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满清战败,此前一直师从中国的日本开始看到改良"兵制与兵器"的重要性。当时日本还处于幕府时期,守旧势力仍很强,但到了1853年6月,美国的“黑船”舰队打开了日本的大门,日本人这次切身感受到了刺激。第二年,英、美、法、荷联合舰队又向下关轰击,日本蒙受耻辱。遂决心效仿西方列强,改良兵制。

幕府决定仿照西洋军队,组织洋式兵队3个大队,包括步、骑、炮兵共计13625人,"模仿西洋兵制,规定陆海军将校的阶级"。这是日本历史上最早设立的西欧式军衔制度。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天皇根据兵库县知事伊藤博文的建议,建立起中央直辖的军队,分为陆军和海军两个军种。正式设立于1889年9月30日,

1889年9月30日,日军正式设大元帅,为最高统帅衔,授予天皇。日本宪法规定,"天皇为陆海军之统帅",全权"定陆海军之编制及常备兵额,并宣战讲和及宣告戒严,凡有重要之军事,皆亲裁之"。

比大将标志多了个菊花图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昭和天皇在1925到1945年间担任大元帅,所以,日本天皇实为日本侵略战争最大的战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日本决定废监军部,改设元帅府为最高的军事咨询机关。 元帅府配备元帅若干人,"由日本天皇就陆海军大将中选任,颁赐元帅封号,担任军事顾问及检阅陆海军等任务"。从明治维新至日本投降,日本共授了31个元帅,其中,陆军17人,海军13人。

元帅正式名称是元帅陆军大将,是日军荣誉头衔。元帅的军衔标志还是大将,但会授予元帅徽章和元帅刀。由于元帅徽章有旭日标志,就不贴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投降时,日军中还有元帅四位,分别为南方军司令寺内寿一,第一总军司令杉山元,第二总军司令畑俊六,海军军令部长永野修身。这几位都积极参与侵华战争,寺内寿一、杉山元、畑俊六曾担任过日本华北方面军、华中方面军和中国派遣军总司令。

按照日本官位的分类,日本军人(包括陆军、海军)除元帅为天皇直接任命的亲任官外,还有敕任官、奏任官、判任官、卒4类:

  • 敕任官为按日本天皇的敕书任命的官员。大将为一等敕任官,中将为二等敕任官,少将为三等敕任官;
  • 奏任官由陆军大臣奏请天皇批准、再由陆军大臣任命的官员。大佐为一等奏任官,中佐为二等奏任官,少佐为三等奏任官,大尉为四等奏任官,中尉为五等奏任官,少尉为六等奏任官;
  • 判任官由联队以上部队长官判定任命的官员。特务曹长为一等判任官,曹长为二等判任官,军曹为三等判任官,伍长为四等判任官;
  • 卒由大队(营)、中队(连)等分队长官任命的兵卒。上等兵为一等卒、一等兵为二等卒、二等兵为三等卒。

日本的陆军军衔、官制,大体可分为1943年(昭和17年)以前和以后两个时期。

前期军衔分为长官(军官)、长官相当官(军佐)、普通士兵、专业士兵4类。其中:

  • 长官为:将官、上长官(校官)、士官(尉官)3等;
  • 长官相当官为:将官相当官、上长官相当官、士官相当官3等;
  • 普通士兵为:准士官(准尉)、下士官(军士)、兵3等;
  • 专业士兵为:准士官相当官、下士官相当官、兵3等。

1943年,日本陆军军衔官位制度进行了很大调整:大将改为亲任官,由天皇亲自任命,颁发任命书和大将军衔标志,其余敕任官、奏任官、判任官、卒不变。合并原来各种繁杂的军衔,区分为士官、士兵两类;取消了监、正、官、工长等军衔称谓,统一了军衔称谓。

长官改称士官,其中将官称呼不变,上长官改称佐官,原士官改称尉官;单独设立技术部军衔;将法务人员改为士官;将特务曹长军衔改称准尉,仍为一等判任官;增设兵长军衔,为一等卒(上等兵)。

日本九八式中将领章,大将为满金底,而中将、少将虽是金底,但留了细小的红色底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陆军军衔分为士官、士兵两类,设为将宫、佐官、尉官、准士官、下士官和兵,计6等16级。依次为:大将、中将、少将、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准尉(准士官)、曹长、军曹、伍长、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日本海军的军衔分为将官、上长官、士官、准士官、下士(军士)和卒,计6等18级依次为:大将、中将、少将、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准尉(准士官)、上士、中士、下士、一等卒、二等卒、三等卒、四等卒、五等卒。

可看出,日本海军下士以上的军衔与陆军相当,的等级比陆军的多了两级。

日本陆军军衔次序及对应的职务大致为:

陆军大臣——元帅、大将;

陆军参谋长——元帅、大将;

总军司令官——元帅、大将, 总军参谋长——大将、中将;

方面军司令官——大将、中将, 方面军参谋长——中将、少将;

军(集团军)司令官——中将, 军参谋长——少将;

师团长(师长)——中将, 师团参谋长——少将、大佐;

旅团长(旅长)——少将、大佐, 旅团参谋长——大佐、中佐;

联队长(团长)——大佐、中佐, 副联队长——中佐、少佐;

大队长(营长)——少佐、大尉;

中队长(连长)——大尉、中尉,司务长、军士长——准尉、曹长;

小队长(排长)——中尉、少尉、准尉,小队副(副排长)——准尉、曹长、军曹;

分队长(班长)——军曹、伍长, 组长——伍长、上等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陆军的常服军衔标志,1938年以前使用肩章,以后使用领章。1943年后,士官(军官)、准士官(准尉)另加袖标。

