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中东、东南亚等地区的转型史,有感而发创作了这篇微小说

《血色将至》

哥谭市出了个大事件!这一天,市议会通过一部法律,允许在新年到来的第一个月内,市民可以随意展开“复仇行动”。届时,警局、法院、军队都会停摆。

是什么让哥谭市议员做出如此疯狂的行为?这个一度是北美、乃至全球犯罪率最高的城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成为了全世界最安全的城市,经济数据逐年增长,看上去很美。

但如果你去问哥谭的老百姓,当然,你必须在私下里问。他会说,我的生活真是他妈的一团糟,我活得就像有钱人的干电池、挣扎在温饱线,谁都能骑在我头上拉屎!

是的,霓虹下的哥谭就是这样一个残酷的世界:每个人有各自的阶层,阶层之间等级森严,上级对下级有绝对的掌控力,每个人是他上位者的燃料,也是下位者的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社会里,人的权利不受法律契约保护,而由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决定。如霍布斯所言,“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的敌人”。在哥谭,最不缺的就是戾气。

这是一种全方位无死角的修罗场,每个人心里都装着血海深仇。送外卖的憎恨保安、保安憎恨中产业主、中产憎恨腐败的官僚、官僚憎恨闹事的工人、工人憎恨资本家.....

为了压抑彼此的憎恨,哥谭市的统治者必须善用铁腕。伊凡,一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黑道头目,在进行血腥的权力角逐后,他坐上了哥谭的王座,控制了目所能及的一切。

深谙权力逻辑的伊凡,上位后解决了困扰哥谭多年的凶杀犯罪问题。无处不在的“安保”和“电幕”,营造着肃杀的氛围,人们因此不得不接受自己的角色,并发出违心的赞美。

可真正的问题从未解决,也根本没人想去解决。让积压多年的怨气,如多米诺骨牌般宣泄可不是什么好主意。每个身居高位者都试图将“水坝”加固,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因此,剥削依然有序地进行着,人们言不由衷的做着情绪劳动,让仇恨的火焰越烧越旺。在棍棒面前,哥谭市民是“文明的绅士”,在私下里,连最淳朴的人都怀揣着疯狂危险的想法。

长此以往,哥谭市民开始不再抱有幻想,不再相信自己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他们最想要的不是遥不可及的“好日子”,更不是安安稳稳做个蝼蚁。充斥暴力元素的作品成为枯燥人生最好的兴奋剂,干涸的灵魂被“复仇”的幻想所填充,竟成为一种信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位者们何尝不知道?今天对你虚伪假笑、明天就能面不改色把自己生吞活剥。他们越是害怕这一天,越是要加紧维护自己的地位,不允许高压锅里有一丝喘息的空间。

可社会问题就像治水,越堵越淤。最后只需在某个时间节点、满足特定的条件,那看似坚不可摧的大厦,会以你无法想象的速度崩坏,释放出涤荡一切的洪荒之力。

1

这个节点就是伊凡之死,统治了哥谭几十年的风云人物在出席一场活动时突然暴毙,权力出现了真空。聪明的统治者绝不会真的给自己留接班人,剩下的局面只能是群雄逐鹿。

起初,那些理想和良心尚未泯灭的少数人试图用谈判和妥协的方式创造新秩序。但随后就发现根本不可能,每个阶层的代表都将其他人视为仇寇,谈判桌变成了拳击场。

“工人们希望将资本家财产充公、资本家希望更少的税收和监管、官僚们希望拥有更多特权、那些被人踩在脚下最久的底层,只希望有人能带领他们走向乌托邦,即使是不切实际的谎言也能一呼百应.....”

就在这样剑拔弩张的谈判中,终于有人提出了那个疯狂的想法:我们为何不彻底一点?让众人用武力决定自己的命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用最纯粹的自然法则决定人类的命运。

这是个残忍却天才的想法,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强力部门的支持。警察们都知道,没有伊凡的日子里哥谭会成为绞肉机,明智的做法是对这场闹剧作壁上观。

除了那些老弱妇孺,几乎没有人反对。压抑的日子太需要一场酣畅淋漓的复仇,为了公平起见,市政厅决定给每个市民发上一把手枪,让每个参与游戏的人都能快速体面地解决问题。

随着午夜钟声响起,这场净化行动正式被允许。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当晚安静的出奇,人们像往常一样紧闭窗门。第二天一早,社畜们依然在地铁站排成长龙,安心当着螺丝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是习惯了过去秩序森严的日子,市民们循规蹈矩地过着自己的生活,对利维坦的条件反射,令他们不敢接受这自由。但人们依然在等待,等待第一张骨牌的倒下。

