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文丨博恩话史
编辑丨博恩话史
引言
1951年1月,尽管入朝仅仅两个月时间,可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通过三次战役将美军赶回三八线以南地区,甚至还占领了南朝鲜的首都汉城。
时任美军第八军团司令的李奇微,虽然布置了5道防线驻守汉城,却依旧挡不住勇敢冲锋的志愿军战士们,甚至他自己也不得不狼狈地撤出汉城地区。
可他在撤离之前把自己的旧睡衣挂在自己卧室的墙上,旁边还写着一句他亲手写的话:“第八军团司令向中国军队司令致意!”
可当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看到这句话后,却果断下令停止追击部队就地转入防守,这样的命令让很多将领都非常不解,为何彭总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李奇微临危受命,难阻联合国军溃逃
1950年12月23日,美军一代名将沃尔顿沃克在撤退路上出车祸而亡,这个消息一出也让美军上下震惊不已。
这位毕业于西点军校的三星中将战功赫赫,二战中面对实力强劲的德国人,也能带领部队重创对手,在朝鲜战争前期他更是把朝鲜人民军打得苦不堪言。
可当志愿军参战后,他却从常胜将军变成了逃跑将军,作为联合国军西线部队总指挥的他,连续在两次战役中被志愿军打得丢盔弃甲,阵亡的美军人数更是高达24000人。
尤其是第二次战役后联合国军队就已经溃不成军了,听到志愿军进攻的消息就望风而逃,沃克将军乘坐的吉普车就是被韩国大兵的卡车撞翻导致他不幸死亡[1]。
他的阵亡让联合国军更加慌张,各个部队都在仓皇逃窜,面对西线战场的混乱不堪,美国总统杜鲁门坐不住了,于是派出了另一位名将李奇微接替沃克成为西线总指挥。
李奇微号称中国通,他曾在美军第15步兵团任职,二战时这支部队长期驻扎在中国,而且他在这段时间也做了大量功课,以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和军队情况。
但当他在1950年12月26日来到朝鲜战场后,还是被联合国军的溃逃之象震惊到了。
李奇微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写到:“士兵们完全没有秩序、武器也被丢了一地,——全都想要逃得离中国军队愈远愈好。”
李奇微还写到:“我知道,想要阻止这些士兵的大范围溃逃,那是枉费心机的事情。”
可即便如此他还是选择硬着头皮和志愿军展开对决,并在三八线附近设置了五道防线,想要以此挡住志愿军的进攻。
不过他在阵前玩了一个心眼儿,就是把南朝鲜的八个师放在最前线,从而充当英美等国家的炮灰,为之后部队留出足够的撤退空间。
可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的防线刚刚布置完成,就被解放军顷刻间冲散,甚至自己也不得不狼狈逃窜。
志愿军光速破防线,李奇微被迫弃汉城
自从第二次战役结束后,美国人就意识到他们想要速战速决解决朝鲜战争的机会已经失去了,再加上国内反战情绪日益高涨,所以他们从1950年12月就开始提和平谈判的口号。
但英美提出了志愿军和人民军必须留在三八线以北的条件,目的就是便于他们收拢残部继续发动战争,可以说这样的和平谈判就是不折不扣的幌子而已。
这样的小伎俩却被毛主席和彭老总一眼识破,因此毛主席在1950年12月21日就给彭老总发电,指示志愿军要打过三八线,在汉城附近歼灭一些敌军[2]。
毛主席还和朝鲜领导人金日成进行了多次沟通,并最终制定了12月29日发动第三次战役。
这次战役彭老总特别安排志愿军副司令韩先楚率领38军、39军、40军、50军以及6个炮兵团作为主力,完成毛主席的战略目标。
并且为了牵制和迷惑美军,彭老总还命令42军和66军以及一个炮兵团作为佯攻,配合主力行动。
而主力进攻的重点就是韩国首都前最后一道屏障临锦江防线,驻守临锦江防线的是韩军第一师,因此韩国报纸将这里吹嘘得如同铜墙铁壁一般。
攻破临锦江防线的任务当时交给了志愿军39军116师,师长汪洋经过侦查后发现,临锦江防线虽然看上去固若金汤,但还存在着很多漏洞可以利用。
例如我军阵地有很多地方可以直接俯瞰对方阵地,而且临锦江边有很多条沟渠可以作为战士们的隐蔽点。
再加上12月31日当天下了大雪,为志愿军的隐蔽又增加了一道保险,在这样的环境下无论是韩军部队还是前来视察的李奇微都没有发现志愿军即将发动进攻的迹象。
12月31日下午17时,彭总一声令下我志愿军的炮兵率先向临锦江阵地发起猛烈的炮击,随后116师在师长汪洋的带领下仅用时13分钟就把敌人的临锦江阵地撕开一个大口子。
主力部队纷纷通过缺口向敌人发动猛烈进攻,仅用了七个小时就全部突破了敌军的防线,这也使得二线的美英军队也不得不狼狈逃窜,李奇微的五道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
在经过艰难的抉择后,李奇微最终在1951年1月3日做出了放弃汉城的决定,离开了自己刚刚住了一周的美军指挥部。
韩国总统李承晚本打算和志愿军殊死一搏,可当听到李奇微说:“最好让他亲自到前线去听听中国军队进攻时吹响的刺耳的军号声和南朝鲜军如何像绵羊一样溃逃时。”他也只能闭嘴。
不过李奇微虽然离开了汉城,但他在离开前对汉城实施了焦土政策,不仅炸毁了所有的桥梁和公路,而且还把粮食和燃油等物资也付之一炬。
甚至他还把自己的旧睡衣叠放整齐挂在美军指挥部的墙上,并在旁边亲手书写了一句:“第八军团司令向中国军队司令致意![3]”
彭总在志司听说李奇微的举动后,却没有让士气正盛的志愿军继续追击,反倒是原地休息,为何彭总会做出这样怪异的行为呢?李奇微此举又有着怎样的深意呢?
