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乎荒原太多,我过来激活下Onedaystand

在美学校修了展完了之前,我只能复读我自己了,毕竟还有很多人没看到。

我基本只关注人性,偶尔发声,解释当代艺术为什么需要多样性。

结论先行:艺术可以只是人性,如果不需靠艺术维生,那只需问自己:什么对你来说更重要就好。

孤独是什么?

小时候觉得孤独贬义词,对很多大人来说一直都是。

更多人觉得孤独是不好的,希望逃离孤独。

害怕孤独的人不喜欢独自行动,也喜欢找人倾诉。

但我不怕。

除了怕被人当作怪人而失去一些机会之外,我不怕孤独。大部分时候无论我开心不开心,都不需要陪伴和被看到,更不用说为了这些,还要非自发地去陪伴和迁就。

我有艺术和其他虚拟的心头好作为陪伴。

有得必有失,越是本性和别人不一样的人,为了和大多数的人合群,要扭曲自己的部分就越多。

很多本质上的正常人,却不理解或不愿理解你为什么奇怪的,不理解也没关系还做不到对身边人关你屁事。即使真的是些屁事,例如兴趣爱好和价值观。

然而艺术以及其他的心头好实在太好了,好到根本没时间和别人分享和解释。

近年我只要是艺术和历史相关的出游都拒绝同行。因为对方的趣味、知识和速度和我相差太远的话,会严重影响我一期一会的出游体验。

KHM埃及展厅,两根巨型石柱是19世纪亚历山大出土后,当局直接献给奥皇的。如果我跟别人一起去,对方没反应而只有我一个人在呱呱叫的话,多没意思啊。

有艺术还怕什么孤独

为什么怕孤独?为什么需要朋友?

内部需求:为了认可?为了合群?为了不被当做怪人?一个人觉得难受?

外部需求:利益驱动?出门靠朋友?需要陪伴?加入组织以获得安全和信息?

如果艺术就能给你这些呢?

马斯洛金字塔。一定要完全满足下层需求才可能去要求上层的吗?有没有可能上层给你的满足感是下层的好多倍,只要学会从上层获得快乐,那么下层需求只需要一丢丢就够。

特别想说的是,不仅艺术创作者几乎肯定是金字塔的顶层,连艺术鉴赏者都可以是 。

三种「需要艺术」的人:a.以艺术作为爱好与知识,希望把艺术作为谈资和素养的商务人士;b.以艺术作为创新灵感的人,包括设计师、策划等创意工作、也包括希望更新思维的管理人员;c.以艺术作为人生目标——包括艺术家,也包括艺术鉴赏者,他们通过艺术完成了人生的「自我实现」。 ——三浦俊彦《 艺术真的无用吗?》(東大の先生! 超わかりやすくビジネスに効くアートを教えてください!)(后浪出版,2023,spRachel雷切尔译)

为什么搞艺术会孤独?

为什么艺术要扯上孤独?因为艺术特别是当代艺术,它不是理性的,也不存在标准,甚至不是多数决的。

席勒说:“如果你不能以行动与艺术取悦所有人,那就取悦少数人。多数是坏的。”

克里姆特 把这句话写在他备受争议的作品《真实裸女》的上面。

说真话会容易没朋友。 有些事本来没有绝对对错。这里不说时政,但或许用时政来举例很多人懂更快。艺术比时政更模糊、利益更不鲜明,这时候朋友和同一阵线的人或许挺重要的。

但若为了利益和认同,就会扼杀掉大部分艺术那其实并不惊天地泣鬼神的微妙差异。

天才和推动改变的大师几十年才出一个,但只要愿意,艺术和日常美学是可以天天创作和感受的。

但落到个人身上,即使是一点点的灵感和自我满足都需要时间和精力,朋友和对手当然有可能给到你灵感和不同角度,但如果他们耗费了你太多的时间,甚至要需要去解释和抚慰很多超出了艺术创作的事?

避孤独,为何会毁掉艺术?

现代之前的艺术标准还比较单一、美和稳定,但即使如此,艺术家因不被当时理解,贫困和受排斥的故事可不是从梵高开始的,更不说梵高之后只有更多。

有识藏家保住了一个到今天仍不被一般大众理解的毕加索,但杜尚和博伊斯呢?

