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清墨史纪

编辑 | 清墨史纪

<<——【·前言·】——>>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王朝,元朝的疆域很广,在东亚地区它的影响力也是最大的。

但是忽必烈在位时,元朝并不太平,他先是对南宋发动了两次战争,并最终取得了胜利,建立了元朝。

第二次征讨日本的战争就是在忽必烈在位时期发生的,忽必烈虽然对日本发动了两次战争,但收效甚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朝在对日本战争中,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而且这次失败也给元朝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一、忽必烈时期

忽必烈时期,忽必烈对高丽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原因如下:

第一,忽必烈认为高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其独立性太强了,在蒙古帝国内部不受重视。这样就会影响蒙古帝国的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忽必烈认为自己对高丽的统治是成功的,高丽“恭顺”。这种思想来源于中原文化的影响,在中原统治文化中,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对中原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第三,在中原统治中,宋朝和元朝都是中国最强大的王朝。蒙古帝国一直想吞并南宋和元朝。所以忽必烈对高丽保持了一定的警惕之心。

第四、忽必烈认为蒙古帝国到了最后时刻需要向外扩张来补充自己的人口和地盘。而当时高丽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所以忽必烈希望通过征服高丽来解决日本和高丽的问题

二、与日本的外交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元朝与日本的交往是通过朝贡关系来实现的。

公元1237年,日本镰仓幕府将军源赖朝在镰仓建立国政,称征夷大将军,统一全国。随后,源赖朝派遣使者到中国进行朝贡,元朝政府也以此为契机,派人赴日进行册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此时的元朝与日本尚未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

为了加强与日本的联系,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六年(公元1271年)派人前往日本

由于当时元朝对外战争频繁,加之蒙古人在东亚地区的势力薄弱,因此忽必烈派遣使者前往日本并不顺利。在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再次派人前往日本,但仍未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元朝决定以朝鲜作为中介国。蒙古人对朝鲜的态度一向是很傲慢的,认为他们是蛮夷之邦。当时朝鲜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势力并不强,而且朝鲜与中国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

因此在蒙古人看来,他们是“蛮夷之邦”,不值得和他们交往。但因为元世祖忽必烈对朝鲜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蒙古人仍决定派遣使者前往朝鲜进行册封。

1273年初,元世祖忽必烈任命了三个使团分别前往日本、高丽、琉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第三使团由元世祖忽必烈的孙子——广平王及其家族成员组成。

在这支使团中有三位汉臣——董文炳、李荣禄和金允中。这三位汉臣是由忽必烈的近臣郑虎臣推荐给忽必烈的。他们都曾在元朝做过官,但没有得到忽必烈的信任。

在这个使团中还有一位日本人——高丽国使臣田津(也作田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元世祖忽必烈与日本和高丽

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期间,两次东征日本和高丽,虽然没有取得明显的战果,但对日本和高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第一次东征日本时,日本方面为了感谢忽必烈对他们的援助,派遣使者到元都上表表示感谢。而元世祖忽必烈为了便于征讨日本,也曾多次派遣使者到日本。

元世祖忽必烈第一次东征日本时,为表达对高丽的感谢,曾派遣使臣到高丽。高丽当时也正面临着来自元朝的军事威胁,元世祖忽必烈也曾多次派遣使者到高丽,希望与高丽联合,共同抵抗元朝的军事压力。然而高丽朝廷当时仍坚持奉行独立的对外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元世祖忽必烈多次对高丽使臣表示要与高丽联合,因此也引起了高丽统治者的不满。为了消除这种威胁,高丽当时还曾一度想要向元朝称臣纳贡。但元世祖忽必烈却并不相信这种做法。在他看来,无论是元朝还是元朝统治者都是中国人,即使是曾经臣服于中国的国家也是中国的臣民。因此他不但没有答应韩国提出的对高丽称臣之事,而且还在征讨日本时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

