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星舰IFT-4,图源/SpaceX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星舰IFT-4,图源/SpaceX

北京时间6月6日20时50分,美国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的星舰(Starship)组合体(B11+S29)在德州博卡奇卡基地点火升空,飞行过程一波三折,最终完成了全部既定目标,任务取得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SpaceX星舰组合体第四次飞行,前三次飞行分别是2023年3月、11月和2024年3月。

星舰IFT-4点火发射后,全部33台发动机中,有一台未能正常启动,不过并未影响一级B11飞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射后约3分钟时,一级B11在延长点火时间后,一二级正常分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射后约7分30秒,一级B11返回,顺利在墨西哥湾海面着陆,溅落成功。

一级着陆后不久,二级飞船S29失去外部信号,经过十几分钟等待后,信号恢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S29飞船再入大气层并逐步降速,这一过程中,飞船隔热瓦未能经过考验,发射后约58分钟,最后阶段飞船表面一些部件开始脱落,翼面被烧穿,飞船外部摄像头也被遮住镜头(但仍可正常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射后约1小时7分,S29利用4个翼面转为直立姿态,顺利完成反推点火,成功实现减速着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第三次星际飞行相比,发射路径和轨迹基本相同,终点均为在印度洋着陆。

在发射前,马斯克表示,第四次飞行的重点是展示返回和重复使用星舰和超重型火箭的能力。主要目标为B11着陆烧毁和B29软式水面着陆,并实现星舰的受控再入。

目前来看,星舰本次飞行试验的两个目标均已实现,圆满完成了飞行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tarship星舰是SpaceX研发的超大型运载火箭,也是人类史上起飞质量和推力最重的运载火箭,起飞质量5000吨,起飞推力7500吨。

其近地轨道运力达到了破纪录的150吨,超越全球各国现役火箭,是人类历史最强火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星舰历次飞行,引起国内外行业和爱好者高度关注。甚至有观点认为,SpaceX星舰的进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航天的“加速”。

对于国内来说,想要实现中国版星舰飞行,要过多少关?

  • 研制关:生产制造。
  • 监管关:发射审批。
  • 资本关:资金支持。

(注:仅针对民营为主的商业航天企业,国企央企不在讨论之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制关:设施用地,生产制造

研制关:设施用地,生产制造

研制的重点在制造(试制),星舰在中国就无法造出来。

马斯克的星舰研制耗时超过10年。从发动机开始,得克萨斯州的星舰基地建设开启了全箭大规模工程开发,而星舰(研制)基地是星舰开发的核心配套,重要性不亚于全流量补燃发动机。

在这里还有个要点:SpaceX买下了这块地!而在中国,现阶段买下如此一块土地几乎是不可能的。

图/博卡奇卡星舰基地航拍,2024.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博卡奇卡星舰基地航拍,2024.4

在国内,研制星舰属于航天制造业,需要的土地是工业性质的产业用地。

产业用地需政府来根据本地产业规划来统一调度,需要企业对所做产品及行业的深刻理解和前瞻洞察,才能决定是不是可以让你使用这块地,更不要提“转让”给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方政府通常(绝大多数时候)会如何来理解和洞察?首先会看三个方面:

  • 是不是战略新兴行业?
  • 投资强度、产值、税收是多少?
  • 有没有污染和安全隐患?

上述三点,有两点决定了星舰在中国连制造的场地都没有。

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两会之后,条件1已满足(商业航天成为我国新兴战略产业)。在此之前,中国出现星舰连一点点可能性都没有。

星舰基地没有十年以上很难创造产值,更不要提税收,还涉及各种环保组织的抗议或者“举报”,这对我国的地方政府来说无一不是灾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星舰基地从“拿地”到今天,基建规模有限,这种投资强度放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政府都是不达标的。

时至今日,SpaceX除了“贡献”了几次发射(不论失利或成功),无税收可言。基地内大部分临时建筑也无法满足我国的工业建筑规范或地方产业园区标准。

图/过去14个月SpaceX发射了4发星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过去14个月SpaceX发射了4发星舰

所以,星舰之于中国,即使从当下来看都是“无本之木”:难以匹配产业用地。

前期是个研制过程,不是产业化过程。

当我们从上到下想要这个产业的时候,想要的只是这个结果,我们却无法给予这个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监管关:发射审批

监管关:发射审批

星舰能研制出来也发射不了!

