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危机未爆发前,恒大投资千亿打通造车产业链,许家印将汽车视为恒大“翻身筹码”;如今清盘出售在即,恒大汽车还真就成了恒大死局眼下的唯一转机。

文|老杨头

编辑|李佳琪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5月26日晚,恒大汽车发布公告,一个神秘「第三方公司」有意出资购买31.45亿股恒大集团股份。据悉股份约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29%。同时该神秘公司还愿意提供信贷额度,来支持集团运营和电动汽车业务的发展,并且在将来考虑继续收购32.03亿股约占29.5%的股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时间有关「恒大复活,皮带未断?」的猜测层出不穷。以至于到底是谁在觊觎恒大?盘活的目的?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很快将「事件」推向热搜。毕竟自今年1月伴随恒大集团常务总裁、恒大汽车集团董事长刘永灼被依法刑拘,恒大汽车触发临时停牌后,这家牵动着舆论敏感神经的企业,已经长达5个月没有与之相关的信息露出。如今伴随新投资者介入,前途未卜的恒大汽车迎来一丝曙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迫切想了解背后操盘者的身份,关注者甚至尝试在安迈顾问的董事总经理“黄咏诗”这位曾与何鸿燊家族争产案有关这位的顶级清盘人身上去找答案。

但事实上仅这份公告在发出时间、收购形式、盘活方式的选择上都已经隐含大量耐人寻味的信息和信号。相比外界可以对出资人「有意模糊」的身份问题的盲目揣测猜测。或许恒大汽车为什么会作为优先清算的主体,这家累计交付仅千辆的汽车业务又为什么会率先被注资者盯上?神秘资方看重「恒大汽车」的背后原因?眼下看来似乎更具有分析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此次清算,主要对象针对是整个恒大集团,也就意味包括恒大的地产、物业、养老以及健康等一切与恒大相关的业务板块都是债权人关注的清算主体。之所以“汽车业务”会被率先“出售”,不仅是「汽车行业整体走势积极」,更重要的原因则是由于恒大的整个架构非常复杂,债权人想彻底解开恒大集团现有困境非常麻烦,而以汽车为代表的新业务,优先抛售目前看来不仅性价比更高,也相对清晰简单。

与原国研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院宋任萍的交流中,我们也得到了类似的证实。她说:目前恒大集团的现有资产方与出资人已经对恒大的现有资产做出了梳理,率先将汽车作为主体进行清算和出售,很有可能是包括政府、债权人、股东、出资人等各方基于现有业务情况做出的通盘性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站在出资方的立场上,目前估值大约在62亿港元的「恒大汽车」业务,一方面相比估值在85亿的「恒大物业」在整体收购价格上更低;另一方面在清盘复杂性来看,物业公司在具体业务来看,涉及更多且更复杂的诉讼及相关权属问题,清算的复杂难度更大。基于这种情况,不仅不利于债权人接手后的变现,整体业务的盘活难度也大。

而从单一业务形式来看,恒大汽车之所以能作为此次收购清算的核心主体,主要基于目前恒大集团的整体业务的维度上,只有今年1月正式陷入停摆的恒大汽车的业务「停摆时间较短」。这项“暂停期”不足半年的业务,意味只要「恒大汽车」能够在短期内解决资金问题,恒大位于天津的汽车工厂很快就能进入运转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快速启动、快速运转,不仅会让整个恒大集团的重组、收购的启动过程在困难程度降低。神秘资方也会考虑汽车作为资产,其后期经营、盘活的周期和效率等问题,只有能争取更多时间与可能因素,才让债权人与投资者把汽车作为目前集团相对优质的资产率先重组出售。

相比闭口不提的身份,很多人忽视了“神秘”买家独特的出手方式。不难发现,在这份震荡了资本市场公告中,对方并未选择大多数企业在资产转手时常见的“资产买卖”亦或是“购买转让”,而是以提供授信额度的方式先行推进现有合作,倘若我们结合公告中「要约收购」信息的设定,基本可以判断出,该机构目前与恒大之间的注资,必然还存在有待商榷的投资前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以往授信注资的方式作参考。与恒大汽车的合作,后续至少还会分为2-3个阶段进行,而「要约」的设置,也意味着双方合作最终是否会如约达成,乃至整个项目走向还有巨大未知。以要约作为前提,意味着就连能否按照计划进度完成入股,是否如公告所说接手恒大汽车项目、发展补能的计划,以及是否保留汽车业务发展都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此外界基于这份公告对恒大汽车已经复活判断依据,目前看来还为实尚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对方为什么会在确定性如此不明确的背景下仍坚持要优先注资恒大汽车,为什么没以直接注资的方式启动收购的问题。整个事件的背后其实还有3个被外界忽视细节:

1、率先启用「授信」方式进行。意味着注资主体,可以在先期“试水阶段”不涉及监管的制约,整个合作的过程的审批手续、环节与条款相对简单;另一方面,有银行的介入做资产评估,未来在合适契机下,基于公开购买的方式的价格相对公开、透明且真实。不仅是对收购方与被收购方,对所有与恒大有关的相关方与业务主体而言,相对风险都能得到更好把控。

优先选择授信权限进行合作,也意味着被收购方,也就是恒大汽车,既能够在短期内快速补充一定量的流动资金使其可在最快时间进入生产经营阶段,以推动正常运转的方式降低收购方与被收购方的风险和经营损失。同时也是出资方站在目前恒大集团基于整体经营问题做出的通盘考量。由于目前公司已经处在清盘阶段,股权转让股权会让整个「规定条款」更复杂,对早期收购制造障碍。

2、此外「授信」合作,还能够让收购方身份在现阶段可以得到更好「隐藏」。减少外界对购买者和收益债权人的联想与猜测进而减少不必要的商业阻碍;对「恒大汽车」也就是此次购买的主体做出更充分的「保护」。

此前由于恒大集团整个「暴雷」的过程属于逐步“释放”阶段,一旦公开「买卖」行为被披露,极易引发外界对原有恒大汽车及关联业务的猜想甚至是追讨。

3、不直接「买卖」眼下也隐含出资方对恒大汽车目前的运营及债务情况,从目前看来仍有很多的质疑。一方面对于实际业务存在真假难辨的情况;另一方面,恒大汽车虽作为上市公司及恒大集团的债务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目前是否存还存有遗留问题也尚不明确。在与一位接近「恒大」的不具名专业人士交谈中也得到证实:“目前这种合作模式,基于现阶段企业情况看,已经是出资方可选择的最简单、也是最直接、最安全的合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