拜托!死人都还有那么多人看不懂,别说现在还活在世界角落的他们了,即使有互联网有如何?有流量吗?

我经常骂日本叫プレバト(有翻译为艺人才艺大比拼)的节目。因为它经常以美和像等,单一标准,去判断业余或准专业的艺能人的艺术水平。作为娱乐和爽片来看是不坏的,艺能人的反差和吃瘪就是一乐,但保不准很多人不加思考,信了里面所谓专家和吃瓜群众的标准,以这些为美甚至艺术的先进标准。

艺人不过是被笑笑手残和品味差,实际上有可能只是他的标准和世人不一样,我不是说艺人里有个什么毕加索,只是这种风气,连艺术都被嘲笑定级,那艺术家和一般人要在如今利益和关注先行的社会,获得生存和认可的空间会越来越难。

多样性就是这样被毁灭的。 娱乐和爽当然没问题,我自己就追星追得很欢,这节目我爱抖露还经常上,幸好他也很少参加美术和书法的栏目。

但艺术为什么还要分严肃、流行和应用? 艺术和美学不只有娱乐和舒适,更有发声、自由、无意义。

------…… 废话和心路历程可以不看……------

声音响的、看上去有有趣厉害有价值的,不等于它就是

这不仅是不同性格和背景的人之间汝之蜜糖彼之砒霜的问题。

在一个被建构的社会和价值观世界当中,美学、当然不止是美学,是没有绝对的价值判断的,或者现时看不出来。

为了合群和让大多数认同,去扼杀这些不同的“孤独”的创作和声音。或许有人觉得大多数重要、觉得人比作品重要,但我不这样认为。

我希望社会能有容纳和接受孤独的环境。像东京这样的大城市,文化艺术生活丰富,有如此多单间出租给一个人住,一个人生活学习活动的成本不会比多人高太多。很少人会觉得一个人生活和思考就有问题。

媒体或许更爱报道:大城市独居人的压抑、社会的冷漠,是呀,很多人会赞同,而去搜寻这些信息的大部分人本身就是害怕孤独的人。而不赞同的人根本懒得反击。

小时候朋友里也有不少臭味相投的,就不在乎我冷漠不冷漠不够女孩子。(比较在乎相互取暖陪伴关系而不是真的气味相投的,一段时间后就会有摩擦或变淡嘛,嘛其实很女孩子的女孩子之间的摩擦更多嘛不是么233)。

但出来工作毕竟还是不能太被当做怪人?怎么办?搞艺术咯,反正艺术家都被“谅解”成怪人。

从鹅厂辞职前蹭了下免费心理咨询,结论我挺满意的——不如说是我自己说出来后获得认同。大概是说我为何我要成为少数派才心里舒服。因为走寻常路我当不了第一。我小学初中(大学第一次期末考都是全班第一。之后当然是无法保持的,但毕竟每次都很快就放弃了努力和卷,维持一种不怎么努力但成绩还不错的聪明坏学生形象。毕竟事不过三,我被这三次捧高又摔下摔坏掉了吧?彻底成了一只中二借口怪。

但,换一条比较少人走的道路呢?纯学习,纯工作,纯艺术,我都当不了第一,但当个组织内top20%的样子是没问题的。但三条路都一起走的人不是不多么,而且在那条路上我只要说一句,我是业余的,别人不但不会卷你,还会夸夸你不是么,也是放过自己的一种。

三条路都走的业余人里我,好像就能取得比较前的排位了,甚至在一些小众领域跨界还在作的人就只有我一个,那不就是第一嘛。这么一想,孤独不孤独也没关系了。

特别是艺术,它在当代其实没有一个绝对的排位和标准。当然,前提是不跟市场挂钩。所以虽然我也有点英国人式的挑剔,希望艺术总是更先进,更出新,但我也会提醒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原谅自己,除非有些人和事真的媚俗到让我作呕我才会出口。

人生重要还是艺术重要?是艺术模仿人生还是人生模仿艺术? ——王尔德

回到开头结论。

艺术可以只是人性,如果不需靠艺术维生,那只需问自己:什么对你来说更重要就好。

图自拍于:

#一期一会一展# 20240526 サエボーグ「I WAS MADE FOR LOVING YOU」東京都現代美術館 Tokyo Contemporary Art Award 2022-2024 受賞記念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