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 者丨巩兆恩

编 辑丨张明艳

行业“争流”向前,“先行者”破局向上。

6月1日,粤港澳大湾区车展暨首届中国新能源汽车科技展开幕首日,2024(第二届)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同步举行,多位“车圈顶流”齐聚共话行业新趋势,面向科技、未来和市场三个方面,在产业“内卷”与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探讨汽车行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小米集团创始人、CEO雷军和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时隔7年再次“同台竞技”,汽车行业赛道中手机厂商小米、华为的存在感愈发强烈;号称“车圈小白”的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现场教学车企老板如何打造个人IP,以适应流量时代下的新营销范式;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以及零跑科技创始人、CEO朱江明三位车企“一把手”讨论的内容除技术、产品外,也逐渐延伸至营销、市场、用户体验等多方面。

行业生态“破壁”重构,产业加速步入“重塑期”。从十几年前的夕阳行业重新站上科技创新的制高点,来自行业不同赛道的“先行者”,正重新定义着未来汽车新形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雷军余承东呼吁行业共建共享生态

电动化与智能化的浪潮之下,汽车从单纯的传统出行移动工具加速向新一代移动智能终端转变。

“从10年前开始,随着智能电动汽车开始进入大家的视线,汽车行业再一次成为科技创新的制高点。”李斌坦言。

智能网联汽车的多元化属性,也呼吁着车企之外更多行业“先行者”的跨界加盟。

雷军表示:“智能化是智能电动汽车的灵魂,是汽车工业的必争高地。”当前智能电动汽车本质上是“汽车、纯电动、纯智能”的融合,过去十年整个产业都在解决电动化的问题,且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智能化成为当前整个产业重点布局与竞逐的关键点,这是小米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在此时入局汽车赛道的原因。

基于目前汽车产品转型与升级,雷军判断智能电动汽车是汽车工业与消费电子工业的高度融合。

“三年前我们做了大量的调研,为什么下决心来做汽车?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今天的汽车跟过去已经完全不同了,今天的汽车大部分是电子部分,小米做了14年消费电子,做今天的智能电动汽车有一定的技术积累。”雷军表示,这是小米能够在三年内把车造出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曾与小米一同征战手机市场的华为,同样也将其过往的技术积累视为其布局智能网联汽车赛道的优势。余承东指出,华为多年在ICT积累的核心技术,是其入局智能汽车赛道的优势所在。

智能化成为智能电动汽车的灵魂,车企自研竞逐布局的同时,小米、华为等科技企业的入局,再次推动汽车智能化加速驶向下一阶段。智能生态、芯片、操作系统、电子架构等内容愈发重要。

“(造车)三年下来,我越来越感觉到汽车工业的复杂度,也感觉到用户需求的多样性。”雷军表示,如何满足用户如此复杂的需求?生态拓展是唯一出路。

事实上,生态一直是手机厂商所重点布局与拓展的领域,小米的“人车家全生态”、华为的“全场景智慧生活生态”,正是他们进军汽车行业的优势所在。

但需要注意的是,雷军指出目前车企仍在一些小问题上“卷”。以后排屏幕为例,雷军指出其应用场景很少,不同人的需求不同,解决方案只需在后排屏幕插个平板,无论是小米、华为还是iPad都可以运用,但目前各个品牌、车型的接口无法全部统一,从而造成浪费。

“车企不应该在这些小问题上去‘卷’,没有价值。”雷军指出,如果把这些全部开放,大家资源共享,整个中国汽车会越来越好用,不仅有利于用户,也有利整个产业的发展。

为此,雷军提倡整个产业要联合起来,推动全行业共享、共建整个生态。

在生态建设方面,余承东也与雷军保持着相同的观点,现场向行业发出号召,呼吁整个产业界共建、共享生态。

华为、小米的人、车、家的全场景生态覆盖下,所形成的生态优势是车企无法比拟的。手机制造商叩响了汽车制造新时代的大门,汽车与手机加速交互融合之下,车企也开始通过自研或与第三方合作的方式,在“手机+车机”的生态下攻城略地。

