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华春莹成为中国第三位女性副外长”的词条冲上了热搜。

那么,在华春莹之前,中国外交部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性副外长是谁?她的身上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就是王海容。

1938年,王海容出生湖南长沙。

她的祖父是湖南颇有名望的教育家,同时也是毛主席姨表兄弟的王季范,父亲则是在湖南从事地下工作时,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牺牲的王德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年间,毛主席被母亲文七妹寄养在外祖父家时,六姨文六妹的两个儿子王星臣、王季范也在,因为毛主席当时尚年幼,外祖母便时常让王季范带着他去私塾玩耍。

从那时起,王季范便时常将自己在私塾课堂上学到的古文教给毛主席,后来毛主席回到韶山读书,再后来又去到省城求学,也是姨表兄王季范,亲自和学校立下字据,每月从自己的薪金中扣除毛主席的学杂费。

另外,王季范还从自己和妻儿狭小的住房中为毛主席腾出了一间房,每晚待毛主席完成功课后还要亲自为他批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帮助,令毛主席终生难忘,以至于毛主席后来一次在中南海宴请王季范,特意将毛岸青、李敏、李讷以及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叫到身边,指着王季范给大家介绍:

“这是我九哥,是我的姨表兄,没有他,就没有我毛泽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之外,和这位姨表兄相关,令毛主席耿耿于怀的一件事,则有关王季范的独生子王德恒,也就是王海容的父亲。

王德恒早年间投身革命,跋涉千里,去到延安投奔毛主席,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入了党,结果却在抗战后期,回到湖南从事地下工作时,被国民党特务逮捕杀害,年仅30余岁。

临死之前,他甚至未能与近在咫尺的老父亲,以及妻女见上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个消息,一直到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王季范应毛主席之邀,北上京师,就任政务院参事,毛主席才亲口告知了王季范,此时,距王德恒牺牲已经过去了5年。

毛主席当时看着面前已年近古稀,须发花白的表兄,不禁悲从中来,好半晌才开口:“九哥,你把德恒交给我,可我没有照看好他,我难辞其咎啊……”

“德恒以你作楷模,为天下安宁而牺牲,他死得其所,自当含笑九泉,家人以他为荣,夫复憾哉?!”王季范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闻言,发自肺腑道:“九哥,德恒是个好伢子,人民忘不了他,我毛泽东也是忘不了,你要节哀,多多保重,还要照顾好他的一双儿女,他们是烈士遗孤啊!……以后有何难处,可以直接找我。我们是一家人,不必客气……”

此后五六十年代,毛主席从政之余,常抽空会见家乡父老和湘籍先贤名流,王季范每每出席作陪。

而少女时代的王海容,也就是毛主席口中要九哥照顾好的“烈士遗孤”,从这时起,常随祖父一同出入中南海,慢慢与毛主席结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前由于父亲早亡的缘故,王海容自幼同母亲寄居在祖父家中,深得祖父喜爱。

“海容”也正是祖父王季范从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名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所取,亲自为她取的名,借此寄托望她胸怀四海,博学广阔之意。

长大后,王海容对自己的这个名字格外珍爱。

1957年,王海容高中毕业,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挫折,意外地名落孙山,没能考上大学。

以王季范的清廉家风,绝不会向有关部门腆颜相求,遑论去敲毛泽东的“后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海容自己也很要强,瞒着家人就在北京化工厂找了份工作,当起了学徒工。

祖父王季范当时见她心意已决,便不再阻拦。

在化工厂工作的几年,是王海容一生中的一段短暂的徒工生涯,却令她在思想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青年》杂志社获悉了王海容不寻常的经历,向她约稿,写一篇经验体会的文章,王海容有感而发,一气呵成,便写成了一篇洋洋洒洒数千言的长文。

王海容的文章语言朴实,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个青年学生刚刚步入社会,对祖国,对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

对自己这样一篇不加修饰的文字心里没底的王海容,提笔给毛主席的秘书叶子龙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得到毛主席的指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个月后,正当王海容不抱希望之时,却突然接到了毛主席要见她的通知,而毛主席不仅在从政之余破例拨冗仔细阅读了她的那篇文章,还作出了批改,给她起了笔名,甚至帮她重新写了几段话,其中用“黄毛丫头”来形容王海容,不难看出毛主席对自己这个表侄孙女的喜爱。

也是这次和毛主席的会面之后,王海容意识到自己文化水平的不足,下定决定,还是要多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初夏,王海容“卷土重来”,考入北京师范学院,成为该院俄语系的一名并不年轻的新生。