李奇微看出志愿军弱点,彭总读懂其深意
很多人看到这句话的第一眼,都会下意识认为这是李奇微失败后死鸭子嘴硬找的借口,从而掩饰自己失败的尴尬。
但实际上从他放旧睡衣的动作和说出的这句话就不难看出,当时的他并不是慌乱之下放弃汉城的,而是做好了反攻的充足准备,未来的他还能回到汉城穿这件旧睡衣。
彭总在看懂他的意思后,下令停止进攻也考虑了三方面原因。
首先来说志愿军要乘胜追击进攻美军,就要饿着肚子用两条腿去追美军的机械化部队,以疲惫之师迎战以逸待劳的美军显然没什么胜算。
其次虽然美国军队也一直在仓皇撤离,但他们在第三次战役中并未有太大的损失,因此战斗力保持得还是非常不错的,如果他们在半路设伏攻击志愿军,将会给志愿军造成巨大伤亡。
第三点原因则牵涉到政治层面,第三次战役的战略意图已经达成了,此时的志愿军更需要休整和休息,为和谈争取足够多的筹码,所以才在此时转入防御作战。
之后彭总为了探明美军的真实意图,也曾命令第63军分成小股部队向美军继续追击,很快小分队就遭遇了美军的围攻,炮弹更是如雨点般向志愿军袭来。
好在189师师长蔡长元发现了敌人的阴谋,在敌人发起大规模围攻前带领部队及时后撤,才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危险[4]。
不过李奇微通过志愿军的前三次战役,发现了志愿军的最大不足之处,那就是后勤保障能力存在着极大的问题,志愿军所携带的武器弹药只够打一个礼拜的进攻。
他还给志愿军的进攻起了个名字“礼拜攻势”,为此他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对付志愿军的方法,而这一次撤离汉城也算是他的主动为之。
之后根据志愿军的攻击特点,李奇微制定了“磁性战术”和“绞杀战术”,磁性战术就是利用美军的高机动性后撤应对志愿军的进攻,使得志愿军无法大规模歼灭美军。
而“绞杀战术”则是当我军出现疲态和后勤补给困难时趁机发动反攻,从而歼灭我志愿军的有生力量。
他也凭借着这样的战术给我军造成了巨大的麻烦,尤其是之后的铁原阻击战险些让我志愿军全军覆没。
尤其是他和范弗利特搭档时,更是将美军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但可惜面对着英勇无畏的志愿军战士和善打硬仗、奇仗的彭老总时,他们也无法取得战争的胜利。
结语
通过放睡衣这件事不难看出,李奇微这个中国通不是浪得虚名,尽管他对待友邻部队的态度让人非常不齿,拿韩国军队当炮灰,可他的指挥能力却是毋庸置疑地。
只可惜他遇到的对手是谁敢横刀立马的彭老总,彭总不仅有着大手笔和大智慧,而且能通过见微知著看穿他的计谋,这样的作战经验和判断力着实让人惊讶不已。
[1] 他们,被中国军队打哭了;贾永.中国军网
[2] 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新华网
[3] 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第一个春节;新华每日资讯.
[4] 志愿军在朝鲜战场遭遇的最强对手:李奇微;凤凰资讯
原创首发,严禁搬运!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