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巴普罗的独白

编辑|巴普罗的独白

汉萨同盟的商业贸易不仅让汉萨城市的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而且改变了汉萨城市与城市之间,汉萨城市和外部世界之间的联系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3-17世纪在汉萨城市间以及汉萨城市和欧洲其他城市间就出现了新的城市网络。在德意志北部地区汉萨同盟的城市间形成了城市贸易网络;

城市贸易网络

在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也形成了以威尼斯、罗马、米兰、热亚那为中心的城市贸易网络。根据网络结构的特点,这两个城市网络在更大的范围内必将有所交流。

我们将就汉萨城市内部网络和汉萨城市网与外部世界网络的联系,探讨城市网络间联系的程度和规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世纪开始,汉萨同盟内部实行合伙制,“和与许多企业的形式创新一样,汉萨同盟的合伙制极具吸引力。”1241年,汉堡与吕贝克订立条约,给予对方商人以互惠特权。

吕贝克与其他沿海和内地的城镇也签订了类似的协议,并轻松地说服了德意志商人与他们进行专门贸易。此后,凡是加入汉萨同盟的城市都可以获得同盟内部的互惠特权,这就相当于汉萨同盟内部形成了一个政策一致的城市关系网络。

城市互惠权让汉萨城市区别于外部城市,城市间的网络关系变得更加紧密,贸易互通和人员往来也变得更加频繁,汉萨城市与城市间的内部网络由此形成并不断加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贸易层面的加强体现在,“到13世纪后,往来于东西方之间的转运贸易路线最终固定在汉堡和吕贝克之间。”

这两座城市也分别是汉萨同盟的中心城市之一,也就是说汉堡和吕贝克属于城市网络模型中规模较大的城市,这类城市对中小城市具有向心作用,这两个城市节点间的联系变得紧密就会带动周遭城市之间加强联系。

比如在汉堡和吕贝克之间的巴尔哥特海格、巴特奥尔德斯洛等城市的陆路转运贸易和城市规模,在两个城市联系加强后产生了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沿易北河支流的城市于尔岑、吕内堡、莫恩、拉策堡等也因为这两个城市的贸易而发展起来。城市与城市间的贸易交通路线就成了汉萨城市内部关系网络连接线的实际存在。

德意志商人甚至还对所有商路尽可能详细地做出往返时限的统计,如从布鲁日经陆路到达吕贝克需12天,从但泽经海路至布鲁日需12天,返航需9天,从吕贝克到但泽通常需4天,但泽到里加则需5天。

这样详尽的记录有利于获取更大的商业利润,同时也是汉萨城市联系加强的见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萨城市在对外交往过程中最先接触的是德意志南部城市。自12世纪开始的鼓励垦荒和开辟新殖民地运动,即东扩运动,极大的刺激了德意志南部地区的生产,开发了的德意志南部的贸易市场。

此后,德意志地区不仅与东欧进行商品贸易,而且把市场开拓到了南欧、东南欧、俄国等地。“商人开辟出了一条以南德城市为起点,经过波西米亚、捷克、波兰一直到基辅的商路,南德意志城市同罗斯商人的联系逐渐密切起来。

罗斯商人享有在多瑙河、巴伐利亚等许多城市的经商权。这些新兴市场带来了与以往不同的消费需求,俄国、西班牙,甚至北欧、英国这类金属资源稀缺或在当时无技术开采的地区都需要德意志南部的金属资源支持本国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德意志南部地区早在11、12世纪就形成了以采矿工人为单位的原始股份制公司,大家同属工人,共同承担风险、享受利润,在特定时间还有利润分红。

资金和技术缺一不可

但是随着地表矿业资源的枯竭,采矿需要更高级的技术进行更深入的挖掘,此时资金和技术缺一不可,但没有大额资本的矿工团体为了筹集资金将团体的股权抛售市场,这一新事物最新出现在弗莱堡,随后在德意志其他地区盛行开来。

1471年又发现了艾尔茨山银矿,此后的30年内,该地区出产了3.52万吨矿石;在艾尔茨南部的格拉施特施雷克贝格,1490至1500年的10年间,净得24834莱茵兰佛罗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5到16世纪,德意志南部的采矿工作达到高潮,16世纪中期,整个德意志的采矿冶金工人达到10-12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一。