在看抗战影视剧的时候,通过肩章、领章即可区分出此时是抗战的前期还是中后期。如果影视剧给出的年代是抗战的中后期,如1941年,而剧中鬼子戴着阔气的肩章,袖口还缝着秀气的袖章,那么只能说这位导演热衷于拍神剧。

日本昭五式(1930)陆军大佐肩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军的领章、肩章的衔级表达方式一致:

将官金边满金底,从大将到少将为三至一颗樱星,佐官是金边二杠,尉官金边一杠,三至一颗星。日本陆士的士官生金边,无杠无星(非军衔);准士官(准尉)金边一杠无星下士官无金边一杠,其中曹长无金边一杠三颗星、军曹二颗星、伍长一颗星;兵无金边无杠,上等兵三颗星,一等兵二颗、二等兵一颗,新兵(不是军衔)是啥都没有。边、杠用金属丝或丝线刺绣,樱星用铜制。

日本昭五式陆军大尉肩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照看下图的日军曹长的昭五式肩章,只因少了金边,管13人的班长(曹长)可比管1100人的营长(大尉)差了好多级。比军衔先看金边,其次看底,满金底为将军,如不是就往下看杠,杠多的官大。杠如果相同,最后看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8年6月,日本颁布了昭和13年勅令第392号陆军服制改正,对昭五式军服进行大规模修改,这一年是日本皇纪2598年,故定名为九八式军服。

为了方便佩戴头盔,九八式配发了略帽作为野战帽使用,而大檐帽保留为仪式、外出、工作和演习中使用。配发了帽垂布,作为夏季防晒之用。军服上的立领改为了折叠领,领子上有两个挂钩,可以闭合衣领。下图,日军的两个二等兵,仅比新兵多了颗星,也属于炮灰级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视剧中武汉会战之前的鬼子如果帽子下或钢盔下挂个“屁帘”,那么对这位导演可以喊下课了。

日军九八式军服,从领章军衔标志看为曹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军衔标志方面的突出变化有两点:

第一,原先的肩章军衔改为领章军衔。九八式领章军衔延续了昭五式肩章军衔样式,准尉及以上的军官领章为平行四边形,军士和士兵的领章为长方形,尺寸为宽18毫米,长40毫米。除了法务军官和士兵的领章底色为白色外,其他兵种的领章底色都为红色。

在侵华战争中,通过一年的作战发现,昭五式军服标识军衔的肩章从远处看显得格外“耀眼”,军官容易被中国狙击手盯上被袭击,加之肩章在负重行军中不耐磨,容易受损,故而把军衔标志缩小到领章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日本昭五式军服,肩章代表军衔,领章区别兵种。从肩章看——金边、一杠、无星,为准士官,即准尉。影视剧中此类鬼子出镜很多,多担任的是鬼子小队长、小队副,常常带着一群鬼子和伪军守炮楼。

下图,1938年6月日军军服改制后的样式,看军衔金边二杠一颗星,为少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兵种色领章改为了胸前的山形兵种色标志。取消了原来在领口处放置的用于区分兵种的“分两叉型”标识,将兵种标识移至胸口,并使用租界宪兵的经验改成了M形(山形)标识。宪兵英文military police的简化M标识,美国鬼子的则是大写MP,用颜色区分兵种。

下面这张照片中的鬼子穿的是昭五式军服,坐着的是上等兵,站立者看不清有几颗星,但是有杠无金边,也就是曹长、军曹、伍长一类,比坐着的官大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九八式佩戴在胸前的山形兵科胸章,长39毫米,宽5毫米。军士和士兵的胸章还多出3毫米的底布。兵种色延续了昭五式红色代表步兵、黑色代表宪兵、蓝色为航空兵、骑兵为绿色、炮兵则是金灿灿的黄色,工兵跟自己职能色很相近,是土色。1940年增加了技术部黄色,1942年增加了法务部白色。

下图中的兵科胸章都有底布,为曹长、军曹、伍长及普通士兵,而上图中的兵科章无底布,首先可判断出为军官,颜色为绿色,再根据领章军衔,可确定是日军骑兵少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3年,昭和18年勅令第774号陆军服制中改正对九八式军服进行小修改,目的是为了适应日渐紧张的战争局势,最后定名为三式军服。

三式军服最大的改动是领章。因为之前九八式领章尺寸较小,识别起来不方便,所以三式军服增大了军官领章尺寸。领章以上军官领章统一长45毫米,将官宽30毫米,佐官宽25毫米,尉官和准尉宽20毫米。军士领章长40毫米宽20毫米,士兵领章长40毫米宽18毫米。

下图,三式军服日军大尉,比九八式的领章大了些,并在袖口增加了袖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九八式领章上的五星标志是对称排列,所以每次晋升都需要更换一副领章。为了节约材料,三式领章修改了五星排列方式,一星在领章最内侧,每次晋升一级只需要在旁边增加一颗星就可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式军服取消了M形兵科胸章。各兵科(炮兵科,骑兵科和炮兵科等)无兵种色标志识别,各部门(经理部,卫生部和技术部等)在领章下端增加一条兵种色识别线。上图中日军的三式军服领章,金边一杠一星,注意星的位置不像昭五式和九八式那样在中间,而是偏在一旁,这样晋升时再加一颗就可以了。从标志看,为日军少尉,且为后勤。

整个抗战时期,日本陆军发行了三款军服,但发行新款军服时,老款军服还有库存,仍在发放,所以三款军服都一直用到了日本投降。因为军官制服是自购的,有的军官在陆军使用领章军衔时还在使用昭五式的肩章,所以日本陆军的军服并没有完全统一。不过,影视剧的导演如果把这种少数情况当作普遍现象来对待,未免不够严谨,除非特意在片中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