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月19日,在军法会审中,何应钦质问韩复榘:“让你守济南,你为何放弃了?”
韩复榘反问:“你们怎么不守上海,随便就放弃了?”
何应钦说:“上海确实丢了,可是打了三个多月。”
韩复榘又问:“南京丢了怎么说?”
何应钦说:“日军打南京,伤亡过万,南京的守军也大部损失了。你说的上海、南京都是在抵抗后丢失的,和你的部队一枪不放丢弃济南是不可类比的。”
韩复榘不服气的说:“我也是打了的,在德州和日本人作战时,带去的三个师伤亡很大。”
何应钦问:“那么德州丢失后,你为何一退再退,最后跑到了曹县?”
日军进攻山东之初,韩复榘指挥三个师及卫队旅,在德州阻击日军,带去的部队伤亡惨重。德州之战后,韩复榘担心继续和日军作战会打光老本,不战而退放弃了黄河和泰山的天险,让日军轻易占据了大半个山东。
有说法称,韩复榘放弃山东是由于蒋介石答应给山东战场调去的重炮旅,临战之际划给了汤恩伯军团。
这个说法并不准确,本该调给韩复榘是一个炮兵团,而不是重炮旅。在日军进攻山东前夕,韩复榘要求增派炮兵部队,蒋介石答应将炮兵一旅的第一团调至山东,沿黄河南岸布防。
后来,这个炮兵团被调走,配属于汤恩伯军团的52军。蒋介石食言将炮兵团调走是事实,但绝不是韩复榘后撤的主因,归根结底还是保存实力的想法作祟。
在之后的台儿庄会战中,坚守临沂、台儿庄的西北军、血战滕县的川军,装备比韩复榘的部队更差,可却都死战不退。
52军在台儿庄的反攻阶段,单独击败过有五千之众的日军坂本支队,继而又包抄进攻台儿庄正面的濑谷支队。战后,军长关麟征因反击得力,被称为“关铁拳”。
即便炮兵团不调走,韩复榘还是会撤的。就结果而言,这个炮兵团调给52军使用,反而发挥了最大的作用。
韩复榘自放弃济南后,带着部队一口气撤到了山东最西南的菏泽市的曹县,显然是准备下一步再撤往河南,他也清楚不战而放弃这么大的国土是不应该的,因此面对何应钦的质问时,脱口而出:“退到哪里不是退嘛。”
何应钦的提问,就是要坐实韩复榘“违令撤退”的罪名,而韩复榘的回答等于是招认了。
韩复榘是八天前去开封参加军事会议时被抓捕的,会议由蒋介石亲自主持,参会者达三百多人。韩复榘在接到参会通知后,有亲信劝他要小心,但他见会议规模很大,比他级别高的大有人在,认为不会有事,带着孙桐萱等几十个亲信及一个手枪团,乘坐铁甲车前往开封。
会议开了一半,中途休息时,坐在韩复榘不远处的刘峙走来说:“委员长找你商量事情。”
韩复榘不疑有假,跟着刘峙走出会议礼堂。门外停着一辆汽车,不等韩复榘反应过来,他就被几个卫兵控制住架上了汽车。
汽车一路疾驰到火车站,卫兵将韩复榘押上一列停靠等候的火车上,车上除了韩复榘,就是随车的一连官兵和十几个特务。
沿途车站接到通知,对押送韩复榘的列车提前准备好车道。这列火车在到达目的地武汉前,未在任何车站停靠。
在韩复榘被押走后,刘峙又火速将他带来的手枪团包围缴械。手枪团的装备,后来被刘峙私自卖给了缺乏装备的川军。四年后,有人在重庆就此事状告刘峙,但很快就不了了之了。
蒋介石在当天下午,又继续主持召开了会议的下半场,并当众宣读了韩复榘的罪状。韩复榘有着国民党山东省主席、第五战区副长官、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陆军二级上将等诸多头衔,这样级别的人突然被抓,在场众人除了个别提前听到风声的,无不感到震惊。
1月19日,针对韩复榘的军法会审开始,由何应钦任审判长,鹿钟麟、何成浚任审判长官。1月24日晚上七时许,韩复榘被枪杀。
韩复榘之死,除对外公布的“违抗命令,擅自撤退”的罪名外,根据文强、沈醉等人的回忆,和几封电文内容有关。韩复榘在撤到曹县后,和宋哲元、刘湘等人有往来密电,电文被特务机构截获,发现里面有韩复榘准备将部队转移到河南,进而南下南阳、襄樊,最终经陕南进入四川的打算,还有和宋哲元、刘湘联合以防止被吞并的计划。
韩复榘押到武汉时,病重的刘湘正住在汉口的一家医院。1月20日,白崇禧去探望刘湘,刘湘问:“不知道委员长准备如何处理韩向方?”
白崇禧说:“我估计难逃一死,韩向方牵扯的事情不少。”
在白崇禧走后几个小时,刘湘病情突然加重,大口吐血不止,抢救无效后病逝。
刘湘之死,阴谋论的说法流传很广,甚至有“韩复榘被杀,刘湘被吓死”的谬传,可事实上,韩复榘是在刘湘病死的四天后,才被枪决的。
作为军阀,刘湘有他的局限性,但在抗战爆发后,他是坚决的主战派,在军事会议上慨言说:“抗战,四川可出兵30万,供给壮丁500万,供给粮食若干万石!”
刘湘还留有“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川军一日誓不还乡”的感人遗嘱。由于刘湘和韩复榘有联系,被不少人类比,但两人的表现是截然不同的。
韩复榘被杀后,第三集团军官兵开赴抗日一线和日军展开血战,洗刷了此前背上的不抗日骂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