这期间,王海容很少回家,而将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自知已经错过几年时间的她如饥似渴地博览群书,在学习俄语的基础上,又自学了英、法、德语。

而这些,也为她今后“跃龙门”,进入外交部工作,打下了一定的语言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4年,从北京师范学院毕业后,经组织上安排,王海容进入北京外国语学院进修了8个月。

1965年11月,王海容进修学习结束后,由周恩来总理指示,安排在外交部办公厅工作。

一开始的时候,因为刚刚毕业,王海容从事的主要是秘书的工作,只负责部长们和总理间的文电收发,同时干些其他诸如编写外交通报之类的杂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王海容被提拔为礼宾司副司长,此后又相继担任过司长、部长助理等职。

这时期的王海容,衣着朴素,留着一头齐耳短发,乌黑发亮,一副学生时代就戴惯了的白眼镜一直戴到了工作,脚上永远是一双黑色松紧口或圆口的平底布鞋,白净娟秀的脸上总是挂着浅浅的微笑。

得益于同毛主席之间特别的亲戚关系,王海容可以时常出入中南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毛主席对王海容的成长也十分关心,时常勉励她要继承先辈遗志,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烈士的女儿。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国代表团派出以乔冠华为首的8位正副代表,去到纽约联合国总部,王海容便在其列。

彼时,王海容在任外交部部长助理,主管礼宾事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次年早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周恩来总理在首都机场迎接,留下了那张世纪同框合影,而同样出现在合影上总理身后着黑色呢子大衣的便是王海容。

1974年1月,王海容正式升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成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副外长。此后,她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4年多。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与世长辞,王海容抚棺恸哭。于她而言,毛主席是领袖,更是亲人。

1984年4月,王海容结束数载尘封的索居,来到了地处前门东大街的国务院参事室,就任副主任新职,保留副部长级待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参事室工作期间,王海容同几位领导以及一般的工作人员都相处融洽,有说有笑。

直到这时,王海容终于褪去了原本因从事外交工作,时常在报纸头版以及电视黄金时段,出现在毛主席以及周恩来总理身边,因而围绕周身的“神秘”光环,取而代之的,人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心直口快,性格直率,身上带着点湖南妹子独有的“辣味儿”。尽管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但是说话办事依旧十分讲求效率,雷厉风行,时间久了,在她手下工作的人员,为避免“挨训”,都养成了高效的工作风格。

工作之外,在感情生活方面,直到这时,王海容依旧单身,始终未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许多人都表示不解,她身边的工作人员免不了好奇也不禁发问:“她为什么不结婚?还想结婚吗?不结婚孤单吗?”

就客观来看,可能是因为她的身世和心境,年少时求爱书信也不少,但王海容从未回应,全部锁在了抽屉里,如此便错过了,再到后来,王海容也便习惯了这种生活了,也绝不愿轻易委曲求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尽管一直未婚,但她也并不孤单,后来,她同母亲、弟弟、弟媳还有侄儿、侄女一直住在一起,过着平凡而简朴的生活。

后来,曾有不少出版社许以高额报酬,请她写回忆录,但都被拒绝了。

另外也曾有身边工作人员向王海容提议,将自己的经历写成回忆录,赚些稿费,王海容当时听罢,也接茬:“那倒也是,要得要得!”

然而这说到底是玩笑话,王海容从头至尾都打算写回忆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也只有毛主席的外孙女孔冬梅(李敏之女)写成了《改变世界的日子——与王海容谈毛泽东外交往事》,算是王海容向外界披露了一些事情,但也只聚焦在外交方面。

孔冬梅在书中说:“海容的祖父是我外公的姨表兄弟王季范先生,她是外公的表侄孙女,和我这个外孙女同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不得不提的是,1979年,毛主席逝世3年后,王海容前去李敏家里做客,孔东梅叫王海容“阿姨”,李敏还特意纠正:“冬梅,叫姐姐。”

2017年9月9日,王海容在北京因病逝世,自此走完79年的传奇一生。

比较特殊的是,9月9日,同样也是毛主席去世的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21日,王海容同志遗体告别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李敏在女儿孔东梅的搀扶下,来到了现场,送了她最后一程。

素材来源:
[1]宗道一.毛泽东与王海容一家[J].党史博览,1998,(12):16-20+27.
[2]宗道一.王海容:70年代中国政坛的风云人物[J].党史博览,1997,(02):13-19.
[3]山岳.神秘人物王海容[J].党史天地,2004,(07):55-56.
[4]宋佩玉.毛泽东的亲友系列之二——王海容[J].党史纵览,2003,(11):16.

喜欢本文的朋友,可以点下“关注”,感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