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耳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配件。无论是在通勤的路上、工作学习时,还是在休闲运动中,耳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年轻人群体中,长时间佩戴耳机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他们戴着耳机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参加在线课程或进行语音通话,有时甚至戴着耳机过夜。这种长时间佩戴耳机的习惯虽然提供了便利和乐趣,但同时也对听力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的研究,不当或长时间地使用耳机可能会对听力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全球大约有11亿年轻人因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而面临听力损失的风险。在中国,青少年听力损失的发病率介于1%至19.23%之间,主要原因是娱乐性噪声的过度暴露。

另有一项针对14至28岁学生的研究揭示了耳机使用习惯对听力的显著影响。通过问卷星平台进行的这项调查涉及983名学生,结果显示,约37.23%的学生(共366名)存在听力损伤。研究还发现,女性、使用耳机时音量过大、每次使用时间超过1.5至3小时、戴着耳机入睡等因素与听力损伤的发生率呈正相关。而更频繁地更换耳机(每4至6个月或更长时间)则与较低的听力损伤发生率呈负相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北京市朝阳区大学生中进行的研究也表明,不良的耳机使用习惯会导致听阈下降,尤其是在使用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听力损伤更为严重。研究显示,83.24%的大学生每天连续使用耳机超过1小时,而51.35%的学生耳机音量超过60%。经过3年的健康干预,这些不良使用习惯得到了改善,学生的听力阈值也显著提高。

总的来说长时间使用耳机听音乐或其他音频可能会对耳朵造成损伤。这种损伤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1. 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长时间暴露在高音量下会导致耳朵内部的毛细胞受损,这可能会引起永久性的听力损失。特别是耳机直接将声音传入耳朵,如果音量过大,损伤的风险会更高。
  2. 耳道感染:长时间佩戴耳机,尤其是入耳式耳机,可能会影响耳道的通风,增加耳道感染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保护听力,除了控制音量和限制使用时间外,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选择合适的耳机:使用质量好、能够有效隔音的耳机,这样在外界噪音较大的环境下你不需要将音量调得过高。
  2. 使用降噪耳机降噪耳机可以帮助你在较低的音量下更清晰地听到音频内容,因为它们可以减少外界噪音的干扰。
  3. 遵守“60/60”规则:尽量将音量保持在最大音量的60%以下,并且每次使用耳机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
  4. 定期休息:每隔一段时间,比如每小时,让耳朵休息一下,避免长时间连续暴露在音量较大的环境中。
  5. 避免在噪音大的环境中使用耳机:在嘈杂的环境中,如公共交通工具或街道上,尽量避免使用耳机,因为这些环境会促使你提高音量,从而增加听力损伤的风险。
  6. 注意耳机的清洁和维护:定期清洁耳机,保持耳机干净,可以减少细菌的滋生,降低耳道感染的风险。
  7. 使用耳塞或耳罩:在噪音较大的环境中,如施工现场或音乐会,使用耳塞耳罩来保护耳朵,减少噪音对听力的损害。
  8. 避免使用受损的耳机:如果耳机出现声音失真或只有一个耳机工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更换新的耳机。
  9. 注意听力损失的早期迹象:如果出现耳鸣、听力下降或理解语言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减少耳机使用,并及时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