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时掩盖住的问题,逆风时必然加倍爆发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终于可以留言评论啦,欢迎大家向笔者拍砖

保值神话破灭?

地产跌了几年之后,保值神话碎了一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房子保值神话碎了之后,没想到茅台也步了后尘。

进入2024年以来,茅台的报价就开始疲软,5月以来茅台跌多涨少,价格下行趋势明显。相较于5月初,2024年原箱和散瓶有70元左右的跌幅。甚至跌破了2500元心理价位关口。而去年年底散装茅台酒的批发价还在2780元左右,半年跌掉了300元,跌幅达到了1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连绵绵疲软了半年,茅台的保值信仰似乎开始松动。

其实茅台跟地产很像。房价上涨,有多少是刚需抢购带来的真实需求带来的上涨,有多少是囤房炒房带来的投机需求带来的上涨,大概没人能说的清楚。

而茅台价格的上涨,也跟地产差不多。供不应求带来的价格上涨,有多少是真实需求,喝出来的供不应求;有多少是黄牛、经销商和个人逐利囤货,囤出来的供不应求,大概也没人说的清楚。

毕竟过去25年中,茅台产量从五千吨,一瓶市场价两百元起始,产量年年上台阶,暴涨十倍到如今的5.7万吨,市场价格也年年跟着上台阶,每瓶市价也暴涨15倍,最高站上了3100元/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茅台酒厂“十四五”又要增产,产能要上升到八万吨,供不应求才能维持的价格上涨,在供应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保值增值的金融属性还能维持吗?

看看中国的豪车市场,不光保时捷,兰博基尼法拉利劳斯莱斯都崩了,超级豪车24年销售下降了40%,销量腰斩背后的是中国高净值人群的身家缩水,地产的财富幻象消失,影响还是很大的,高端白酒真的可以独善其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酒的需求,大势上看,肯定是下降的。一切年轻人不感冒的东西,都没有前途,文玩、普洱、玉石都是这样,甚至连KTV都垮了下来。高端白酒真的能免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剩下的茅台中老年基盘,似乎也被掼蛋给抄了后路。金融圈高端餐会都要掼蛋,甚至压缩了喝茅台的时间: 饭前不掼蛋,非常不习惯。饭后不掼蛋,等于没吃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风时掩盖住的问题,逆风时必然加倍爆发出来

过去茅台的市场价飙涨,这溢价收益,似乎也没有全落到茅台自己的口袋里,出厂价和批发价之间巨大的鸿沟,似乎不少让经销商赚走了。尽管茅台努力直销,但直销比例始终没有超过半数。

今年茅台主动做出了点变化。

茅台公布了一个“1499元企业申购”的新渠道。各地企业满足一定纳税额度以及其他条件,就可以直接向茅台提出申请,只要通过茅台的审核(审核倒是相当严格,很多地方需要企业法人或者实控人亲自去茅台镇面谈),就能以每个月获取一定数量,1499元/瓶的茅台飞天酒。

结果新政一推出,茅台批发价就开始往下走。茅台直销,不管做的多精选,门槛有多高,毕竟碍上了经销商们的利益。没有经销商的囤货,茅台的价格也很难维持,价格跌的多了,厂家自然投鼠忌器。

跌破2500元大关前后,茅台以“申请企业太多,名额饱和”为名,暂停了“企业直销”。时间上,的确有点“巧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已经是中国第一IP的绝对王者,竟然都不能直销。奇哉怪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白了,还是劣币驱逐良币。当年茅台还不是国酒的时候,秦池靠着央视一个天价广告,就能从无名酒厂一跃成为驰名好酒的纷争年代,不靠经销商压货分销/对冲周期,生存都会成问题,“国酒”也没法免俗。酒厂经销商两边各取所需,时间长了,尾大不掉,积习难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2年的首届全国评酒,茅台还跟汾酒,泸州老窖、西凤酒并列"四大名酒"并非一枝独秀。1949年开国大典的三次国宴,用的也是汾酒而非茅台

并非是茅台如何,而是当时的市场和行业如此,能在市场中活下来的,也必然是符合这种市场规则的企业。至于当时那个规则是不是合理,并不重要。

酒厂没有多赚钱,消费者也喝着高价酒。这样的情况当然不止茅台。

中国式“零元购”

市场规则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更典型是女装的中国式“零元购”。

中国的电商发展到今日,今天下单明天送到几乎是中东部城市的标配,然而有个品类却有超长的发货期。这就是女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中国全球第一纺织大国和物流大国的能力,发货真的需要这么慢吗?总不能是歧视女性消费者吧。其实本质上还是劣币驱逐良币,畸形的市场带来的畸形的商家。

女装本来的退货率就高,许多消费者也钻着七天无理由退款的漏洞。导致女装的退货率从一开始跟男装差不多的15%,一把干到了50%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商的平台方,为了更多的吸引流量,则对这种“退货生态”默许纵容,甚至 一些平台搞出变本加厉的“仅退款” 风潮席卷, 女装退款又 增加了新花样,又 把退货率干到了 70%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情况下,商家为了生存,只能是平台上卖一百件,实际只备300件,第一波退货回来,再给第二波的卖家发货,如此类推。发货退货一个来回四五天,结果就是派在后边的买家,等上15天也稀松平常。

不用这种模式,女装商家就没法生存。在平台的推动下,劣币消费者匹配出劣币商家。导致作为电商第一大国,中国的女装发货速度,甚至还不如美国。

最终的结果,女装卖家没赚到钱,消费者价高“期货”,除了平台,全社会都输了。

“中国式零元购”,一点也不比美国“零元购”威力小。

余味

顺风时掩盖住的问题,逆风时必然加倍爆发出来。

一白遮百丑,中国过去的高速发展,掩盖了许多的问题。跟“美国例外论”一样,中国也没有什么现实扭曲力场,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