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极物

极物君语:

我说“蒜你狠”,江湖总有你传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看招牌走入一家面馆儿,怎么一秒判断老板是哪里人?

答案是——看桌面!但凡桌上有几瓣带皮生蒜,老板必是北方人。

大蒜,中国最让人上头的食物。有多少人爱它,便有多少人眉头如黛玉一皱,脚步如飞似林冲遁走。

俗语有言”不争馒头争口气“,唯有大蒜笑嘻嘻,”夫唯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口气最大者,唯蒜是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方人多怕这辛辣与冲击,烹饪时捣碎、做熟方敢下口。

但生猛的北方人,谨遵“爱,就爱它本身的样子”。扒皮生嚼,爽朗一笑。原汁原味儿,才香到丢魂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pexels©

青菜是南方人的通行证,大蒜刻入北方人的座右铭。生蒜配空气,无蒜不成席。北方人对生蒜的喜爱,南方人望尘莫及。

剥好皮的蒜,有当果盘摆上餐桌的待遇;捏蒜的三指到嘴的距离,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在北方,蒜,就是一个万能公式——

面条配蒜,千金不换;

饺子配蒜,再来一盘;

手抓配蒜,滋味千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纪录片《风味原产地·甘肃》©

您别急,还有——

大饼配蒜,啥都不换;

烧烤配蒜,好友成团;

蔬菜海鲜,无蒜不欢……

美味无需计“蒜”,北方人一口吞下全世界的满足感,都是大蒜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北方“吃饭不吃蒜,香味少一半;吃肉不吃蒜,营养减一半”。

别问,问就是蒜是我的另一半。

当南方人看见北方人搓开蒜皮就生吃,直接破防,忍不住发出灵魂拷问:这都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pexels©

北方人吃生蒜,有自己的鄙视链,“他乡的大蒜,我实在瞧不上”。

放眼望去,中国三大大蒜产地,前二山东和河南,都是北方的土地。著名的金乡大蒜,香出“大蒜华尔街”;而杞县大蒜,也不甘示弱,搭配河南烩面很是一绝。

拥有吃蒜先机的北方人,将好种植、好保存、又好好吃的大蒜,摆放在所有食物旁边。

手抓羊配蒜、饺子配蒜,一口面一口蒜也是稀松平常。“人是铁,蒜是钢,一顿不吃想得慌”,不论黑夜或白天,生蒜的滋味,让寡淡的味觉点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pexels©

新疆拉条子、山西刀削面、焖面、陕西油泼面、兰州牛肉面、北京炸酱面、东北凉面、宁夏搓面、小揪面……要想面面俱到,只有生蒜能做到。

再加上北方的面,麦香味儿更浓,做成饼子、馍馍,咀嚼中还泛着微甜,搭配一口生蒜的辣意,到处都是快活的空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pexel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了解北方人为什么更爱生蒜,还得讲几句蒜的历史。

中国并不是大蒜的原产地,全靠著名的“西域代购”张骞,奉命出使“得大蒜、胡荽”,才为今天的奇香阵营——大蒜和香菜爱好者,带来了福音。

大蒜先进中原,从陕西、河南一带开始风靡南北。据说晋惠帝逃去洛阳时,途中直接用大蒜头配盐豉、米饭,可见当时生吃大蒜已有迹可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历史的原因,对北方人来说,爱吃生蒜,也有营养考虑。

因为大蒜的营养集中在大蒜素,生吃养分更完整。春天杀菌、夏天开胃、秋冬暖身,堪称北方人一年四季的主旋律。

什么?你说大蒜百益独伤目?他们笑呵呵的端出一盘儿羊肝儿,这个配蒜,老北京天津人都很喜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最让北方人对生蒜爱不释口的,还是它鲜爽辛辣的味道。

