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大量资金借道指数基金布局,沪深300、中证500等宽基指数备受资金青睐。作为一只2007年1月发布的“老指数”,中证500缘何受到资金的青睐与关注?谜底或许就在于一句话:TA代表了成长起来的A股“中生代”,是被低估的中国成长类核心资产。

“中坚”与“成熟”

如果将宽基指数比作人,上证50、沪深300往往是“老成持重”的,拥有超然的社会地位;创业板指数、科创50或许是“青涩激进”的,难免有些不可控与不可测;而中证500“不偏不倚”、“位居其中”,其指数成分股大部分已度过了初期成长期,处于相对稳定成长的阶段,形成了较成熟的公司治理架构,拥有优秀的产业运营经验,在其所处细分行业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规模效应。

中证500指数成分股市值中位数为221.32亿元,大部分公司市值集中在100-400亿元之间,属于中大型公司,一定程度上同时具备盈利的安全边际和成长性。(数据来源:中信保诚基金、WIND资讯;数据截至:2024/5/16)

正处于“当打之年”的中证500,较上证50、沪深300,多了几分正当壮年的冲劲与动力;较创业板指数、科创50,又多了几分成熟与稳重。TA不仅囊括了A股的“中生代”,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市场的中坚力量。

“成长”与“跃迁”

或许,上述说法颠覆了很多人对于中证500的固有印象,“中证500指数不是中小公司的代表吗?为什么就成为中大型公司,变成A股的中坚力量了?”

原因也很简单,过去十年间,中证500指数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市值成长与头部变迁。回顾2013年时,中证500指数成分股的最大市值仅为232.56亿元,市值中位数和平均市值分别为67.24亿元、73.25亿元,的确符合大众印象中的“中小盘代表”指数;然而到了2023年末,中证500指数成分股的最大市值已经增长至532.34亿元,市值中位数和平均市值分别成长为226.24亿元、239.47亿元。以市值中位数和平均市值计算,十年时间里中证500指数增长了236%、227%。(数据来源:中信保诚基金、WIND资讯;数据截至:2023/12/31)

在市值完成超过两倍增长的同时,中证500指数在A股中的市值分位也从26.0%跃迁至11.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来源:中信保诚基金、WIND资讯;数据截至:2023/12/31)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转型”与“发展”

事实上,中证500指数“成长”的十年,折射出的正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十年。

于无声处听惊雷。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经历了外部逆全球化、贸易摩擦、大国博弈、地缘动荡等复杂形势,内部面临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加速到来、攻克“卡脖子”难题、增长结构转型等重大挑战,在新时代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以势在必得、久久为功的决心与勇气推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态文明建设、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将中国经济社会推向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同频共振”,中证500指数的行业分布也悄然发生了转变,其前五大权重行业从“医药、地产、化工、电子、机械”转变为“医药、电子、化工、非银行金融和有色金属”等9个行业。进一步观察,十年间权重上升较大的行业是非银行金融和电子,下降较大的行业是房地产,正好映射出中国经济从“以房地产为重要构成”向“以新兴产业为发展新引擎”的结构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来源:中信保诚基金、WIND资讯;数据截至:2023/12/31)

沧海桑田、波澜壮阔。抚今追昔,巍然前行。


“低估”与“未来”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中证500的价值依然与中国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中排在首位的就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过程。具体来看,涵盖了多个行业多个领域,重点提及“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以及“积极打造生物制药、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增长引擎”,涉及卫星互联网、量子计算、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新材料、能源出海等多个细分领域。

已具备一定技术优势的制造业升级或是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有望催化新兴产业细分龙头。而中证500指数汇聚了中国众多“专精特新”小巨人,包括半导体制造、医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军工、机械设备等等。这些已经成长起来的上市公司,正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基础。

中证500指数行业分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来源:中信保诚基金、WIND资讯;数据截至:2024/5/16)

另外从估值来看,中证500指数当前市盈率仅23.62倍,处于上市以来21.49%的历史低位。作为被低估的中国核心资产,未来发展空间可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来源:中信保诚基金、WIND资讯;数据截至:2024/5/16)

“指数”与“量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中证500指数蓄势待发、价值凸显的背景下,选择一款合适的指数投资工具显得尤其重要。相比市场上普通的指数基金,中信保诚中证500指数增强可以说是既借助了中证500指数本身的优势,又发挥了量化投资的选股优势,力争为投资者实现跟上并超越中证500指数的收益。

具体来看,中信保诚中证500指数增强采取了“指数化投资为主”、“增强型投资为辅”的投资策略。主要策略为复制标的指数,投资组合将以成份股在标的指数中的基准权重为基础,利用量化投资模型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配置选择。

在这个策略中,如何以量化力争超额收益是关键点。中信保诚基金或采取两种方法:一是构建以基本面为核心的多因子选股模型,在盈利反转、改善或持续改善的个股中,选择估值尚未反应或未充分反应的个股;二是配合量价策略、事件驱动、负面策略等多策略,关注短期变化带来的交易波动,力图通过多种方式增厚收益。

中信保诚中证500指数增强拟任基金经理王颖丰富的量化管理经验以及中信保诚基金量化团队卓越的量化管理实力也为中信保诚中证500指数增强的运营管理提供支持。为了实现量化条线“弯道超车”的目,中信保诚基金在平台与团队建设等方面付出了诸多努力。在投资策略上,公司秉承价值投资理念,尊重投资常识,从基本面出发,寻求“统计规律”和“金融逻辑”的交集,做有逻辑的量化投资,在能力圈内力争超额;在平台体系上,公司搭建了“从数据到系统、从因子到模型、从单一策略到模型组合”的平台,不断积累和丰富,以满足量化投资的需要;在专业人员配置上,公司组建了以量化投资总监提云涛为首的量化团队,在知识结构和从业经验上形成互补。

因“指”制宜,精准施“策”,或许是对中信保诚中证500指数增强投资策略的较好诠释。

写在最后

巴菲特曾说过,好的投资是跟随国家一起成长。当A股“中生代”成长起来肩负时代赋予的重任,你又是否愿意与其携手,共同谱写未来中国优质资产的灿烂华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