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不是可以一眼望穿的明净清浅的溪流,而是一个深邃神秘的巨湖。湖面上风光旖旎,静美如画,但在看不见的湖底,却潜藏着许多汹涌的暗流。“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多少生命小舟悄无声息地折戟沉沙于此,连一个小小的涟漪也不会泛起。作者的家族就是一例,如果不是《红楼梦》永恒的魅力,就不会再有人去关注曹家曾经的辛酸事、血泪史。

脂砚斋在凡例中指出:“此书不敢干涉朝廷,凡有不得不用朝政者只略用一笔带出,盖实不敢以写儿女之笔墨唐突朝廷之上也。又不得谓其不备。”但实际上此书直接涉及到皇家风雷激荡的正统与非正统之争。

在“文字狱”无孔不入的年代里,天才又是如何独辟蹊径,从而神不知鬼不觉地完成这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一切?

风月宝鉴、贾雨村、甄士隐 风月宝鉴“两面皆可照人”,但文本只呈现了“大旨谈情”的“假语存(贾雨村)”的正面,而风月宝鉴背面则成为看不见的不谈感情的“真事隐(甄士隐)”。《风月宝鉴》又是此书书名之一,脂砚斋在文本描写这面镜子的特征时,指出“此书表里皆有喻也”。情只是大有深意的“荒唐言”,隐喻正是连通看得见的正面与看不见的背面的桥梁,只有“细心体贴”,弄清隐喻,才能看见“看不见”的背面。

如秦可卿隐指胤礽,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大讽刺”的就是“箕裘颓堕皆从敬”的贾敬。贾敬隐指雍正,但在文本中戏分极少,而且也从来没有与秦可卿有过直接交集。文本中有比托于秦可卿的角色,当然就会有比托于贾敬的角色。所谓的贾敬独子、贾家族长贾珍在风月宝鉴背面,至少在秦可卿之死上也扮演了雍正的角色,其实就是比托于贾敬,这就是“荒唐言”之一。以贾珍和秦可卿所谓的“扒灰”,暗喻雍正和胤礽之间政治上的恩怨情仇,即脂批所谓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法。

其他如“潇湘妃子”所谓的还泪之说,其实是隐喻正统式微的亡国之泪,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假借闺阁脂砚斋在第一回回前批中指出,“何非梦幻,何不通灵?作者托言,原当有之。受气清浊,本无男女之别。”第二回脂批又指出“此是一部书中大调侃寓意处,盖作者实因鹡鸰之悲、棠棣之威,故撰此闺阁庭帏之传。”假托贾家,写“闺阁庭帏”,还是意在“鹡鸰之悲、棠棣之威”。当贾家暗喻皇家时,贾家的兄弟之争,即隐喻正统与非正统之争。

文本中,贾敬和秦可卿既不是同一辈分,也从未直接发生过冲突,这就是“甄士隐”,即脂批所谓“不写之写”、“不写而写”。

因此,第四十三回脂批指出:“一部书全是老婆舌头,全是讽刺时事,反面春秋。所谓`痴子弟正照风月鉴’,若单看了老婆舌头,岂非痴子弟乎?”

“秦”秦可卿隐指胤礽,是文本中正统的象征。第十七回,贾宝玉试才题大观园,在“蓼汀花溆”处,对清客所拟的“秦人旧舍”四个字,宝玉道:“这越发过露了,`秦人旧舍‘说避乱之意……”因此,作为通部书中最重要的舞台,包含着“蓼汀花溆”的大观园是作者精心设置的避"秦”之乱的人间“太虚幻境”。通部书中,有代表正统的秦可卿之"秦”,也有"避秦之乱”之“秦”,即以隐指雍正的、“箕裘颓堕皆从敬”的贾敬之“暴秦”。大观园因而具有正统之寓意。