星舰的规模之大,决定了要么像土(Chang)星(Zheng)五号一样,花费天文数字,目标是“一把成”。

但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讲究可行性和效率的国家,没有这么干的了。

要么走另外一条路,就是像spaceX这样通过目标组合多次迭代来分布开发。分布就意味着前几步本身就不是奔着“成功”来设定的,换言之,不“入轨”。

有目共睹,星舰走了第二条路。

图/星舰研制之路伴随多次曲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星舰研制之路伴随多次曲折

在中国当前的发射管理背景下,火箭要发射,是必须要奔着成功入轨去的。即使如此,万一没能入轨,沉重的“归零”(时间、成本、声誉等)能把一个企业压垮。

因为失利会上升到影响了中国航天形象之高度,不可否认的,还有层层责任制在严重影响科学办事,失利会给中国的SpaceX追赶者们带来超过肉眼可见的失利代价。

所以,如果你压根就没奔着入轨的目标去,还提星舰飞行申请,可能会是如下场景:

  • “我想先飞飞试试。”
  • “啪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星舰的研制过程、试验安排、测试规程太"随意",根本无法满足中国的相关标准规范。

在国内照此操作,寸步难移。

产品走不到发射环节,基本就会因为各种违规操作导致项目流产或者破产。

不夸张的说,马斯克如果在中国这么搞,走不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言归正传,经典的归经典,该规范的要规范,干航天一定有规则,在任何一个极端都没可能实现优化。

这里的落脚点是:我们如何给创新一个空间,在不上来就要颠覆的前提下,给创新一个足够的空间。

图/ AtlasV火箭及星际线飞船对比星舰组合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AtlasV火箭及星际线飞船对比星舰组合体

如果我们真的特别需要spaceX,如果我们在太空领域真的差距巨大,如果我们真的如此迫切需要追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本关:资金够不够,耐心足不足

资本关:资金够不够,耐心足不足

今年,“耐心资本”成了热门话题,其实反映的问题是:

“中国的钱”等不了这么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国家不是在支持商业航天吗?可以等啊!” 请看数据说话。

在商业航天发展最关键的起步阶段,数据统计一下,累计投资里面来自于国资或者准国资的占比是否能达到5%?如果从投资机构(GP)的角度看,是否能占1%?

所以中国商业航天走到今天,还是依靠市场化的钱解决了前期最艰难的阶段。不过,这些钱的退出通道被“堵死了”。

一级市场已死,二级市场已经不是个融资的市场,科创板也似乎已经忘记了初心。

而大洋彼岸投SpaceX的钱,“陪伴”了21年,肉眼可见陪30年也没问题。为什么?

图/20年前采访马斯克的视频纪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0年前采访马斯克的视频纪录

企业的健康发展当然是前提,高效的一级市场和预期稳定的二级市场是这些钱陪伴的底气,高效参与,高效退出,只要选准行业和企业,没有其它不可抗力或神秘因素。

图/2014年猎鹰火箭首飞成功时马斯克团队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014年猎鹰火箭首飞成功时马斯克团队合影

如果我们的创新发生要依赖各种“批准”,我们恐怕要降低对于中国出现SpaceX的预期。

科技创新有两个特点:

  • 规划不出来,是涌现出来的。
  • 前期没效果,甚至充满争议。

SpaceX之所以能够出来,是因为他有一个全过程要素都商业化的环境,进而可以通过金融产品来把预期商业化,得到资本市场的支持。

如果有读者驳斥,说其实SpaceX是得益于NASA的支持、美国空军的支持云云,这里将涉及到一个很大的话题,今天不展开来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单来讲,不要非此即彼,SpaceX的发展离不开美国(准确地说的美元,不少中国人和中国机构也投资了SpaceX)资本市场也离不开NASA和美空军。

但如果说谁是决定性的,还是SpaceX自己或者马斯克,只要不把决定因素和促进因素混为一谈,道理都容易说清楚。

图/20年前《航空周刊》封面文章《微小的SpaceX能撼动波音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0年前《航空周刊》封面文章《微小的SpaceX能撼动波音吗?》

SpaceX的星舰发射已是举国关注的热点,而热点能反映社会关切和期盼。

只是,我们谈SpaceX的时候,最后发现这远不只是一个行业、一家企业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看我们自己,在重大领域的问题更加明显、矛盾更加突出,解决更加乏术。

或许灵丹妙药只有一个:特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集中力量办大事上,我国有着优良的历史传统和诸多成功案例。

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在商业领域的科技创新,难以出现集中力量能办成的大事,因为商业的投票机制是价格、是市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图/网友PS《星球大战》中国版歼星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网友PS《星球大战》中国版歼星舰

商业航天的太空变革,底层有强大的市场的力量和商业逻辑。如果我们认为这是国家意志主导带来的SpaceX的建设,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即使富裕如美国,也无法承受没有商业价值的庞大太空基建,那将是巨大的“包袱”。

星链(Starlink)能存在下去的唯一可能就是商业成功,军用回报只是锦上添花,绝非主流。而商业成功,需要市场化的机制来优胜劣汰,不能依靠规划计划,规划计划的后果可能是难以承受的。

以上只是在国内发射星舰可直观看到的“三道关”,还不包括资质、市场、人才等因素。

如果我们真的需要星舰,关关难过,关关得过。

最后,提个问:

你觉得,星舰在中国能出现吗?

文/尹铭,吴语

参考及引用:

https://mp.weixin.qq.com/s/CYuVVuO6IjHtMTaGNfPirg;

SpaceNew/SpaceX/FAA;

百度百科、wiki百科及网络公开资料。

大包GC、SpaceX小工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