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常言道“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几年,就业市场凉飕飕。起初裁员消息局限于少数几个重点行业,其他从业者尚能暗自庆幸自己不在裁员之列。不成想,裁员消息很快便蔓延至各行各业,如今已鲜有哪个企业的员工,敢自信饭碗端得稳了。“退潮了,才知道谁在裸泳”,也到了公司面临裁员抉择的时候,才能真看出谁像人民企业家,谁又像万恶资本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舆论高度关注的职场新闻有两则,一是“王妈背刺打工人”,另一则是“京东严抓考勤”。

关于“王妈”人设和真人大相径庭,严格来说,倒也无可厚非。毕竟,被称为打工人嘴替的“王妈”,不过是一个镜头下的网红人设,是用来吃饭的工作马甲,跟某位著名演员扮演猴子,并没有本质区别。镜头之外,演员脱下马甲拾起企业管理者的身份,才是其本来面貌。当然,作为吃了“打工人嘴替”流量的网红,在现实里却戳伤打工人,如此情况,招来舆论非议,也并不算无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关于“王妈背刺打工人”事件,目前大多的思考和质疑都集中在“王妈”一人身上,其实还是有失偏颇。有没有人想过,为何,镜头下的“王妈”能成功唤起无数打工人的共鸣?又是为何,镜头外的“王妈”走向了打工人的相反方向?这到底是“王妈”的个人问题,还是我们社会上的劳资关系生病了?有没有人认真想过,我们讨厌的到底是“王妈”本人的“两面性”,还是因为“王妈”成为了被大众讨厌的资本的具象化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京东严抓考勤的开始,到京东出现裁员的消息传出,关于京东的舆论热度连日来居高不下,一时间种种声音纷至沓来,有人在讨论商业模式,有人在研究经济状况,还有乐子人玩起了“东哥的兄弟”的梗。总而言之,在这轮舆论叙事里,京东乃至刘强东本人,起初都没能博得舆论的同情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在子弹飞了几天之后,终于有大V站出来为京东、为刘强东发声。透过大V文章,我们看到了一个近乎人民企业家的存在——放弃利润至上,广招员工并充分保障员工权益。不出所料,评论区里,对京东、对刘强东是一边倒的好评。确实,即便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刘强东并非完人,但放在一众知名企业家中间,其人其事显得如此特立独行、难能可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起“王妈”的“两面性”,很多有头有脸的企业家,其实有过之而无不及镜头下,一副人民企业家的派头,大谈特谈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并通过几笔大额捐赠作为自己“慈善”的证明,更有甚者,走完一圈捐赠流程,捐赠的物资还能回到自己人手里。镜头之外,收起“慈善家”面具后,便是一副万恶资本家嘴脸,对待手下员工极尽压榨,一切皆以利润至上,视员工为消耗品经济风向一旦不对,裁员更是手起刀落不含糊,甚至还会精准研究劳动法漏洞,无所不用其极的减少裁员费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京东的生意不好做,原因是大众普遍倾向购买更加低廉的商品。如果企业家不再像资本家一样冷酷薄情,大众对自己的岗位、薪资都有一个稳定的预期,是否还会像今天这般,疯狂追捧廉价商品呢?大概率是不会的。归根结底,我们的社会上,还是太缺少真正有担当的企业家了,或者说,我们太缺少一个引导企业家有担当的氛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