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26岁开始进行公众面表达的。

那次台下是50个人。

第一次上去确实有点腿发抖的感觉。

讲的内容我不记得了,但是下来以后朋友跟我说了一句话。

“你终于敢了。”

在2020年,我开始在两千人的场合进行公众表达。

那个时候已经没有任何感觉了,除了台下灯光有点刺眼。

为什么要说这个事儿呢?

因为昨天群里有人问我如何演讲。

我想了一下。

我并没有系统性地学习过演讲。

演讲、演说、讲课,关键是这些行为的定义也并不一样。

唯一有一次学习就是在呈贡花了400块钱学了一节演说课。

PART 01

为什么我们会害怕公众表达

想学会公众表达第一关,一定是克服恐惧

首先要知道人为什么恐惧这种状态?

想想如果你在原始人社会里,有一群眼睛盯着你是什么原因?

只有一种可能遇到狼群了。

所以你只能选择打过他们或者逃跑,这就是紧张的原因。

但今时今日并不是这样。

你们的关系是轻松的,是缓和的。

你的心也是友善的,所以不必害怕。

要把自己想象成送礼物的人。

你要讲的内容就是送的礼物。

所以内容准备的越认真,准备的越好。

恐惧感就会越低。

PART 02

实用演讲技巧

在这里我跟大家分享一个绝招:你要讲的内容大于一切。

我上的那节演讲课,老师说:

“演讲风格,演讲内容,演讲状态是演讲的三要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认可的。

所以我一直认为我的演讲风格和我的演讲状态过于平淡,无聊没意思。

直到我看到刘媛媛在超级演说家那敲醒国人的一句“寒门再难出贵子”

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关注与共鸣。

我才意识到,内容大于一切。

我又翻看了其他超级演说家获奖选手。

无一例外,他们的主题都是极其能调动国民情绪与舆论的。

所以非要研究演讲状态和风格。

那一定是建立在演讲内容已经完全过关,没法在优化升级了的前提下。

而内容也足够简单,分享一个公式、一个结构、一个重点。

学会这个秒表朋友圈表达高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公式:有趣大于有用。

有趣才有人看,无趣的话里面再大的价值也没人知道。

这就像网恋奔现,照片要P的美美的,要不都不愿意见面怎么发现对方内在价值呢?

至少开头要有趣。

这个有趣不一定是让人笑,也可以是幽默,也可以是有巨大情绪价值。

比如亲情,比如冲突等。

没错,用互联网的话说就是标题党。

例如,《婆媳之战我赢了》,这种开头马上就勾起人的八卦之心。

有趣也包括阵营代表。

比如开头第一句,“这次我要代表河南人说一句话”。

如果你是河南人,会不会选择听完?

总之开头一定要吸引人,甚至跟主题关联性不那么大也可以,这是敲门砖。

一个结构:有趣+观点+案例+总结

假设我要讲一次关于招商的内容。

开头我会说,你们想不想知道我是怎么被甩的?(勾起八卦兴趣)

没错,电视剧的桥段发生在我身上了,我女朋友去傍大款,穷小子的我被甩了。(观点是男人要赚钱)

然后讲自己的故事。

怎么被甩,怎么意识到钱的重要性,又怎么赚到的钱,做的具体项目是啥。

最后说男人就该赚钱(最后总结)

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只有这种形式大家才爱听。

也只有这种形式别人才会知道你要表达啥。

要知道,别人不会思考你要表达的是啥,除非你反复强调你的主题。

你今天讲的内容,别人明天就忘了。

充其量记得,好像哪天他说的有道理,但是具体说啥呢?

忘记了。

一个重点:每次最多讲三个点

如果你想讲十个重点,那请缩减到三个,因为对方记不住。

不信你可以尝试一下,回顾上一场你听到的演讲你能记住啥?

不看回放,不看笔记,超过三个算我输。

雷军的演讲去年我看了。

一个多小时的内容,我只记得一句话

“你遇到的问题99%都有人解决过,去问问。”

我甚至连主标题都不记得了。

好了由于篇幅所限,就说这么多吧。

做任何事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把第一关的难度无限降低是开始的关键,而开始是任何事成功的起点。

所以不要考虑太多,想要有好的公众表达能力,先精心准备一篇内容即可。

如果你觉得今天的内容有用,请分享给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