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谓社会学,就是社会科学之剩余,即经济学,法学,政治学不研究的社会科学部分。这个定义看上去把社会学说的很偏门无用,其实不然。首先费孝通的年代,中国的社会学刚刚起步,分类本就尚且模糊。其次,很多学科在刚刚建立的时候都处于一种‘暂时不知道划到哪里所以单独列出来’的状态,比如哲学,在柏拉图时期叫形而上学,意思就是除了物理学研究的东西之外的部分。这不仅不能说明他废柴,反而说明这是曾经被人忽略但现在随着社会进步,因为研究的内容足够丰富复杂和重要无法再被忽视必须拿出来作为单独的学科,具有自己独特的灵魂和思维路径。

2、我觉得,如果有人宣称自己不再持有任何价值观,所以可以研究其它的价值观,是不可相信的。因为我认为,人不可能脱离价值去评价或是研究事物,就像不可能脱离参考系去研究物体的运动一样。一旦评价者对其它的价值观做出评价,那么评价标尺的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观(或者是价值观的衍生品)。比如,你喜欢社会学,是因为社会学很自由。但是“自由是好的”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判断。

3、一开始我对社会学突然很有兴趣

但是冷静了片刻

我的脑海重新将你说的话过了几遍

对于年轻人 你上面说的几个例子

很容易打动 毕竟这个时间段往往

正是适合打破自己原有观念的最佳时机

但是即使打破所有的观念和原有的理所当然

还是需要一个新的观念 和秩序的

一味的打破 当然是需要先了解原貌

并搞懂其中的含义 即使懂了 也完全打破

那么新的观念如何得来呢? 破而后立

往往打破容易,立很难

我先说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其中带一些自己的观点

偶尔去想一下你所说的社会学其实是有好处的

这种学科能让人反思的 把一些原本的理所当然

和大家都认同的事物 去好好的剖析一下,为什么大家都觉得 理所当然和认同

这无疑是会让人变得理性的 也激发了人的思考

任何事物都是有局限性的 包括你我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喜欢社会学 不过我挺喜欢

批判性的思考 批判的对象包括自己

周围的人与事物 甚至更大的环境

它也是能让我反思的 要说我的观念

或许就是做好自己 其他方面考虑的较少

我总是感觉 自己有些时候太容易感慨了

或许就是他人所说的多愁善感。

4、打破的过程,就是立的过程。只有形成新的世界观和看法,才可以打破原有的世界观和看法。这是一体的。当然了其他的学科也可以打破你的原来的看法,更新世界观。然而社会学更加强调一种整个世界观范式的颠覆罢了。

5、社会学不仅强调理论的解构与建构,更强调对经验的包容与开放。学社会学不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完全沉浸在自我反思和批判当中的个体,而是恰恰要破除这种孤立的个体。所以其实社会学很多时候都在下田野的过程中,这也是社会学区别于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随着社会学不同的细分学科,这种理论性也会有所不同。有的会更靠近管理,有的会更靠近心理。最重要的我觉得就是社会学对于理论的一切研究,都是为了在其他学科纯粹理性的研究中加入人的要素。经济学政治学其实也是在分析社会,但经济学会假设所有人都是完全理性的,但社会学恰恰承认理性的不完全。带来的转变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性格,价值观不再是纯粹功利的,效率的,高高在上的,而是共情的,理解的,反思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