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大象新闻报道,近日,胖东来商贸集团董事长于东来在直播间透露自己已经是胃癌前期,身体的每个器官都不好,医生说明年或者后年就必须要做手术了。

他还提醒年轻人不要忧思过度,不要太过劳累,不要经常熬夜,一定要爱惜自己的身体。

今日傍晚,该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纷纷在评论区留言:“保重好身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胖东来新增10天不开心假”受关注

于东来称不开心、不想上班可以请假

据红星新闻报道,今年4月3日,胖东来董事长于东来发布了其在“联商东来”总裁班的讲话视频。

于东来称:“今年我们就准备安排全员,可能管理层到欧洲,然后公司掏钱,员工全部到日本,后来再到新加坡这些地方。就是想让他看看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超出自己的范畴,不要老是在井底之蛙的状态当中,来展开自己的人生,要站在世界的屋脊来看世界、看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东来抖音账号

此前,“胖东来新增10天不开心假”也冲上过热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26日,在2024年的中国超市周论坛上,胖东来董事长于东来表示,胖东来今年新增10天“不开心假”,无论做什么事情,要让自己走在喜欢的道路上。不开心、不想上班可以请假。管理层不能不批,不批就违规了。

于东来表示,公司希望员工能够自由地决定自己的休息时间,让每个人都能在工作之余得到充分的放松和调整。

于东来进一步解释说:“谁都会有不开心的时候,这是人之常情。但有趣的是,当我们真正拥有这种‘不开心假’的时候,很多人反而会感到开心。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得到了公司的理解和支持,感受到了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消化系统容易发生哪些肿瘤疾病?

这些危险信号需要重点关注

据GLOBOCAN 2020数据,2020年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超过100万例,死亡病例达76.9万例。我国每年新发胃癌病例和死亡病例数都接近全球的一半,胃癌发病率位列所有恶性肿瘤中的第4位、死亡率的第3位,由胃癌导致的死亡病例占全部癌症死亡病例的12.4%。值得关注的是,我国早期胃癌占比很低,大多数患者在发现时已处于进展期,5年生存率不足50%。

幽门螺杆菌是目前唯一确定与胃癌密切相关的细菌性病原体,被列为1类致癌因子。绝大部分胃癌病例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2018年全球胃癌病例相关数据显示,非贲门胃癌占全部胃癌的82%,其中约90%的非贲门胃癌归因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感染相关癌症病例中约78万,其中34万归因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约占43.6%。

幽门螺杆菌感染控制是预防胃癌发生的最重要、最可控的手段。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显著降低胃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的风险,是明确的人类胃癌的一级预防措施。及早筛查和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有效降低胃癌发生率。

除了幽门螺杆菌,胃癌还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曾专访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钟芸诗教授:

《21世纪》:消化系统容易发生哪些肿瘤疾病?有哪些危险信号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钟芸诗:常接触到外界物体的器官都容易引发肿瘤疾病,外界物体和环境因素都会诱发肿瘤的产生。其中第一点就是食物。今年的315晚会极大地提升了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大家也意识到有很多常吃的食物都是缺乏卫生保障。通常,含有对身体有害成分的食物,就容易导致消化系统肿瘤;第二点就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抽烟喝酒、喜欢吃烫的食物、喜欢吃辣、吃饭狼吞虎咽等习惯。这些习惯会导致消化系统的机械性损伤,破坏消化道黏膜引发炎症,进而刺激诱发肿瘤;第三点则是个人卫生感染也会诱发肿瘤,比如在南方比较常见的乙型肝炎病毒、人乳头瘤病毒(HPV)、食管乳状瘤、肛门乳状瘤等。

很多隐藏在人体身体内部的肿瘤,看起来没有任何明显信号。可能表现为成年人突发糖尿病,可能表现为后背疼痛不适感,而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症状其实就是身体在暗示一定的疾病信号。

《21世纪》:近年来,大家对胃癌的关注也逐渐上升,其患病的年轻化趋势也比较明显。胃癌有哪些前期症状?哪些因素容易诱发胃部癌变?

钟芸诗:胃的病变会给我们一些明显的警示信号,比如疼痛、呕血、黑便等。当身体发出这些信号的时候,多数处于癌变的中晚期。因此,我们一定要在还没有症状的时候,及时去做筛检来规避风险。根据日本今年公布的数据,经过多年的早期肿瘤筛查,日本胃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确诊胃癌早期的比例逐步升高。一般情况下,肿瘤发现越早,对人的影响就越小,治疗效果也越好。

很多不良饮食习惯都会诱发胃癌,比如,我们睡觉的时候,胃也需要“睡觉”。如果不让胃获得充分的休息时间,过度劳动就会损伤胃功能。此外,夜间胃的劳动强度不足,无法处理过多的食物。胃内残存的食物就会发酵,产生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

此外,幽门螺杆菌也与胃癌有着密切联系。在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地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很严重,尤其是携带致病基因的幽门螺杆菌。这种趋势会决定我们社会的未来。临床上,我们建议公众在40岁前可以通过胃黏膜切片染色镜检查观察有没有幽门螺杆菌的存在,也可以通过血液、大便检测相应的抗体、抗原,还可以通过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进行检测。如果检查感染阳性,必须要尽快用药杀菌,并且家庭成员与同住人都要检查,避免交叉感染。

《21世纪》:从发现幽门螺杆菌到变为癌症,是否存在周期性规律?在临床上是否有科学证据?

钟芸诗:感染幽门螺杆菌到罹患胃癌是一个慢性炎症的刺激过程。感染幽门螺杆菌并不一定导致胃癌,但幽门螺杆菌一定是一个重要因素。有些体质容易被幽门螺杆菌感染,刺激引发炎症。炎症就需要身体组织进行修复,就容易导致基因突变,进而诱发胃癌。

因此,我们鼓励大家在40岁之前进行幽门螺杆菌筛查。筛查的操作也很简单,仪器吹气和验血就可以检测。如果确认幽门螺杆菌阳性,只需要四联用药,两周时间就可以根除病菌。而且根治一次之后,只要注意饮食卫生,基本不会二次感染。

来源丨公开信息、21世纪经济报道(季媛媛)、大象新闻、红星新闻

版权申明:零售信息公众号所发稿件、图片均用于学习交流使用,并已在显要位置注明文章出处和来源,若文章涉及版权,请联系138 0241 9028,将马上安排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