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岛以前是德占区,所以出现这种类型建筑很正常啊。

2、我还是意识到了人的居住偏好,就是大而开阔,要么在乡下的小独栋,要么就是高层小区的大平层。这种老的围和式建筑终究是面积小,对着闹市区,且冬天总有日照非常糟糕的朝向。不过作为商业和文化属性绝对是非常好的。澄清一下,周边街廓与传统四合院不同。四合院是有方向的,有正房厢房之分,但周边街廓四面没有主次关系。唐朝的里坊则是四面围墙,不是沿街建筑。空间形式部分优劣,各取所长。

3、这种房子很难兴盛,原因很简单,人口密度太低了。即便是我们现有的中部地区乡镇上,这种建筑表现出来的人口密度也是非常低的。低密度就意味着一楼的商业成本高,而且这种房子的院子又占据了大量的土地,想开辟出新的公园之类的公共建筑就非常困难。

4、商业潜力较为低下,走缺乏新型基建的改造潜力,公园等等的位置较少,热岛效应明显。像这种地方最多能当旅游区!

5、说实在的,以前出差时候短租了一个,住过仨月,觉得生活上不太舒坦,一方面是吵杂,另一方面是门口离住的那栋楼好远,离公交车站也不近,小路车进不来,大路就又要去绕,反正有点麻烦。可能最优解是买个电车。

6、中国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是很强的。德国占领青岛也就短短的10来年,就这10来年直接被中国人给吸收了。中华文化讲的就是一个融合。

7、欧式建筑有个特点,没有大面积的广告牌,其次用大量的立体结构展示外墙面。中国很多建筑去掉广告牌也有欧洲感觉。青岛也就市南区那一块欧式,但还存在着上世纪的大厦,违和感很强,一条街是进入了欧洲,另一条街像是进了八九十年代中国城市,其他地方就很普通了。

8、这是因为青岛原本只是一个村,德国人建设的是整个青岛的基建,所以整体看起来就会很像欧洲。并不像上海或者香港只有一片区域有洋房。

9、青岛市区里面坡贼多,道还窄,贼不好走,电动车几乎没有,不过风景确实美。

青岛大部分里院也就外立面有些欧式风格,内核是纯粹的华人建筑。

10、有一次我去威海的一个岛的景点上面有个炮台然后在很多地方观光车,途经的小村庄都能看见欧式风格的小村庄,让人感觉像到了欧洲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