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都说5月是车市传统淡季,但是今年却有点不一样。

不仅多个传统大厂开启销量狂飙,新势力更是明显回暖。主要原因或为以旧换新政策让观望的消费者转为购车人群,使得5月份的购车需求大量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益于消费需求的高涨,5月份传统大厂销量基本上涨两三成,新能源销量更是增长显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亚迪依旧领跑,5月销量高达33.18万辆,同比增长38.2%,创年内销量新高。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新能源累计销量已达760万辆,有望在今年7、8月份达成800万辆的里程碑。

据悉,比亚迪2024年销量目标比上年增长20%以上至360万辆,今年前5月销量累计达到126.69万辆,目标达成率为35%。随着第五代DM技术的发布以及 秦L 参数 图片 ) DM-i和 海豹06 DM-i 两款新车的上市,比亚迪销量大概率将再进一步,实现年度目标显然问题不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安5月销量为20.02万辆,同比增长32.49%,在自主品牌中高居前列。今年前5月,长安累计售出99万辆,同比增长7.80%,年度目标完成率为35%。

凭借着长安启源、深蓝、阿维塔这几个子品牌的良好表现,长安5月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达5.58万辆,几乎实现翻倍增长,新能源渗透率接近3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深蓝5月交付1.44万辆,并且迎来S7全球第10万辆下线;长安启源5月交付1.36万辆,目前累计销量已突破10万辆;阿维塔5月交付4569辆,同比大增16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吉利5月销量为16.07万辆,同比增长约38%,新能源车型表现强劲,5月售出5.87万辆,渗透率高达36.5%,这得益于子品牌的全面开花。

领克5月销量为2.18万辆,新能源占领克单月销量约57%,创历史新高;极氪5月销量为1.86万辆,同比增长115%,已累计交付超26万辆;吉利银河5月销量达到1.42万辆,连续3个月环比劲增,上市一年累计销量接近15万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上汽、一汽的自主品牌在5月销量同样实现大幅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于前几个月的颓势,不少新势力品牌在5月迎来逆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理想依旧领跑新势力,5月交付3.5万辆,同比增长23.8%,创年内新高。其中最大的功臣是理想L6,目前已交付超1.5万辆。虽然理想其他车型的具体销量没有公布,但是不难推测,L7的销量应该被分走了不少。

值得注意的是,原本计划于下半年发布的3款纯电车被延期至明年,意味着理想今年的一大销量增长点被放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显示,理想今年1-5月累计交付14万辆,目标完成率仅为23%,并且还面临着问界的强势竞争,那么理想今年是否能卖出40万辆,可能都是个未知数。

据悉,理想正在进行大范围的人员优化和组织架构调整,力求提升销售效率,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让我们拭目以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视为理想最大竞争对手的问界目前还未发布销量数据,不过据赛力斯今年5月3.41万辆的销量推测,问界的表现应该也颇为亮眼,毕竟它占赛力斯销量的大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本表现稍显逊色的小鹏和哪吒在5月销量回暖。其中小鹏单月销量重回万辆大关,5月共交付1.01万辆,同比增长35%。今年1-5月,小鹏已累计交付4.14万辆,同比增长26%。

值得注意的是,小鹏新品牌MONA首款车型将于6月亮相,价格区间在10万-15万元之间,有望于今年第三季度上市。相较于蔚来第二品牌乐道,MONA的定价更亲民,对母品牌提升销量似乎更有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重回月销万辆的还有哪吒,5月交付1.01万辆,环比上涨12.2%。得益于 哪吒L 的上市,品牌颓势得到缓解。

作为曾经的新势力销冠,哪吒如今的表现着实令人唏嘘。不过哪吒也正努力寻求改变,比如尝试新的营销方式和思考改名等,哪吒CEO张勇也曾多次公开反省,表示要学习雷军等,力求哪吒得到更好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其他新势力不同的是,哪吒在国内、海外市场两手抓,目前已在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建立起三大工厂,未来比拼全球销量或将有不小的优势。

而合资车企这边,基本对5月销量“三缄其口”,按照以往的表现推测,大概率并不好看。很显然,中国车市成为国产车和新能源的主场。对比之下,合资品牌更显落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也有一些合资车企的新能源车依靠产品力和性价比优势销量大涨,例如上汽通用5月新能源车共交付7443辆,同比增长214%;上汽大众ID.家族5月新能源销售1.05万辆,同比增长119%。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第三周,国内新能源车上险渗透率超50%,意味着燃油车变成了“少数派”。而燃油车不再是销量支柱,那么合资车企该何去何从呢?或许只能加速转型了,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