征讨日本时,元世祖忽必烈还曾派使者与日本国王进行多次接触,希望通过谈判解决争端。但由于日本方面坚持不肯投降而使谈判无疾而终。

四、两次东征日本的经过

元朝对日本的第一次东征是在1236年,由元世祖忽必烈率领。这次东征的目的是“以夷制夷”,并不是侵略扩张。根据《日本书纪》记载,元兵在第一次东征的时候,曾“乘小舟以入海”,深入日本的“最深处”。而到了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忽必烈又派“马八儿”等人再次率军东征日本。这次东征的目的和前次也是一样的,是想彻底征服日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世祖忽必烈从1236年到1283年间,前后发动了数次对日本的战争。

第一次东征日本是在1238年,当时元世祖忽必烈以征服者的身份率军东征日本,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征服高丽。

第二次东征日本是在1280年,当时元朝国力衰落,元世祖忽必烈决定放弃侵略高丽的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次东征日本是在1283年,当时元朝和高丽关系破裂,元世祖忽必烈命令忽必烈率领军队再次东征日本。《元朝史》记载:“三年春正月乙丑(十三日),世祖命孛罗等为帅,伐日……乙丑……”元朝的军队在攻打日本时采用了“海上之路”的作战方式。其中包括从中国福建到高丽的海路、从高丽到日本的海路、从日本到中国内地的陆路和从中国内地到朝鲜半岛和越南的陆路四种。元世祖忽必烈先派伯颜率兵3万人乘船前往福建,他又派张世杰率兵5万人乘船前往朝鲜半岛和越南北部。当时伯颜率领了3万人的大军前来征讨日本,在到达福建后,他又将3万人全部换成了高丽士兵。

五、两次东征对高丽和日本的影响

忽必烈时期两次东征日本的目的是什么?其实和两个国家有一定的关系,第一个是高丽,第二个是日本。

在第一次东征的时候,忽必烈看到高丽有一些先进的东西,所以就想要把它纳入元朝的版图,但是他有一个问题,他对高丽并不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在第一次东征的时候,他派了高丽军队去日本进行征伐。但是当时高丽是有一个派别的,是分为两派的,一派就是王建所带领的派别,另外一派就是高丽派。

因为忽必烈对高丽也不太了解,所以他并不知道王建和高丽有什么联系,所以他派了一批军队去日本。

在第二次东征之前,忽必烈曾派使者到日本去跟日本人说:“我派你来征伐日本吧!”当时的日本人并不知道忽必烈和高丽有什么关系,所以他们就以为这是忽必烈派来征伐日本的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当忽必烈来到了日本之后才发现他原来并不是要去征伐日本的,而是要去侵略别的国家。

当时忽必烈对他们说:“我们不是来侵略你们的国家的。”

所以这才导致了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和战争,但最后都被元朝给打败了。

当时在元军攻打日本时,由于高丽人并不知道元军会对他们发动攻击,所以他们就把他们平时训练用的一些武器和盔甲都藏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军攻到日本以后才发现这些东西都没有了。但是那时已经来不及了,因为他们已经被元军用火枪和火绳枪给消灭了。

但这也让两个国家之间更加矛盾和仇恨了。在第二次东征时,忽必烈发现在高丽人的军队中有很多高丽人都是蒙古人和色目人所组成的军队。

作者观点:

忽必烈时期的两次东征日本和高丽,对于当时东亚局势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不仅体现在军事上,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从军事上来说,忽必烈时期两次东征日本和高丽,不仅给日本和高丽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为后来元朝在东亚地区的统治打下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政治上来说,忽必烈时期两次东征日本和高丽,不仅扩大了忽必烈在东亚地区的政治影响,而且加强了元朝与日本、高丽等国家之间的政治联系。从经济上来说,两次东征日本和高丽虽然给元朝带来了沉重的损失,但是客观上也促进了元朝与日本、高丽等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并为之后元朝与朝鲜、日本之间经济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日本书纪》;
  2. 《日本古代史》(日)平田正彦,黄仁宇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3. 《元史》(清)孟传金等撰,中华书局
  4. 《元朝秘史》(明)许有壬、陆心源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5. 《高丽史》(清)赵汝适、钱海岳编,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