谈及蔚来在手机业务NIO Phone方面的布局,李斌表示:“大家都有疑问蔚来做手机干得过小米、华为吗?我们做手机肯定不是和他们抢手机市场,而是要做最好的车手互联体验。”

“卷老板”时代来临

“不论是新势力、传统车企衍生出来的新势力,还是从互联网公司跨界到新能源汽车赛道的新势力,大家都是各个赛道的‘卷’王。”刘涛指出,在风起云涌的时代机遇中,不“卷”是没有理由的,不可能通过躺着来赢。

随着汽车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推动产业加速步入“重塑期”,华为、小米为代表的手机厂商以往奉行的营销打法全面入侵汽车市场,刷新过往行业对营销的认知。

车企纷纷抢先探索发展前路,车企负责人们开始从幕后走向台前,向流量“倾斜”,通过开启直播或拥抱社交媒体,希望从造车新势力和科技公司如华为、小米们手中抢回用户的注意力和传播话语权,缩短与用户的距离。

对此,刘涛也直言自己在流量时代下对营销感到焦虑。刘涛再次回应了此前智己与小米事件中的舆论争议,表示其中有一些误解,员工不太注意标错了数字,并对此道歉。

同时,刘涛表示新媒体的环境比较嘈杂,自己在营销上是最焦虑的,“传统车企创业的品牌和造车新势力,在流量营销、流量运营上与头部互联网企业差别非常大,需要进一步提升用户知名度和认可度。”

在刘涛看来,每一家造车新势力都要讲好自己的故事,但此次舆论事件的发酵让自己认识到,智己更擅长做技术创新,日后的品牌故事会更加聚焦技术解读,流量管理方面还需要向互联网公司学习。

事实上,流量时代下,车企一味地“埋头苦干”显然无法适应市场的节奏,技术与产品的创新当然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但在多品牌分消用户有限注意力的情况下,车企不得不向互联网企业学习流量管理,思考如何更好地讲述品牌故事、如何让更多的消费者看见。

“现在车圈不光‘卷’技术、‘卷’产品、‘卷’营销,现在最‘卷’的是老板,每百公里耗多少油已经变成了每百公里耗多少老板。”最近在汽车领域持续活跃的周鸿祎指出,“卷老板”其实是要打造企业家IP。

对此,周鸿祎指出,进入头脑被短视频格式化的时代,企业的传播方式应该改变。对企业家来说,用户在哪里,企业家就应该在哪里。

以“智己小米”事件为例,周鸿祎指出,当企业遭到了网暴时,其市场部束手无策,因为不知道如何还击,“现在如果没有新的营销方式,再开个发布会、发几篇稿子,除了老板、竞争对手、市场部的同事自己看,就没人看了。想想不觉得可怕吗?”

因此,企业家不能躲在幕后,需要在短视频上与客户建立直接的联系。车企不能沉浸在过去传统的媒介公关、广告、市场去了解用户的想法,要完成从TO B到TO C思维的转变。

同时,周鸿祎提出企业家做IP必须是“一把手”工程,也是必修课。现阶段,用户对企业更容易建立软性的认知,就是企业家本人。“自己要先趟路,然后才能传帮带、做矩阵。有的人拿数字人做,我觉得那就算了,还不如不做。”

此外,在打造个人IP的过程中,关键在于做真实的自己。企业家要平视用户,不能高高在上,凭着直觉、真性情、坦诚,真话比什么都更能打动人心。

延续“卷老板”的话题,朱江明自嘲称“全世界最惨的人是中国车企的CEO”,紧张、激烈的市场形势正把每个车企的CEO放在“火上烤”。“烈火”之下,朱江明也在现场表示,接下来会考虑下场直播,但是主业仍聚焦于技术与产品。

从内部产品到外部营销,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全方位的深刻变革,小米、华为的入局加速推动产业重塑。喧嚣时代下,想要在未来汽车市场掌握更多的话语权,还需“先行者”们攻克多个领域难关。

SFC

本期编辑 刘雪莹 实习生 苏锦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