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甄选似乎已经偏离了俞敏洪预期的轨道。

近日,俞敏洪在物美创始人张文中的直播间中坦言:“东方甄选现在也做得乱七八糟,没有任何向你提建议的本领。”

紧接着,东方甄选的股价在次日遭受了近10%的重挫。市场对俞敏洪的言论做出了反应,而股价的波动也暴露了东方甄选商业模式的不稳定性。

此外,今年迄今为止,东方甄选的股价已经累计下跌超过40%,这可能预示着市场正在对东方甄选的价值进行重新评估。

01

在618购物节的大促氛围中,东方甄选及董宇辉的表现却显得有些低调。尽管这是东方甄选独立运营后的首个大型促销节点,其表现却未能达到市场预期。

根据行业做法,东方甄选需要通过618的开门红来证明其在电商领域的实力,但董宇辉和东方甄选似乎并未积极投身于这场电商竞争。尽管“与辉同行”直播间安排了618专场活动,董宇辉本人的参与度却并不高。

据数据显示,自5月24日起,董宇辉仅进行了10小时的直播。在他缺席期间,直播间的带货和场馆数据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此外,东方甄选今年的整体表现也未能脱颖而出。数据显示,董宇辉在4月份的抖音带货月榜中,从首位跌至第九位,这还是在罗永浩、小杨哥等知名主播逐渐退出直播带货市场的情况下。

董宇辉对618的冷淡态度,无疑将对东方甄选的未来发展产生影响。毕竟,正是在两年前的618期间,董宇辉一跃成为网红。然而,如今他已被称为618的局外人。

如果董宇辉是为了保持其“文化”调性而消极参与618活动,那么东方甄选直播间风格的变化则更令人费解。

过去,东方甄选直播间常以人文故事讲解为特色,而现在却开始转向叫卖带货风格,如“您都来了,买一单再走吧”、“321,上链接”等口播词,这种转变让人大跌眼镜。

然而我们认为,这种叫卖式销售其实已被证明是效率极高的带货方式,尤其在电视购物时代已相当成熟,能有效刺激消费者的购买冲动。

李佳琦、薇娅、辛巴等顶级主播都采用了叫卖式带货,而东方甄选和董宇辉早期的慢节奏知识型带货方式,其实并不符合直播带货的用户场景,因此迟早面临增长瓶颈。

东方甄选转向叫卖式带货,显然是在企业经营压力下的尝试。但这种风格的突变,对东方甄选长期积累的品牌调性造成了不小的伤害,恐怕会让董宇辉的忠实粉丝们感到失望。

02

东方甄选和董宇辉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他们对电商大促的态度,让局面颇为复杂。

东方甄选在经营压力下尝试了叫卖式带货,而董宇辉却对带货赚钱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并没有在618期间增加直播的频率。

董宇辉一贯以文人的姿态,反对过度消费主义,但这可能在东方甄选内部引发新的矛盾。尤其是董宇辉的直播业绩直接影响着东方甄选的财务表现,这也可能是俞敏洪对东方甄选现状不满的原因之一。

俞敏洪曾明确表示,东方甄选的目标用户是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人群,他本人也不希望东方甄选转型为叫卖式带货。

然而,面对流量的缺乏,东方甄选在带货风格上做出了妥协。董宇辉的文人思维和对商业社会的抗拒,导致了董宇辉权责的不对称。

也就是说,董宇辉拥有影响东方甄选股价的巨大流量能力,但却没有承担起东方甄选商业化的重担,不符合“权力越大、责任越大”的基本原则,这可能是东方甄选当前混乱状态的根源。

东方甄选并未能成功孵化出另一个董宇辉,而直播电商行业的窗口期已经过去,缺乏再造一个董宇辉的外部环境。尽管俞敏洪给予了董宇辉较大的内容自由度,但可能没有设定合适的业绩指标,导致与辉同行对商业化依旧保持佛系态度。

从宏观环境来看,董宇辉的人文式带货手法可能已经开始失效。过去,消费者容易被人文故事打动,冲动下单,比如在董宇辉直播间订阅《人民文学》杂志。但在性价比消费的大环境下,人们的消费决策变得更加谨慎和理性。

过去,消费者的消费力溢出,可以为情怀买单;如今,消费力收缩,许多用户对情怀已经脱敏。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东方甄选现状表示不满的同时,俞敏洪自己也开始萌生退意。

俞敏洪表示在过去一年里,自己在网络上遭受的谩骂、指责和侮辱比100辈子加起来都多。他计划远离生意场,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去游山玩水。看来,俞敏洪在遭遇“网暴”后也开始感到心气不足。

面对一个打算退休退隐的创始人和灵魂人物,以及一个对商业化颇为抗拒的流量IP,如果你是投资者,可能也会对东方甄选的未来感到担忧。

我们认为东方甄选的问题主要就在于没有很好地处理董宇辉问题,俞敏洪也应该向董宇辉摊牌了,让董宇辉更加积极拥抱商业化。

-完-

关注我们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