丰富的金属资源,发达的采矿技术,广阔的金属消费市场,长期积累的矿业经验让德意志南部城市形成了以矿业生产为主的城市,弗莱堡、蒂罗尔、格拉施特、施雷克贝格、库滕贝尔格、萨尔茨堡、波西米亚等地成为主要的矿业生产城市。

这些城市的矿业生产带动了周边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自由劳动力的转化,扩大的矿业生产通过汉萨同盟在德意志南部的贸易路线向东途经布拉格、布鲁斯特、克拉科夫、最远抵达俄国诺夫哥德罗商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向西经过科隆、安特卫普、布鲁日、最远抵达法国北部的香槟集市;向南经过拉文斯堡、乌尔姆、热亚那,到拜占庭。另一条路线是经过奥格斯堡、因斯布鲁姆、威尼斯,抵达佛罗伦萨;

向东南经过雷根斯堡、帕绍、维也纳到达匈牙利;向西北经过法兰克福、汉堡、吕贝克,与汉萨城市做交易。

这些贸易线路是汉萨商人在陆地上打开阿尔卑斯山通商口通向欧洲南部城市的重要线路,德意志南部城市对汉萨同盟网络向外构建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萨同盟的贸易网络也对接了欧洲中部和南部的商贸集市。

12-14世纪在法国北部香巴尼伯爵领地的香巴尼集市(FoiresdeChampagne)上,香巴尼伯爵给了来自各地的商人平等的经商权,并给予这些商人免去一部分贸易税的特权,因此香巴尼集市很快就热闹了起来,来自欧洲各国的商人齐聚这里。

“它们吸引了来自各方的客人。法国的所有地区都派商人前往那里,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弗兰德斯、埃诺、布拉班特、西班牙、英国、德国、瑞士和萨沃伊也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处于法国东北部的香巴尼联通了意大利和德意志地区,这为欧洲大陆南部地中海贸易区和北部汉萨同盟贸易区的商贸互通创造了优良的支撑点。

商业活动向内地发展

另外,此时的商业活动分别从北面和南面向内地发展,最后汇合在一起,从布鲁日到威尼斯的天然道路的中点——在香巴尼平原上取得接触。正是这内外两种因素共同促进了香巴尼集市的繁荣,香巴尼集市也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商业贸易集市。

虽然香巴尼集市并不是一个常开集市,但是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季度性集市。由四个城市——拉尼、奥布河畔巴尔、普罗万和特瓦鲁共同组成香巴尼集市,它们在一年当中轮流开展集市,一年内一共举行四次,每次开市持续约六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集市上,从意大利登陆的东方商品,越过阿尔卑斯山,一路向西运往香巴尼集市,一路往北向中欧内陆分发。那些国际性的大手工城市,产品销售市场也是远距离的。

佛罗伦萨呢绒的主要市场是东方,也有一部分在西欧的布鲁日、安特卫普、巴黎和伦敦等地出售。佛兰德尔的呢绒大量的在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地出卖。

法国国王看到了香巴尼集市的繁荣,企图接替香巴尼公爵管理该集市。虽然香巴尼集市免除了一定数量的贸易税,但是居住费、货币转化称重的度量衡税、安全通行证费、摊位设置费都是商人们不得不缴纳的费用。香巴尼集市还给来往的商人颁发安全通行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集市的管理制度更加规范化,并且出现了违反集市管理的诉讼案,后来管理者更是将不服从管理的商人和其摊位逐出香巴尼集市,这表明城市管理者行政权力的加强。

但与此同时,参加香巴尼集市的商人团体也开始组成自己的集团,以捍卫自身的权利,13世纪意大利商人甚至在香巴尼集市设立了领事馆。

汉萨商人在这个时期也越来越多的关注香巴尼集市,他们在香巴尼集市上出售布匹、金属等,换取南部国家的日常生活用品,如水果等。香巴尼集市随着南欧地区在海路的拓展方面的加强最终没落,在德意志境内由美茵河畔法兰克福集市所取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萨同盟在海外建立的商站是汉萨城市建立与外部世界联系的通道。

通过这些贸易支点,汉萨同盟的贸易不仅摆脱了陆地运输需要跨越阿尔卑斯山的不利条件;

而且扩大了贸易范围,将远途贸易扩大到了英国、挪威、瑞典、芬兰、俄国等地,这些海上通道和贸易支点与后来的大航海时代遥相呼应。

参考文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