第十四回,秦可卿的葬礼上,镇国公牛清之孙出席。脂砚斋指出“牛,丑也。清属水,子也。”“清属水”,反之,水也可指代清。北静王叫水溶,与贾宝玉是知己,也是正统的一方。水溶之意是正统清将在他手中消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十七回是文本最集中描写大观园的部分。大观园是“玉兄与十二钗之太虚幻境”,是正统之象征。脂砚斋对园中之水连作了几条批,如“写出水源,要紧之极”、“又写水”、“于怡红总一园之水,是书中大立意”。表面上,脂砚斋是在強调水对园的重要性,无水不成园,实际上脂砚斋是在暗示,在风月宝鉴的反面,水具有重要的隐喻意义,事关大立意。大观园中有沁芳亭、沁芳溪、沁芳闸、沁芳桥,诸芳的轩馆都是依水而建。沁芳的出处是“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其寓意即诸芳流逝。诸芳的花落了,正统清的水自然就流红了。

〈水之异态薛宝钗的“金簪雪里埋”中的“雪”、甄英莲的“菱花空对雪澌澌”中的雪、雪雁名字中的“雪”、第五十回诸芳芦雪庵雪天争联即景诗中,“钗全隐寓”(脂批)的“鳌愁坤轴陷”等句,都是以雪暗指非正统雍乾二朝之末世。

贾雨村是大反派,名字中包含雨字,也扮演了雍正的角色。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众人陪贾母坐船到了蓼汀花溆附近,看到破荷叶,黛玉说她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欢他的“留得残荷听雨声”。开卷第一个女子一一“有命无运,累及爹娘”的“甄英莲”,其实就是对诸芳命运所下的定语。“莲”即“荷”,当非正统得势之时,成为“残荷”的诸芳“更英莲”(谐音更应怜),喧嚣的“雨声”势头正盛,无情地敲打着破荷叶,让“残荷”雪上加霜。黛玉是雨村的学生,文本如此描述,意在暗示此“雨声”隐指雨村。

第四十七回,贾宝玉和柳湘莲提及秦钟的坟。秦钟的坟是正统清的最后象征,湘莲说“我想今年夏天雨水勤,恐怕他的坟站不住”,或许同样大有深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密”及与密同音或近音的字密,废太子胤礽的谥号。林黛玉前身绛珠仙子食蜜青果,蜜青谐音“密清”;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贾雨村提到,林黛玉读至凡书中有“敏”字,皆念作“密”字,她是“密”之女儿;在宝玉太虚一梦中,她与宝钗“兼美”于秦可卿。因此,黛玉在文本中是一个与“密”密切相关的女子,她的别号“潇湘妃子”是亡国之典,她一生流不尽的眼泪就是对正统清渐行渐远的亡国之泪。

十二钗正册关于黛玉的画一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两株枯木暗示排行第二的废太子胤礽所代表的正统已经式微,正走向幻灭。也有脂评本写作“四株枯木”。无论是雍正还是乾隆都是排行第四,因此,“四株枯木”暗示黛玉和诸芳所处的是一个代表非正统的“四”大行其道的枯萎的年代。

钗黛一体,因此,宝钗也与“密”密切相关。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政、贾宝玉与众清客到了衡芜院,在贾宝玉题对额之前,清客所作的联大有深意。“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最大的深意就藏在两联中的“明月”里。明与敏音近,因此,明字也可作密字;文本还以月暗喻正统之象征一一废太子胤礽。斜阳隐喻寓言的正统“九十春光”走到尽头之后宝钗所面临的艰困处境。

“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的她,能够在正统的“三春”过后,依然“吟成荳蔻才犹艳,睡足酴蘼梦也香。”正如脂砚斋所指出的那样,她身上因为用了冷香丸而散发出来的香气,是花气袭人的正意。她是正统芬芳的象征。

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听到“怀金悼玉”的《红楼梦》十二支词曲,脂批指出“‘怀金悼玉’,大有深意”、“题只十二钗,却无人不有,无事不备。”因此,“怀金悼玉”是文本最大的主题。宝钗佩戴金璎珞,又是文本最重要的角色之一,“怀金”的金主要指的是她;“悼玉”中的玉主要指的是黛玉。

