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25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师范大学古籍文献整理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四届“古籍文献收藏、研究及整理出版”国际学术论坛之“新时代古籍保护、整理、研究与版本目录学”学术会议在广西桂林举办。论坛共设四个环节,包括开幕式、主旨发言、专题发言、闭幕式。本次论坛为科研机构、馆藏机构和出版单位之间打造了沟通交流的平台,不仅展示了古籍保护、整理、研究与版本目录学研究领域的成果,也为未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论坛开幕式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副总编辑程蕾主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总编辑、广西师范大学古籍文献整理研究中心主任汤文辉在致辞中回顾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近四十年来在珍稀文献和人文社科领域的学术出版成就,并表达了通过此次论坛深化出版界与学术界交流合作的决心。

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宋树祥在致辞中表示,广西师范大学拥有九十二年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长期以来,学校始终将古籍文献的保护、整理与研究作为重要任务。期待通过本次论坛,汇聚海内外各位专家学者的智慧,共同推动古籍文献的整理、研究、开发和利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出版管理处处长、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主任黄品良介绍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在新时代古籍工作中的规划和部署。他呼吁与会专家学者们以本次论坛为契机,共同推动古籍工作的创新发展,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主旨发言环节,各位专家围绕古籍保护的新探索、中华古籍智慧化发展、俗文学文献的编目整理和德国古籍的收藏与保护等议题作了指导性发言。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详细介绍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在古籍普查工作、改善古籍收藏单位库房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并提出对建设“古籍保护与文献学”这一新兴学科的愿景。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国家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程焕文提出了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的智能化发展路径。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仕忠在论坛上围绕“俗文学文献的编目整理”进行了主旨发言。德国藏书家学会会员杨天德对德国古籍的定义、地理分布、主要类别和现状进行了介绍。

闭幕式上,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部主任李丹、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研究员刘蔷分别对分会场一和分会场二的专题发言进行了总结。总结指出,专家学者们从专业角度和研究思路出发,分享和讨论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理论见解。这些专题发言涵盖古籍整理、古籍版本调查研究、海内外馆藏机构特色资源整理出版经验介绍、古籍的刊刻与传播及古籍流传史、民间收藏、古籍保护、数字人文、古籍鉴定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展现了古籍研究领域的丰富内涵和多元视角,体现了专家学者们对古籍研究的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

此次论坛,不仅举办了《沈津文集•沈津书话》的新书发布仪式,还开展了“书话·大家谈——《沈津书话》新书分享会”活动。沈津三十多年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他不仅帮助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确立了珍稀文献出版的方向,还在海内外古籍文献、和刻汉籍、韩刻汉籍、公私收藏、民间文书等领域帮助出版社整合资源、拓展出版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藏品艺术网

将士丰采书画院

SPRING HAS ARRIVED

主编:王振洋

校对:马艳华

审定:王小艳

审定:王鑫平

审定:王泽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