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的“从军行”发表时,楼兰古国已经消失100年左右了。

既然,楼兰古国早已消失,那么,哪里来的对楼兰的仇恨?

王昌龄的那个年代,是唐玄宗时期,当时的唐朝相当强大,同时也面临西北、北方的突厥,西方、西南的吐蕃等少数民族的边塞侵袭。

一个国家强大之时,民族自豪感是最为强烈的,守边将士们的压力也更大。

在文化繁荣的唐朝,诗人们也是纷纷西出阳关,用脚丈量着边疆大地,有的就是军中的诗人,有的虽然不是军人一派,但也是绝对的行为体验派。

在边塞诗人中,有四位比较突出,他们是:王之涣、王昌龄、高适、岑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四位诗文各具特色,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王昌龄的“不教胡马度阴山”、高适的“西出阳光无故人”、岑参的“胡天八月即飞雪”等等,都是千古名句。

四位边塞诗人,按年龄看,王之涣最大;论对边塞的熟悉,自然岑参了,他是边塞的官员,两次出塞;论诗文的现存数量,自然属于高适了;看诗中,最有爱国精神和抱负的,就是王昌龄了。

王昌龄的诗文豪迈雄壮,古朴苍凉,既有对大漠四季风光的描述,也有对边疆将士渴望建功的抱负展现,对景物描写大气磅礴,对军人内心刻画独到细致。

王昌龄最为出名的两首边塞诗,一首是《出塞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另一首是《从军行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看这两首诗中,无论是“不教胡马度阴山”,还是“不破楼兰终不还”,都是边塞将士们一种内心情绪的表达。

不同的是,“不教胡马度阴山”是被动的防御,体现的是“守土有责”;“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的是主动出击,表示的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在王昌龄的诗中,“楼兰”其实指的不是曾经的楼兰,毕竟,古楼兰已经不在了,“楼兰”代指的是西部的突厥、吐蕃等。

那么,王昌龄为什么要用“楼兰”代指突厥等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因为,王昌龄是个文化人,他是在用曾经的历史来表达将士们不达目的不收兵的决心。

那么,“不破楼兰终不还”是一个怎么样的历史呢?

楼兰国,是西域三十六古国之一,名气不小,位于罗布泊西部,最大时,往南边,延伸到阿尔金山一带,往西可以到尼雅古城,往北边就是新疆的哈密了。

从地理位置看,如果华夏的军队,或者使节,再或者商人,要到西域诸国,特别是南疆,楼兰几乎是必经之地。

楼兰古国建国时间是在公元前176年,那时,中国正处于西汉时期。

西汉初期,匈奴势大,刘邦曾经都被围在了白登,如果不是吕后又是送钱,又是低头,刘邦都出不了匈奴的掌心。文景之时,西汉采取了休养生息,发展国力。

汉武帝时期,开始收复匈奴了。

而作为楼兰,在匈奴和西汉之间摇摆,一会儿亲西汉,一会儿亲匈奴,极尽所能地维持着楼兰古国的生存,两者都打不过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武帝刚刚打通西域的时候,使者去西域都要经过楼兰地界,而楼兰多次受匈奴的安排,劫掠西汉使者,这让汉武帝大怒,削它!

论打仗,楼兰真的不强,被西汉轻松讨伐成功后,楼兰投降了,还把王子送到了西汉的长安做人质。

同时,担心受制于汉,惹怒匈奴,楼兰王给匈奴也送了王子过去,意思很明白:我大楼兰中立啊,你们善待我王子。

但是,楼兰人的脑回路和华夏人不一样,明明知道自家王子在当人质,但依然屡次做坏事,给匈奴做爪牙。

在汉朝远征军攻打匈奴的一个属国时,楼兰王站偏了,竟然允许匈奴在楼兰设伏兵,伏击西汉军队。

对于这样的行为,汉武帝这里只有拳头对待,继续削它!

西汉大军风风火火地前来收拾楼兰,国王瞬间秒怂,城门大开,白旗一举,投降!

不得不说,当时的楼兰王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哪边风大往哪边跑,绝对不硬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前92年,老楼兰王死了,汉武帝让质子回去当国王,但是,这王子不愿意回去,长安多好啊,是当时的世界第一流的城市,他家乡实在比不了,而且,他要回去,又得面临和匈奴、大汉两头的协调和妥协,太难了。

大汉的王子不回去,他弟弟上位了,这是个短命的皇帝,很快就挂了。

此时,匈奴动手了,在他们的扶持下,质押在匈奴的王子上了位,形势就此发生大的变化,楼兰和匈奴好得就像穿开裆裤长大的亲兄弟。

过了三年左右,矛盾再次爆发了,西汉使者路过楼兰地界时,希望得到帮助,毕竟,要面对一个叫“白龙堆”的沙漠,没有向导的帮助,以及水的支援,很容易死人。

但是,楼兰不帮,直接拒绝,一副“你爱死不死,关我何事”的架势!就此,大汉和楼兰关系彻底交恶。

此时,已经是汉昭帝刘弗陵的时代,霍去病的弟弟霍光正是重臣,在汉昭帝的主张下,在霍光的安排下,傅介子被派去征讨楼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平不了楼兰,会怎样?估计,傅介子是无脸回去的。

打败楼兰,不是一件难事,傅介子等人的努力下,楼兰没有还手之力。重要的是,如何让楼兰长期老实?

办法来了。

楼兰被打败后,在汉朝做人质的王子被硬送了回来,被迫当了国王,而国名被改为“鄯善国”。

为了防止再有意外发生,汉朝派部队在楼兰境内进行屯垦戍边,这一招厉害,为后来讨伐匈奴和西域诸国给带来了巨大帮助。

过了六百多年,在公元630年,楼兰国神秘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楼兰国的消失,有多种说法,一是说被人屠了,可能性最大的就是北方崛起的突厥了;

二是说,生态恶化,缺水干旱,沙漠扩大,人们死的死,走的走,国家消失了;

三是说,中亚的游牧民族前来征讨,楼兰人被迫移民消失在了远方;

四是说爆发瘟疫,爆发太猛,几乎被团灭了;

五是说,有生物入侵,一种小虫子来了,人们没有办法,严重影响生活,就此迁移。

目前来看,还没有确定楼兰古国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但概率最大的应该是:生态恶化造成了楼兰古国的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