很快,火药桶的引线就被点燃了。一辆醉酒驾驶的豪车,在夜市横冲直撞,让十几个讨生活的穷苦人当成殒命。浑身酒气的贵妇下来先检查的是自己车上的刮痕,随后拨打了电话,一众黑色制服的保镖将其接走,没有一句道歉,只留下满地哀嚎。

这件丑闻很快散布开来,一传十、十传百,每个节点都在尽可能夸大事实,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最后,豪车驾驶员的背景被曝光,原来是垄断哥谭市石油产业多年的大家族。

愤怒的群众想要找肇事者讨个说法,起初诉求还算冷静。在富豪的大庄园前,无数打抱不平者举起横幅,希望杀人犯能得到审判。但随后他们的幻想就破灭了,手无寸铁的抗议者在黑压压的安保人员面前如秋风扫落叶般被打散,市中心的医院里坐满了满头鲜血的伤员。

也就是在这天晚上,市议会前的枪械领取处被一扫而空,大家都预感到,这是暴风雨前最后的宁静,明天一定有大事发生。

2

砰!一阵沉闷的爆炸声出现在哥谭市的贫民窟里。那里有着全市最高的凶杀率,必然是承载仇恨的温床,没人知道持续一分钟的巨响带走了多少生命,因为很快统计数据将失去意义。

最先开始反目的是邻居,这也是人们最熟悉、最安全的复仇对象。平日里的琐碎纠纷,如今却成为索命的理由,老旧的楼房里传出凄厉的喊叫声,甚至连孩童都不能幸免。

大街上更是热闹非凡,金银珠宝、名表豪车店早已被抢劫一空,下手最早的是平时笑面常驻的店员和尽职尽责的保安。在束缚消失时,他们是最先嗅到血腥味的苍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他们的财富也没有保存多久,饥肠辘辘的贫民们早已盯上了这些肥肉。关于财富的追逐从未如此疯狂,那些曾被人艳羡的昂贵首饰,如今却成了诅咒,确保每个获得它的人都不能活过十分钟。

乌合之众们生怕自己错过了任何一笔可以抢劫的财富,又害怕这笔财富立即夺走他们的性命。人们贪婪着、恐惧着、嘶吼着、亢奋着....这是任何一种致幻药剂都无法带来的疯狂景象,无论曾是怎样的绅士,都逃不过被绑在战车上的命运——若你不举起镰刀,就会成为被人收割的韭菜。

那富人们过得怎么样呢?在开始的时候,他们有充足的安保,似乎可以高枕无忧。但很快大家就发现,在乱世里,掌握暴力的人才是财富真正的主人。安保人员反客为主,将富人赶出豪宅,肆意分食他们曾触不可及的奢侈品和存款。

可大家都没想明白一个问题,在如此乱世,钱有什么用呢?它几乎无法购买任何东西,只要抢劫的成本足够低。有人就想明白了这个问题,于是他们大量闯入粮仓、米店,将生活必需品据为己有,囤货居奇。

必需品的短缺很快引起了恐慌,人们开始为了一点口粮互相残杀。尽管哥谭早已实现工业化,上百年没发生过饥荒。但从事农业的人口早已放下本业,加入了抢劫大军中,以前最不值钱的东西,现在反倒成了最稀缺的资源。

如果上帝看到这样一幕,该如何宽恕我们的罪行?在净化行动的第二个星期,开始有成批的人饿死,首当其冲的是老弱妇孺。《史记》曾记载的“易子而食”,又在这个“文明时代”重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你不慎嗅到废墟中传出的煮肉味,鼻腔里的每一个细胞都会不寒而栗,我难以继续描述下去,因为这超出了我内心能够承受的极限。

本是为保护生命而建的应急粮仓,现在却是生命逝去最快的地方。枪声24小时不曾停歇,门口的尸体堆积如山,人们不得不踏着脚底厚的血浆互相厮杀,直到心跳停止。

一无所有的围城者因饥渴而绝望,拥有一切的守城者因恐惧而癫狂。没人能在这场游戏中胜出,既得的胜利果实只是过眼云烟,所有人都明白自己的终局,但又必须加入其中。有只无形的手在把你推向万丈深渊,而你毫无办法。

历史的转折来自博弈策略的改变。突然有个天才想到,与其和众人拼杀,不如将粮食分出去扩大自己的势力,再从别人手里抢夺更多粮食,从打手转换为操盘手,就能置身事外、坐享其成。

于是,在持续了三周的混乱后,人们终于发现,抱团才是最安全的,而且一定要抱大腿、越大越好。马太效应让赢家通吃,无数小帮派被逐渐整合,哥谭市的A、B、C三区各被一个大帮占领,呈现三足鼎立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角形的权力格局并没有形成稳定性,战争的单位从原子化的个人,升级为组织化的团体。以为失去枷锁就能拥有自由的哥谭市民,此时却发现自己失去了一切自由,个体的任何活动都要服务于战争机器,稍有停歇,就会遭遇灭顶之灾。

在净化行动的一个月后,人们越来越厌倦无休止的争斗,宣泄仇恨的快感早已被无尽的恐惧取代。哥谭市民愈发怀念伊凡统治的日子,如果连最基本的苟活都无法实现,日子压抑一点、辛苦一点又何妨呢?

