,食用低钠盐不仅不会太影响口感,反而能减少钠的摄入,以此达到减盐的目的。

2、用其他调味品“增味”

除了食盐外,有些其他调味品也会增强自己所能感知到的咸味,例如味精和鸡精,虽然其中也含有一些钠,但其中的谷氨酸以及呈味核苷酸能够让相同浓度的钠离子尝起来更咸,从而在相同咸度下减少钠的摄入。我们也可以用胡椒、大料、花椒、辣椒等调味品增加饭菜的风味,减少对盐的依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汤要少喝

喝汤是很多人钠摄入的重要来源,相对于做的饭菜,汤的食盐含量会更高,营养成分反而更低。因此,平时做菜剩下的菜汤、肉汤,能少喝就少喝。

4、加工食物中的盐要小心

除了烹饪食物时所放的盐之外,加工食品中所加的盐也是造成盐摄入超标的重要因素。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只有尝到的咸味才算盐,殊不知任何加工的食物中都含有盐,我们只要观察食物标签上的成分表,有一栏是含钠量,这个就是盐。特别是对于一些果脯蜜饯类、熏制类、酱腌类食物,其含盐量往往很高,要比平时我们做菜做饭时高得多,我们应该尤为注意,避免无形之中的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