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离不开的俄罗斯,融不进的欧洲,悲催的乌克兰人成了前狼后虎的所谓“缓冲地带”。

据媒体报道,最近,乌克兰又拆除了位于罗夫诺市的一块“苏联英雄”纪念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克兰拆除前苏联纪念碑,不止一次两次了,最引人注目的是2022年4月拆除了位于切尔尼戈夫市一所中学里的女英雄卓娅雕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拆除英雄雕像“去俄罗斯化”行为,在10年前乌克兰危机之后就开始了,包括列宁雕像、朱可夫元帅纪念碑等。

据媒体统计,10年来,乌克兰有2000多座前苏联人物的纪念碑被拆除。

这些雕像和纪念碑,曾被视为俄罗斯的荣耀,是“民族的灵魂”。

仅仅在“卫国战争”中,前苏联就有11635人获得“苏联英雄”称号,其中乌克兰人就有2072人。包括大名鼎鼎的阔日杜布、波克雷什金、朱可夫、科京同志、铁木辛哥、格列奇科、帕夫利琴科等。

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奥斯特洛夫斯基自传体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保尔·柯察金,作家和主人公原型就是乌克兰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个二战期间,乌克兰是战争的重灾区。

为抵抗德国纳粹,乌克兰人作出了巨大牺牲,乌克兰几乎家家都有红军,户户都是满门忠烈。

但在前年,位于郝梅利尼茨基市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纪念碑就被移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移除各式“英雄”雕塑雕像,乌克兰人还去除了有俄罗斯痕迹的街道名字。

乌克兰人试图在“抹去”那段历史,与俄彻底切割。

乌克兰人认为,这是俄罗斯强加于自己的“民族记忆”。

随着前苏联“英雄”雕像纪念馆的移除,新的英雄雕像正在竖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雕像前眼含泪水的乌克兰人,是英雄的母亲。

有网友说,这位英雄的士兵将成为乌克兰最不屈精神的写照。

乌克兰人这么做,和克里米亚被吞有联系,更重要的是他们痛彻心扉的感悟:家家户户的祖辈们用生命和鲜血挡住了德国人的铁蹄,留给他们的是悲催和屈辱!

前苏联时期,由于苏联政府强制征粮,沃野千里的“欧洲粮仓”,饿死了300万人,成了乌克兰人挥之不去的痛。

1932至33年发生了苏联大饥荒,乌克兰受灾最为严重,史称“乌克兰大饥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的车轮转动到1991年12月1日,乌克兰全民公投结果出炉,90.32%的人支持独立。

1991年12月8日,白俄罗斯西郊别洛韦日森林的一栋别墅里,三个老头,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白俄罗斯总统舒什凯维奇、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在一起,为“红色帝国”划上了句号:解散苏联,乌克兰独立

作为一个民族,乌克兰人是俄罗斯人的孪生兄弟。某种程度上甚至也可以说,乌克兰人就是俄罗斯人。

之后,世界上就有了大毛、二毛和三毛。作为“二毛”的乌克兰继承了前苏联约35%的军工产能和庞大核武库,成了“世界第三核”。加上沃野千里的黑土地,他们拥有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是“欧洲粮仓”,那时候的乌克兰风光无限。

悲催的是,独立后的乌克兰仍然奉行俄罗斯“休克疗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权贵和垄断疯狂攫取,经济一蹶不振,失业率奇高,近80%的人口又一次陷入贫困。

这个欧洲面积第二大的国家,成了欧洲最穷的国家之一,大量乌克兰女人从事“性产业”,是欧洲艾滋病感染率最高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发生了一件桃色新闻。乌克兰哈尔科夫市有一个19岁的女孩卡佳,她在网上拍卖初夜权。一名58岁德国商人出价每月给她1万欧元,而来自纽约的一位律师出价100万欧;第三个竞拍者是日本人,出价80万欧。卡佳表示用10万欧元与贞洁告别,可以让她生活变得更好,没有人觉得这事是在侮辱乌克兰人。

除了卖淫,乌克兰还成了代孕大国,荣膺“欧洲子宫”的“光荣称号”。

乌克兰的姑娘们沦为欧洲的妓院和子宫,根源就是一个“穷”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克兰数十年的经济发展“玩了个寂寞”!

离不开的俄罗斯,融不进的欧洲,悲催的乌克兰成了前狼后虎的所谓“缓冲地带”。

“缓冲地带”由地缘、战略和两种文明冲突的原因,乌克兰人在夹缝中苦苦挣扎。

离不开的俄罗斯。说的是乌克兰独立后,前苏联的体制、文化、思维等等无处不在困扰着乌克兰人。

融不进的欧洲。说的是他们虽然是欧洲国家,他们的西化程度远超东方,但他们没有欧洲完善的政治文明、法治水平和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

乌克兰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即为国家的立法、司法和执行权力,均按宪法规定的界限各自实施其权限。议会称为最高拉达,是立法机关,最高拉达的成员直接普选产生,任期4年。内阁为行政机关,向总统负责。
乌克兰还是多党制,著名的有:彼得·波罗申科集团“团结”、全乌克兰联盟“祖国”、全乌克兰联盟“自由”、尤莉娅·季莫申科联盟等等...