南方的调味可挑选较多,但独独对辣有点害怕,北方盐糖酱醋姜,看似日常,但对蒜的辣味儿更懂得欣赏。

所以能提味、去腥的大蒜,配辣椒双鲜交叠,配羊肉,爽辣解腻,香出十万八千里。你要是有快速剥一盘蒜的手艺,他们恨不得马上跟你“桃园三结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就暗中标上了价格。北方人面对生蒜,也会有淡淡的忧愁——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口气。

大蒜味儿像忧愁一样围绕着爱社交的北方人,他们在探索中,发现加热和腌制,能够减轻蒜味儿。

当大蒜由生猛变“成熟”,辛辣物质会大部分挥发,于是味道减弱,从此“生而为蒜,不必抱歉”。

炸蒜、炒蒜、腌蒜、酱蒜……就这样加入了这个家。它们不但是北方人减轻蒜味儿的秘诀,更让对吃整颗生蒜无解的南方人,与北方人吃到了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吃“熟”蒜,首先要提的一定是广东。

刷满蒜蓉、蒜油的烧烤、丢入蒜头的啫啫煲、最爱的白灼青菜一定要用蒜炒,而肠粉、白切鸡、腌面里蒜末,更妙。

这里吃蒜,有的炸熟和生蒜末混合,变成金银蒜,少了辛辣,多了鲜香;有的剁碎放在海鲜上烧烤,和沿海的福建、江浙的吃法,非常类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pexels©

到了产独头蒜的云南,会用大蒜拍一下炝锅,或者和当地的菌子一起入口;

在隔壁贵州,喜欢将蒜末放入蘸水,或拌炸洋芋。

还有南北交集地带,由于早年间人口迁移与流通,各地的饮食风俗,和技法早已有了不同程度的交融。

比如川渝的蒜泥白肉、吃火锅用的蒜泥蘸碟;又比如江西的剁椒鱼头,蒜之辛香碎裂后绽出汁水,让肉类与海鲜的香味更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大蒜爱好者由南到北,还可以再享受一次蒜的千滋百味。

我们所吃的蒜瓣儿,其实是蒜头的鳞芽。里面储存着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一经加热,果酸与淀粉释出,便会变得软糯香软。

于是在东北,带皮烤蒜搭配筋道的鸡胗子,香味十足;到老北京吃个蒜肠儿,再到陕西尝尝油泼面、凉皮,鲜香在唇齿间舞动。温度的上升,让蒜的风味不局限于一种。也让南北方在饮食上,有了进一步的共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pixabay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蒜,就像黑帮电影里,拉风的老大哥,半点都不简单。

跟着它,不但种蒜得蒜,而且——

抽蒜薹,可以薅出来做道蒜薹炒肉;收蒜苗,可以拿几根爆炒回锅肉;收大蒜,任你生吃、熟吃,怎么都好吃;

继续种着,来年继续蒜薹、蒜苗、大蒜……美味在循环,蒜之家族连连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pixabay ©

我们吃的大蒜,其实和韭菜一样是百合科葱属。

有刺激性香气,长相也很类似。所以拿着韭黄当蒜黄,拿着小葱当蒜苗,也是人之常情。

贪心的吃货所幸不再区分,反正拿它们和鸡蛋、腊肉同炒,都是鲜香绝伦。

其实不论是吃蒜,还是蒜之家族,饮食说到底,是适口者珍。

像蒜这样爱恨两重天的食物还有很多,比如香味杀手香菜、形如刺猬的榴莲、黑漆漆的臭豆腐……有人爱到毫不费力,有人恨到拼尽全力。

大吃货汪曾祺,原本也是不吃生蒜的,见了河南的油饼就蒜,尝过也感受到了美味。回家后下碗阳春面,配两头蒜生吃,还让家里人大吃一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pexels©

他在回忆里写——

“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

所以如果你不是特别讨厌蒜味的话,可以多尝试几次。

生蒜、熟蒜都试试,说不定对美食更多一种探索,你也会遇见新的曼妙风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pexels ©

资料来源:

纪录片《风味人间2》第三集

半岛便利店《广东人到底有多爱吃蒜?》

地道风物《“蒜”你狠!北方人到底多爱吃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