3

略通文墨的知识阶层率先觉醒,开始渲染伊凡时代的美好,为了让疲于厮杀的哥谭人找到和解的办法。他们试图发明历史,从“自古以来”中寻找哥谭人的共同纽带——在共同的历史、文化、血统之下,哥谭人本是一家人,哥谭必须统一,因为分裂只会带来无休止的争斗。

在哥谭知识阶层的眼里,今天哥谭市所有的苦难,来自于过度的自由。哥谭人没有自我管理的能力,个体必须要被整合在一个强大的利维坦之下,靠对集体的忠诚、服从,来获得真正的幸福,只有让城市、民族这些集体概念凌驾于个体之上,和平才会降临。

这种叙事没几天就风靡了整个哥谭市,没有人会去考证历史的真实性。编造的再拙劣的海市蜃楼、平日里道德再败坏的知识分子,都能摇身一变,成为饱受战争之苦的哥谭市民的弥赛亚。人们活得太辛苦了,只要能结束战争,他们愿意付出任何自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起初,A、B、C帮的头目们,并不希望达成和解。一方面战争中助长了他们的权势,另一方面,合并必然意味着要选出一个老大,而没有人愿意成为别人的落叶。在权力的游戏中,失去权力意味着失去一切。

但很快,顽固的头目发现自己无论怎么鼓动人心,都不足以让吓破胆的手下给自己卖命。人心所向、浩浩荡荡,在“众盼所归”之下,向心力总会战胜离心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失去战意,希望新的主人能带领他们结束战争。

净化行动的第三个月初,实力最强的B帮终于统合了其他帮派。在哥谭损失了三分之一人口、最好斗的个体被消灭后,这场权力交接竟平滑的出奇。在一场酒局里,三位曾经的老大和他们的心腹齐坐一堂、握手言和,B帮老大承诺给另外两拨人足够的好处,包括巨额财富和安全许诺,以换取其服从。

在宴席散去的那一刻,每个人都知道,哥谭的战争结束了,人们将迎来一个新时代。这是一种“不彻底”的和平,是一种牺牲掉自由换取的和平,就像一群受惊的小动物集体跑进牲口圈。皮鞭好过子弹,长痛好过速死。

在解决掉自己权力路上的所有绊脚石后,曾经的B帮老大尼古拉成为了哥谭新的统治者。这位出身底层、靠好勇斗狠的本事和时代机遇上位的幸运儿,遇到了棘手的问题。他深谙丛林时代的斗争法则,却不知道如何运转一个复杂的社会有机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立刻便有人帮他解决了问题,人类社会永远会有那些熟知历史、最聪明、最懂得审时度势、趋利避害的幕僚们,来帮助统治者延续好旧制度。是的,付出了三分之一人口的代价,哥谭人又回到了伊凡时代的生活方式,这次还加上了意识形态的补丁。

太阳照常升起,清理完血迹和瓦砾,哥谭市又重回往日的灯红酒绿,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阶级、剥削、腐败、压抑、仇恨.....还是那个老样子。唯一不同的是,过去的帝王将相早已化为尘土被历史抹去,新的塑像拔地而起,学校里歌颂着尼古拉拯救哥谭人于水火的丰功伟绩。

就这么又过去了不知多少年,真正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旧日的残酷却早已被人遗忘,越来越多的人对生活失去憧憬,渴望快意恩仇。尼古拉没有接班人,他的王座迟早会空出来。野心家们跃跃欲试,秃鹫在空中盘旋,凝视着钢铁丛林下的死尸。

太阳照常升起,新的一天又开始循环。历史教会我们的唯一真理,就是历史从不教会我们任何东西。

(完)

PS:本文是短篇小说体裁,风格和过往有所不同,这是我所尝试的新的写作模式。不用复杂、专业的说理,而是用通俗的语言和情节,给大家讲述历史、人性的逻辑。如果您喜欢我的新风格,请不吝点赞、在看、转发,让我知道,谢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作者

仝麟阁,前财经记者,发表文章累计超过200万字。千万级报道作者,网易年度影响力创作者。研究领域为政治、历史、经济和社会问题,在多家咨询和教育机构任兼职讲师,现居奥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