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周纪

周赧王八年(甲寅,公元前307年)

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房子,遂至代,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上。
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
“愚者所笑,贤者察焉。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
遂胡服。
国人皆不欲,公子成称疾不朝。
王使人请之曰:
“家听于亲,国听于君。
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吾恐天下议己也。
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
明德先论于贱,而从政先信于贵,故愿慕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也。”

(一)史料故事

这篇文章,讲讲赵国的胡服骑射。

战国初期,赵国很弱,经常被其他国家暴打,有几次还打到了首都邯郸城。

幸亏旁边国家看不下去了,慷慨解囊,派出援军,这才救了赵家一条命。

赵家的命,其实真的不太好,大家应该听过一个词,赵氏孤儿,说的就是赵家的祖先。

当时遭遇大难,整个赵家只留下一个孩子。

后来,这个孩子在大家的帮助下,奋发图强,终于报了大仇。

但因为实力差,赵国一直不温不火。

直到赵武灵王的出现。

赵雍,赵国第六代国君,后世的名气相当大。

梁启超评价他是“黄帝之后第一伟人”,现在的很多人,包括许多历史学家也认为,他是战国时期唯一能阻挡秦灭六国之人。

他只做了一件事:胡服骑射。

这件事的起因,是因为生存压力。

商鞅变法后,秦国频频东出,与之接壤的赵国感到了巨大压力。

赵雍作为当时的国君,很不舒服。

但不舒服也只能忍着,谁让你弱小呢?

赵雍不想平庸,他想改变现状。

翻翻历史书,回顾各国由弱到强的例子,无非都是通过变法。

最初,魏国通过变法成为战国初期的霸主,创建的魏武卒横扫天下,没有敌手。

后来,楚国任用吴起变法军事,将楚国由弱变强,扩大领土扩到手软。

再后来,秦国开始商鞅变法,国力迅速崛起。

赵雍也想变法。

可是,从哪里开始变呢?

赵国的地理位置靠北,主要位于今天的山西,河北一带。

赵国以北,便是游牧民族,当时称之为胡人。

与中原文化崇尚礼节不同,胡人一直以来都崇尚实用,很少有繁文缛节,打架也是,怎么实用怎么来。

反映在军士的作战服饰上,游牧民族穿窄袖短袄,多使用骑兵,弓箭,而中原的军士服饰宽衣大袍,多使用兵车,长矛。相比之下,游牧民族的军士,具有更大的灵活机动性。

赵雍敏锐发现了一点,并将此定为了改革的目标:建立一只纵横天下的骑兵。

于是,赵雍便下令,在全国推行胡服,练习骑射。

这是一项非常简单的命令,只是改穿个衣服,并没有侵犯任何人的利益,若非要说要,也是卖中原服饰的商家。

这样一项利国的政策,大家认为在推行起来应该非常顺利。

但现实是,阻力相当大。

贵族们首先不愿意了,带头的是一位公子成,论辈分,赵雍要喊一声叔叔。

公子成反对的说辞,也是掷地有声。

“我中原文化源远流长,诗书礼乐最讲究。这也是胡人部落羡慕的地方,大王为何抛弃一切,反而去学习胡人?”

赵雍回应:“赵国东有齐国,北有燕王国和东胡部落,西有楼烦部落和秦王国。

我们的边防部队,仍使用传统武器,缺乏现代化装备,一旦敌人发动攻击,如何防御?

以前,中山国仗着后台老板齐国撑腰,侵略我们土地,杀害我们人民,决河水灌鄗城,如果没有上帝保佑,鄗城可能失守,先祖们认为是最大的羞辱。

我之所以改变服装,更新战备,只不过为了准备四境应变,报中山国之仇。

叔父大人却坚决维持固有传统,忘了鄗城丢丑,大出我的意料。”

公子成听完,对赵王拜了拜,算是被说服了。

赵雍很高兴,赏赐了他一套胡服。

第二天,公子成就穿着这套胡服上朝了。

随后,赵雍正式发布了胡服令,号召全国人民学习骑马射箭,史称胡服骑射。

(二)解析

观察赵雍胡服骑射的过程,贵族群体的反对意见很大。

很容易理解,本来穿“华服”穿的好好的,你突然让我改穿“野蛮人”的衣服,这谁能愿意呢?

做任何事,都不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关键是,争取核心人物的支持,让支持力量占优势,事情就能推动下去。

在胡服骑射的过程中,赵雍就找到了这个关键人物,公子成。

他是赵国宗室的长辈,得到他的认可,事情的阻力就小了一半。

所以,这个人物就是关键。

赵雍很清楚这点,所以,他先让侍者去问了叔父的意见。

得知叔父反对后,他又亲自上门,真诚的劝导。

反复的交流,这才说动了这位长辈。

结果证明,这些努力是完全值得的。

再说胡服骑射的改革。

赵雍的改革,其实很大胆。

因为在这之前,中国历史上并未出现骑兵军团。

那时候,马匹的角色,是运输的驮马。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一个技术问题。

在先秦的岁月里,马镫还未被发明。

没有它,骑马打仗就成了一项技术活,难度可想而知。

但历史总是充满了变数。

常年与游牧民族打交道的赵雍,发现骑兵的巨大潜力。

胡服骑射后,赵国逐渐培养出了骑兵队伍,这在当时的中国,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但话说回来,这支骑兵与后世的骑兵还是有所区别的。

赵国骑兵虽然勇猛,但并不像后世的重装骑兵那样,能够直接冲破敌阵,而更多地是在战场的侧翼,进行灵巧的骚扰与攻击。

可即便如此,骑兵的建立,也大大提高了赵军的整体战力。

不过,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了。

“胡服骑射”好像只是在军事上,其他更深层次的领域,比如说经济、政治、文化等,却并未被触及。

确实没涉及。

至于原因,可能有两个。

第一,是赵雍只计划改革军事,不动其他。

第二,赵雍打算在军事改革初见成效后,再逐步深入到其他领域。

但命运弄人,后来因为传位问题,他的人生潦草收场。

历史的蝴蝶效应,总是让人唏嘘。

正因为“胡服骑射”并未触及到国家的根基,赵国在后来的长平之战中,暴露出了它的软肋。

被迫与秦国决战,但因为后勤、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落后,导致赵国惨败。

这就是赵国的胡服骑射,虽然辉煌,但归根到底,只是一场未能触及核心的变革。

下篇《资治通鉴》精读,我们继续。

更多干货,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周亦见圈子”,送你一本价值500元的《资治通鉴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