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回顾中国古代史,我们不难发现每一次皇权更替都伴随着战争,需要将士浴血奋战。

有战事必然有军功,那么古代有四大军功被称为最难获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们分别是:先登,陷阵,斩将,夺旗。

先登

在古代军队中“先登”是让底层士兵获得莫大荣誉的“捷径”,一般奖赏给第一个登上敌方城墙且能够坚守的勇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传》

因为当初并没有攻城炮、导弹等先进的武器,最佳的远程武器或许只有投石车,而将士们想要翻越城墙,都需要大量的“人命”来填补

而在守城这一方能够反制的手段可就五花八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守城的一方,护城河是第一道防线,能够防御敌人和动物的入侵

据相关记载我国古代最宽的护城河是襄阳的护城河平均宽度大概有180米,最宽的地方有250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较常见的护城河也就是3米宽左右,跨越护城河便是攻城拔寨的第一步,攻城一方往往需要将护城河填平,这就需要花费大量的土石,干草和尸体等,才能够靠近城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护城河之前往往还有一些拒马桩,来阻止敌军的进攻器械。

在部分城池的护城河之后还会有一些蒺蔾、鹿角木、陷马坑、拒马枪、羊马墙等人造陷阱阻碍敌军的进攻,同时还要面对守城一方时不时的袭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守城一方还会在城楼上准备滚木、石块、狼牙拍等来抵御攻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守城一方只需要找准攻城云梯靠近的地方,将石块扔下去就行,这样就算攻城士兵带着盾牌抵挡,也会因为石块带来的冲击力而坠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滚木和狼牙拍都属于可以回收的器材,上端或两边都有铁索固定,收割完一波攻城士兵,通过铁索就能回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还会用到“金汁”和滚油。这两样都会对攻城一方的士兵造成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就算铠甲再怎么坚固,都无法抵御“金汁”和滚油带来的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攻守双方面对的心理压力也会有所不同。

作为守城的一方面对的压力比攻城一方面对的压力较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高处也够更好阻击对方,就如同狙击手往往要占据制高点一样。

即便如此困难的攻城行动,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士兵前仆后继的冲锋呢

放到现在来讲便是:“老板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非子》

对于攻城来说,风险和回报总是呈正比的,每个人都幻想自己会是那个幸运儿,在加上一些前辈的故事,士兵们才会义无反顾的充当“登顶”者。

例如:在三国时期,曹操麾下“五子良将”之中的乐进,便是凭借着每战必先登的勇猛,一步一步从底层的士兵升为“右将军”,更是被后世称为“先登之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国志·魏书·乐进传》

当然想要破城和守城,最终要的还是看双方将领的声望、计谋和策略。

陷阵

所谓陷阵,就是在两军激烈交战的时候,由将领带领一部分士兵化作利剑,充当先锋部队将对方的阵型撕开或者直接冲入对方阵营的之中,给对方造成混乱和降低士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需要的不仅仅是先登时的勇猛,还需要带队之人拥有足够的智慧,实力和威望。

作为陷阵冲锋的的部队往往是由最精锐的士兵组成,需要有极其优良的装备和极高的战斗技巧,勇猛无畏的勇气和敢于牺牲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因为他们要面临最顽强的抵抗和最高的战斗风险。

除了战场临时抽调组成的先锋部队,还有一些军队会专门成立相应的部队称为“陷阵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英雄"传记--试论王粲《英雄记》 中国知网 2002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三国时期吕布手下高顺的“陷阵营”,其装备精良,纪律严明,作战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这支部队的口号是:“冲锋之势,有进无退;陷阵之志,有死无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支部队的口号就可以看出“陷阵营”的所有士兵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去斩将杀敌

高顺的陷阵营几乎贯穿了吕布所有的战役,从平叛郝萌开始,讨伐臧霸,破刘备的军队,攻破夏侯惇,最后到下邳守城战结束,几乎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是吕布纵横的根本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吕布的不信任及刚愎自用,导致以吕布为首的势力的覆灭,这支精锐部队也随之消失。

陷阵却并没有消失,之后更是出现了张辽八百破东吴十万大军,李世民三千精锐玄甲卫破窦建德十万大军等一些以少胜多的战役。

张辽,原本也是吕布手下的一员,后归顺曹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肥之战,又称“逍遥津之战”,此战中张辽带领八百人冲击孙权十万大军,一路杀到孙权帅旗之下,孙权落荒而逃。

之后更是差点活捉孙权改写三国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略论吴魏逍遥津之战及其影响 中国知网

因此东吴等地便开始流传着“张辽止啼”的现象。

这次的战役更是被后世编入京剧《逍遥津》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京剧像音像集萃》 CCTV11 2018

古代的军功陷阵不仅是一种勇敢和危险的行为,也是一种非常荣誉的战斗方式,它需要士兵具备勇气、技能和纪律等多方面的素质

斩将

一听到斩将,想必各位看官的大脑内一定会出现这样的一句话:“百万军从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耳”。这是《三国演义》之中威震华夏的关羽形容张飞的一句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国演义》

这句话多少有点夸大的成分,在两军对垒时,双方的领军大将往往处于中军之中,而且身边绝对有许多装备精良武艺高强的近卫

在战争中,如果主将战亡而近卫不死者,皆斩。这些主将的守卫为了自己的身价性命也会拼死守卫主将,怎么会那么容易让对方冲入中军斩杀主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就是两军对垒,几乎不可能出现《三国演义》之中,两军将领阵前单挑这种情况

能够完成斩将的少之又少,据《三国志》记载在三国这个动荡不安,战争频繁地时代能够完成斩将这一军功的也只有六人:关羽,张辽,黄忠,乐进,庞德,徐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让张辽和关羽去迎战颜良,关羽策马刺杀袁绍的大将颜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级而归。这是关羽在正史中最为辉煌的一战,也是他唯一一次临阵斩将的记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合肥之战,张辽率八百军士,击破孙权十万大军,并斩杀吴将陈武。在曹操北征乌桓时,张辽在乱战之中,斩杀乌桓单于蹋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忠则是在定军山之战中斩杀曹操麾下名将夏侯渊,我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也是取材于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央视国际 2005年12月28日

夺旗

旗在古时称为“大纛”,每次出征会有专门来保护旗帜的部队称为“护纛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典》

在古代交流并不方便,在整个军队之中的联系就是凭借这面大旗来维系。

旗帜就代表着军队,代表着将领,如果参战的士兵看到旗倒了,军心就乱了,会加速军队的战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见这一面旗帜是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一面大旗重约七十斤,不是一般人能够举起来的,更何况这时随军出征,要随着大部队移动,因此对于扛纛者的选拔颇为严格,一般在军队中能够成为扛纛者都是身高七尺的壮汉,寻常之人难以靠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比如曹操军中的典韦就扛过大纛,自古以来抗纛者皆是神力之人,而典韦单臂扛起大纛更是代表其力量大的可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国志》

再加上大纛周围还有护纛营的存在,再加上“护纛营”之中有这样一个规定:“大纛一倒,不论此战胜败,大纛营皆斩”。

想要获得“夺旗”这一个军功可谓相当困难,你要冲入对方军队之中,找到大旗的位置,之后面临的就是“护纛营”和扛纛者。

讲在最后

打仗讲究的是谋略,而不是一腔的孤勇。

这四大军攻的存在都是为了鼓励将士奋勇杀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论哪一种军功都是十分困难的,都是底层士兵向上进步的阶梯。

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看法。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