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科技那么发达,为什么倒下了?

移动互联网时代,欧洲为什么落后了?

美国科技为什么能够一直遥遥领先?

以及中国科技的未来,还有戏吗?

这几个都是大问题,每个问题都足够写几篇博士论文了。但最近去听了一场人大主办的研讨会,主题题非常时髦,就是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与会嘉宾有原国研中心副主任的王一鸣、社科院学部委员高培勇、人大经院的刘守英院长等等,他们的讨论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可以去回应开头说的几个大问题。

这些专家的讨论实际上推出了一个分析框架:那就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就必须发展风险资本,壮大耐心资本。

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回答第一个问题,前苏联科技为什么不行了?这个框架实际上前置了一个基本逻辑,那就是国家必须要正视资本的作用,才能真正发展出新质生产力

所以,因为苏联没有发展出一个资本市场,所以最终就不行了。

前苏联的科技一度很发达,但至少在早期,主要是靠外部引进技术,然后用计划思维去布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中国社会科学院1980年翻译的一本书,书名叫作《西方技术与苏联经济的发展:1930-1945》,里面很详细说明了美、德、英等西方国家对苏联技术的援助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外国技术专家就超过了6800人, 包括1700多名美国人和200多名德国人和350名以上英国人;从1928-1932年,在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工作过的美国技术专家,有730名

那么欧洲呢?欧洲有不错的资本市场,但最近20年科技发展也在每况愈下,为什么呢?这就涉及到不同资本作用于科技的不同效应,欧洲的问题在于耐心资本很多,风险资本太少。

很多欧洲国家都有庞大的主权基金,以养老金为主,他们非常耐心,基本都在二级市场上买买买,对风险是比较厌恶。

由于缺乏风险资本,风险资本规模约200亿美元,这就导致欧洲的前沿产业、未来产业一直没起来,终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被抛开了。

所以,第三个问题,美国为什么遥遥领先,因为他同时具备了风险资本和耐心资本,所以美国的高科技可以一直获得资本市场的支持,美国风险资本规模约欧洲10倍,同时一旦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之后,也有巴菲特这样的投资者给他们源源不断的耐心资本。

最后,对中国来说,前苏联是巨大巨大的教训,欧洲和日本也不是最好的榜样,美国是真正值得我们思考和反思的。

当然,我们不是要照搬美国模式,但需要去学习他们,如何去积极发展风险资本,壮大耐心资本,我想这里面最基本的一条,就是我们的制度要稳定,政策要耐心。

文末是同内容视频号,欢迎点击,信息量并不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