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天,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营建草堂居住。在饱经战乱之后有了一个安身立命之地,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子儿女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此时,他的心情既舒展旷放又为生计发愁,写下这首《狂夫》,饱含感慨与无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狂夫

(唐代)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首诗通过描绘草堂的居住环境之美、现实生活之难,以景抒怀,以事写人,表现了诗人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和倔强的生活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联“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诗人从居住环境入手,满含深情地介绍自己的家。在成都南门外有座小石桥,名“万里桥”。过桥向东,就来到“百花潭”,即浣花溪。这一带地处水乡,景致幽美。我的草堂就建在万里桥西边,百花潭与我相伴,在饱经丧乱后有一安身立命之地,心情舒展旷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颔联“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从草堂前浣花溪的景色入手,兴致勃勃地赞美这里十分秀丽的自然风光,更显狂态。这是一个斜风细雨的天气,和风轻轻拥着翠绿的竹子,摇曳出秀美光洁之态;细雨慢慢洗着粉红的荷花,显得格外娇艳,微风吹送透出阵阵清香。此时此刻,看看草堂及浣花溪的美丽景色,真的令人陶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颈联“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从自己靠人接济的处境入手,道尽了人生的无奈。初到成都时,他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而一旦这故人音书断绝,一家人就不免挨饿的凄凉境况。现如今,做了大官的朋友早与我断了书信来往,长久饥饿的小儿子,小脸凄凉,让我愧疚而感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尾联“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从异常严酷的生活现实入手,写出一个不得不越来越狂放的老头形象!他饱经患难,却从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的打击。眼看着这把老骨头快要扔进沟里了,无官无钱就只剩个狂放,自己大笑啊,当年的狂夫老了却更狂!点明了“狂夫”二字的深刻含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诗以“狂夫”这一形象将赏心悦目之景和可悲可叹之事统一起来、将两种看似无法调和的情景成功地调和起来,借咏优美自然风光、抒写潦倒穷愁之情,开愁遣闷、怨而不怒,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