形式有了,但他们他们没有西方人彻底的权利意识,他们不知道选票该怎么用,很可能5美元就会买走他们手里珍贵的选票。

独立后的乌克兰,也在搞“市场经济”,但他们那市场经济就是“伪市场经济”,或者叫“未成熟的市场经济”,特征就是权力和垄断的幽灵无处不在,腐败严重。市场中有权力的影子,权力中有钱的味道。

这个味道是不是很熟悉?

农民得到了土地,但很快他们就以低廉的价格出售,重新变成“雇农”;城市人民得到了“国有资产”股票,转手就低价卖掉,瞬间又回到了“无产者”。

“无产者”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没有就业就没有了一切。

20世纪90年代初,乌克兰GDP暴跌了60%以上,通货膨胀率飙升至10000%以上。对于普通乌克兰人来说,这种崩溃意味着大规模的贫穷困苦:大约50%的家庭每天生活费不到5.5美元,预期寿命下降了5年。

没有经过真正市场经济彻底洗礼的民族,他们独立后迎来的不是富裕,而是昙花一现的“瞬间有钱人”,迎来的是寡头,寡头政治和寡头经济。

寡头就是政治和经济、财富融合的怪胎。

独立以后的乌克兰,他们经历了无数次“革命”(指选举上争夺和政治运动,如“橙色革命”),但无非是亲俄罗斯和亲西方的较量。折腾来折腾去,乌克兰人还是脱不了“穷”字,在世界上的存在感很低。直到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乌克兰人再一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两年多时间,我对乌克兰人是刮目相看。从他们的英勇顽强,到他们的不妥协,再到世界对他们的支持援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乌克兰人。

如果说,1991年的独立是乌克兰人第一次从祖辈们的“红色”坑里爬出来,那这一次的俄乌战争,是乌克兰人第二次从“伪民主”、“伪市场经济”的坑里爬出来。

当然,他们也付出了血与火的代价,现在的乌克兰人还在苦战。

祖辈们用尸体入坑,后代们不可避免也要从尸体上爬出来!

这就是,苍天饶过谁!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游戏,没有谅解,有的都是教训,血的教训。这就是我过去在文章里面说的,群体约下的炮,含泪也有打完。

碰上南墙知道回头的民族,已经很不错了,碰到南墙不知道回头的,大有人在。他们不怪自己蠢,只怪南墙跟他过不去,甩锅心理、甩锅思维,大行其道。

东德人爬出来了,他们是幸运的,尽管心中的“柏林墙”依稀还或隐或现。

东德,也被称为民主德国,得到了苏联的支持,经济在社会主义的体制下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标志着两德统一的时刻,西德接纳了东德,成为统一的德国。如今,德国是欧洲经济的火车头,也是世界领先的工业强国之一。2022年,德国的人均GDP达到了高水平的48636美元,成为高收入国家。

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爬出来了,加入了欧盟和北约,他们人均GDP均在2万美金以上。

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这两个前南斯拉夫的加盟国也爬出来了,他们独立后选择加入了欧盟和北约,实行了真正的市场经济,表现同样傲人。

还有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都爬出来了...

现在过得比较惨的前“加盟国”,还有俄罗斯、白俄罗斯、中亚五国、蒙古以及前南斯拉夫解体后的国家(塞尔维亚、波黑、马其顿、黑山)等,他们过得怎么样,读友们百度一下答案就有了。

乌克兰,无疑是惨中最惨的。

或许,这就是乌克兰人的宿命;或许,这就是乌克兰人涅槃的必由之路!

乌克兰人,我相信他们会改写历史,他们能爬出祖辈们掉入的红色大坑,也能爬出“伪民主”的大坑,彻底打败俄罗斯,因为他们背后站着文明和正义!

最后说几句题外话。

乌克兰人赢俄罗斯战败是历史的必然,有波折但没有奇迹出现。

公方彬:俄若失败定会加入西方阵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公方彬,男,1962年12月生,山东省蒙阴县人,中共党员,正师职研究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现任国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若俄罗斯若战败,也只是现政权的失败,但这个民族的文化心理,不会发生根本变化;新政权领导下的俄罗斯一定加入西方阵营,圆一个欧洲梦”。

公方彬的理由是,自认为“第三罗马”的俄罗斯,无论文化上还是战略诉求上,它都是一个典型的欧洲国家,是欧洲的一部分,它离不开欧洲,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一直在谋划“欧洲战略”;俄罗斯的能源、技术和市场等都是欧洲欢迎的。俄乌战争后,俄罗斯必元气大伤,无法再有支撑战争的能力,普京会选择带领着俄罗斯彻底倒向西方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