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讨论修改包装设计稿,“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是个坑

四喜在工作中发现,客户在验收包装设计稿时,经常在各提案稿之间犹豫不决。

看看这个,喜欢的人多,看看版式能不能调整一下;再看看那个,插画挺好的,可是颜色基调要不要统一到老包装上来……最后决定,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哇,“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看起来是一个美妙绝伦的好主意,结果恰恰相反,这是一个坑。

为什么呢?

道理很简单,简单到了几乎是常识。

就像你把舒淇性感的嘴,关之琳洋娃娃似的大眼睛,赵丽颖侧颜能杀人的鼻子,加上张庭又大又甜的酒窝,把他们安排在张馨予的那张锥子脸上,如何?

结果一定不是美的,一定要让人别扭得不知所措。

明明都是好零件,为什么组合到一起就不好看了呢?

底层逻辑或许街边大妈都能告诉你:不协调,不是一个体系里的东西,你强行放在一起,不搭配呀。

是的。

美,是一种非完全规则化、标准化的事物,而是协调,是各元素组合起来的和谐。

包装设计也完全是这样。

设计师的每一款方案,都有他协调的、统一的、贯穿始终的想法。

如果你东取一下,西拼一下,最终破坏了原本是完整的构思,变成了一个拼凑起来的、七零八落的、没有力量没有美感的东西。

举客户真实的实例,会伤到客户的自尊,所以我没有办法用真实具体的设计案例来举例。我这里谈到的问题,各位看客在自己脑子里可以轻松地进行脑补。

问题不仅如此。

上面说到“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会造成的问题是,破坏美感,破坏包装设计的整体性与和谐性。

这是一个问题,其实更大更严重的问题是,“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会把人引向歧途,进入忘记本次包装的目的和重点的坑,在关注细枝末节中迷失了方向,把最重要的事情忘记了、耽误了。

这个坑包含了两个危害:

一是忘记了本次包装的目的和任务。

二是削弱或者干扰了本次包装确定的重点。

判断和验收包装,首先要用目的倒推,看看本款包装是不是直指目的,有力地完成了任务。

调整细节,也要在目的和任务的指导下进行。

包装设计的修改调整如果没有沿着本次包装的目的走,偏离了主航道,是无效的,四喜坚决反对。

包装设计是一种商业行为,能够实现卖货等商业目的的包装才是好包装。

这是压倒一切的硬道理,不可以向任何观点和主张让步。

客户是带着问题和任务来的,准确响应客户的市场目的,响应客户对本包装赋予的任务,是一切修改和调整动作的准则。

例如,为新产品、新品牌设计包装,有的是解决品类传播,有的是解决竞争;旧包装升级,是为了调整某一个渠道或者消费者原本品牌的认知问题;有的新产品,仅仅是品牌中的配套产品或者周边产品,它必须服从品牌中的认知产品所建议的认知,而不是破坏和重建……

绝不允许出现甲乙双方任何一方有意无意偏离和忘记本次包装目的、主题的现象。

能够正面、高效解决客户问题的方案,才是好方案,这是判断包装设计优劣的第一个标准。

判断和验收包装第二个要点是,本次包装设定的传播重点,是不是真的突出了。

如果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一定会削弱重点,不能被允许。

一款包装只允许突出一个核心信息、一个视觉符号。

例如,老包装升级,是解决价值不清,与需求的关联不明确的问题,还是解决与同类产品相比没有差异,价值不独特的问题?

是解决包装在终端货架被同类产品淹没的问题,还是解决包装与目标人群错位,没有吸引力的问题?

包装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解决问题就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必须有重点。

没有重点往往是因为没有找准问题,于是生怕落下了什么,为了提高保险系数,只好面面俱到。

“兼收并蓄、博采众长”非常容易将甲乙双方引入一个坑:多重点、多中心,担心把重要的东西舍弃了,于是面面俱到,全面发力。其实这是坑。

大家经常看到这样的包装作品,每一个设计元素都放大,元素与元素之间互相争夺注意力;把别的包装上“好看的颜色”拿过来使用……结果反而杂乱无章、干扰了原本打算突出的内容。

这样的作品,干扰消费者注意力,没有焦点,找不到重点,事与愿违。

天底下没有既要、又要、还要这等美事,这样做看起来挺好,其实是坑,勉强拿过来了,也实现不了想象中的效果,还适得其反。

卖货包装设计一定要回归包装的商业目的,以终为始,任何修改和调整都必须用目的倒推。

包装不能就事论事,不能偏离战略和目的另搞一套。

偏离战略的包装无论多么漂亮、多么自我欣赏都是没有意义的,不会为企业经营加分,只会浪费企业的资源,分散消费者的注意力。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