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林子大了,啥鸟都有。

现在的自媒体,花样百出,当然不乏有传播正能量的作者,不过,牛鬼蛇神也实在不少。

他们抓住热点、时事的某个刁钻角度,拼命搞拉踩、带节奏,动机颇为不纯,目的很是明显。

按理说,现在高等教育几乎都普及了,人都该有自己的独立观点才对。

但有意思的是,一些看上去就很有问题的观点,评论区却是清一色的跟风、一边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些老牌知识型平台,聚集的都是一批高知人士,不过,那里面的一些提问和回答,常让人啼笑皆非,有的常常可以挑战人的认知底线 。

不禁困惑:现在的高校,究竟都教了些什么?

我们读了那么多书,学了这么多知识,为什么认知水平却没提起来?

后来终于想通了。

原因在于:

知识≠认知;

学历≠阅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想当初的自己,刚出身社会之时,又懂得什么呢?

自以为读了几本书,学到了一些知识。

可每每遇到实际问题,却犯起了难。

人到中年方才领悟:知识这玩意儿,若不加以思考和运用,根本就不能转化为认知。

就如同不经揉合的一堆堆面粉和水,即便把它们掺和到一堆,也大不了成为一滩半成品的糨糊,永远不可能自动变成馒头或饼。

而那一堆堆面粉,不就像我们头脑里零散的知识么?

水相当于我们的思考力,而阅历则相当于行动力+经验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必须先把水和面粉搞到一起,胡乱调和一通还不行,还必须掌握一定方法和比例。

这些方法和比例,必须经由不断的实践、复盘,才能得到。

其间要经历多少的挫折与失败,自不必多言。

将知识加工成认知的过程也一样。

我们不断地输入种种知识,持续地思考,实践,复盘,再思考,再实践,再复盘;

如此循环往复,才能最终将知识真正变成能为我们所用的认知体系。

如果我们思考深度不够,或行动力度不足、阅历欠缺,这都会造成认知体系的缺陷。

可见,要让知识变认知,光有学历不行,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将学历转化为阅历;

而知识,则要经过千锤百炼,百转千回,最终才能成为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