钗黛“兼美”于“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的秦可卿,因此,可以说“怀金悼玉”的《红楼梦》就是献给正统的一首凄惋的挽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金可以指代清,是因为清的前身是努尔哈赤所建立的后金政权。

金陵十二钗的“金”指的就是非正统清,是一座“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的巨大陵墓。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袭人等许多美丽的生命,正是被这个巨大的陵墓吞噬而进入“薄命司”。而最后迫害甄英莲致死的夏金桂,这里的金指的也是非正统清。文本用“三春”隐喻大观园最美好的三个阶段。第七十回过后,大观园的“第三春”就匆匆而过,不久,夏金桂就登场,夏至春尽,非正统清来了,正清自然就结束了,这个指代非正统清的“金”自然就显“贵”了(桂与贵谐音)。作为开卷之第一女子,堪称诸芳总寓言的甄英莲命丧夏金桂之手,也是“三春过后诸芳尽”诸芳命运的最后缩影,可谓意味深长。

金鸳鸯和佩戴金璎珞的薛宝钗等等,其中的金隐喻正统。

薛宝钗的“蘅芷清芬”,黛玉的“风露清愁”(第六十三回),都是以清隐指正统清。

第二十九回,贾元妃作好事,在清虚观打三天平安醮。这里的清指的就是就是正统清,贾元妃为已经“虚”了的正统清祈求平安。回目中说,享福人福深还祷福,这句话应从反文着眼。贾元妃最终入了“薄命司”,而且死得很惨。她的现有地位,如沙上之塔,美丽却极为脆弱。

颜色主要是紫和红。《论语阳货》中,孔子“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南宋朱熹注释“朱”为“正色”,“紫”为“间色”。因此,红隐喻正统,紫隐喻非正统。

第二十五回,脂批指出:“以幻作真,以真为幻,看书人亦要如是看为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头是真像,而通灵宝玉则是幻相。楔子中,作者的化身之一茫茫大士将石头幻化成美玉,这是真而非幻,只是文本呈现得玄幻之极,这就是脂批所谓的“以真为幻”。随后神瑛侍者将携美玉下凡。茫茫大士提到下凡之处,脂砚斋在“温柔富贵之乡”批道“伏紫芸轩”,暗示宝玉下凡之时即非正统“紫”大行其道的末世。紫鹃、紫绡、茜雪、冯紫英等即属于此类。

甄士隐入梦,随二仙到太虚幻境前,文本就已经进入幻境。幻境中的贾宝玉居所则名绛芸轩,但他下凡之时已是非正统之“紫”大行其道的末世,绛芸轩有点“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意思,与此类似的,还有怡红公子、小红等,即贾宝玉他们认为还会生活在正统之“红”中。而且,幻境寓言“九十春光”,文本从而展现了从正统之“红”到非正统之“紫”的全过程。

甄士隐解注跛道的《好了歌》,虽然文本已进入幻境,但甄士隐的解注是“草蛇灰线”、“伏脉”于“沉酣一梦终须醒”的“千里之外”的真实结局。“蛛丝儿结满雕梁”,脂批指出:“潇湘馆、紫芸轩等处”,暗示“虎兕相逢”的结局就是非正统之“紫”将大获全胜。

天才的手法变幻莫测,文本浩如星海,以上举证,挂一漏万。文本还有其他地方隐喻清。如第五回,贾宝玉在太虚幻境与秦可卿缠绵后,来到一处所在,“荊榛遍地,狼虎成群”。此处所在隐指非正统清;第七十六回,凹晶馆中秋联诗,其中有两句“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此处“神鬼”和“虎狼”也是隐指非正统清。

正如脂砚斋所说,“此书表里皆有喻”,文本中太多的隐喻,这也是文本难解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脂砚斋又提醒:“凡看书人从此细心体贴,方许你看,否则,此书哭矣!”只有“细心体贴”,追究其中的隐喻,才能透过平静的湖面,看见“看不见”的湖底之暗流。

作者:郭进行,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