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有14个陆上邻国,2.2万公里边界线,与朝鲜的边界线为1420公里。虽然不长,但两国自满清以来的边界问题却也无可避免。

争议的核心,就是长白山及其主峰以北的天池。

天池是松花江、鸭绿江和图们江的三江源头,在长白山主峰锥体顶部。清王朝和朝鲜王朝都认为长白山是其发祥地。

1712年,康熙帝曾立界碑于长白山天池以南10余里的分水岭上。

1864年,朝鲜高宗帝则把长白山作为缅怀先祖、保留民族记忆的发祥地列入祀典之中,并称之为“白头山”。

此时的中朝两国,仍沿用明朝和朝鲜李朝建立之初的约定,以鸭绿江图们江为界河,以长白山为界山。

日俄战争后,朝鲜被日本占领,中日两国于1909年9月签订《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即《间岛条约》),确定“以图们江为中韩两国国界,其江源地方自定界碑至石乙水为界”。

朝鲜内阁总理也批准了这一条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条约虽然是日本主导下签订,但结果与1887年清政府的主张基本一致,长白山主峰和天池均在中国境内。

1948年朝鲜独立后,逐渐对日统时期签订的边界条约感到不满。

金日成曾借在延边地区搞建国庆典之机,企图扩大朝鲜在这个鲜族人聚居地区的影响,将其划入朝鲜。

不过金日成没有明说,中国也不认为关系这么好的两个国家会存在边界问题,或者说有问题也能很好地协商解决,就没有足够重视。

但是,从两国各自出版的地图来看,双方都在向对方表明自己在边界问题上的意向,即:长白山主峰和天池都在自己境内。

情况在1961年发生了变化——朝鲜突然提出解决边界问题。

当年7月11日,金日成为签署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来到北京,与周恩来总理进行会谈。在谈到边界问题时,总理提出建议,中朝双方平分长白山和天池。

注意,总理说的是平分,而不是坚持中国以前的主张或遵循旧条约。这显然是对金日成做了让步。

但让人诧异的是,金日成没有接受。

中国为何做出让步?

1960年代初,中国陷入了内外交困的艰难境地——

国内来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行,使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加上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物资极度匮乏,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

在国际上,中苏两党对内对外政策的重大分歧,导致矛盾公开化。赫鲁晓夫一怒之下,撕毁合同,撤走专家,给中国经济造成极大损失,加重了中国经济的困难。

此外,中印边界冲突带来的国际压力,以及蒋介石一直要反攻大陆的威胁,使得共和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举步维艰。

还有就是,中苏关系恶化后,除了阿尔巴尼亚和朝鲜,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几乎都站在苏联那边,让中国陷入外交孤立的困境。

此时,朝鲜作为社会主义阵营中“东方堡垒”,中国的盟友,中美对抗时期中国的前哨阵地,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自然要极力维护彼此关系。

正是在这个节骨眼上,金日成突然提出边界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1958年7月,国务院就已成立边界委员会,由陈毅领导,时任外交部副部长曾涌泉担任主任。

1962年4月,中朝两国就边界问题进行多轮谈判,各自提出了划界方案,而后休会。

很明显,双方各执一词,互不妥协。

不过,最后还是中国作出让步。

两国1400多公里的边界,鸭绿江和图们江作为界河是明确的,有争议的地方是两江发源地的长白山一带,双方地图的画法一直不一致。直到1964年3月,双方才先后签订了《中朝边界条约》和《关于中朝边界的议定书》,确定了两国边界。

条约和议定书规定:

将长白山天池划为两半,自长白山围绕天池一周山脊西南段2520高地和2664高地(青石峰)间鞍部的大体中心点起,向东北以直线穿过天池,到对岸山脊2628高地和2680高地(天文峰)间鞍部的大体中心点止,其西北部分属于中国,东南部分属于朝鲜。

至于图们江和鸭绿江源头的确定,条约内容均有利于朝鲜。

两条界河也没有使用国际条约通用的以主航道中心线划界的原则,而是规定双方共同拥有,共同管理,河流中间位置的岛屿和沙洲,则由双方协商解决。

最终的协商结果是:451个岛屿和沙洲,中国拥有187个,朝鲜拥有264个。

鸭绿江口外两国海域的划分也有利于朝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条约之所以没有使用主航道中心线划界的原则,可能与边界谈判中遇到的河流改道问题有关。

在中朝两国尚未签订边界条约的50年代,朝鲜在两江的己方一侧,修建了大量丁字坝。大坝长度不等,但横面挺入江心,从朝鲜江边向江中延伸,造成江道变窄,江水流速加快。天长日久,江水严重冲刷江岸,江面向中国一方扩展,造成中国领土大量萎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朝鲜的目的和做法,中国自然心知肚明,只是为了维系友好关系而并未表示异议,转而以共同拥有和管理的方式吃了个暗亏。

就这样,原本属于中国的长白山主峰白头峰(朝鲜改名将军峰)和图们江江源地区大片领土让给了朝鲜,位于中国境内的长白山主峰以北9.8平方公里的天池,54.5%归属了朝鲜,而中国拥有的面积只占45.5%。

至于图们江江源地区,从1909年的《间岛条约》到1962年的《中朝边界条约》,按照地图比例尺估算,中国出让的领土在500平方公里左右。

中国会作出如此让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在政治上得到朝鲜支持。朝鲜明白中国想要什么,在谈判时就占了主动。

1963年9月在访朝归来途中,刘少奇对随行的新华社社长发稿助理王飞感慨地说:与社会主义国家谈边界问题,比资本主义国家还要难!

这句话表明,中国的让步,更多是出于困境中的无奈。朝鲜则有趁火打劫之嫌。

陈毅之子陈晓鲁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听到父亲身边工作人员谈到中起谈判的情况——

朝鲜一开始提出要把中朝边界线划到辽河,后来又提出整个延边地区都是朝鲜的,最后才强调长白山(白头山)主峰和天池必须划归朝鲜。

中方谈判人员说起朝鲜人的谈判策略,归结为“头戴三尺帽,准备砍一刀”。

就是说,朝鲜先是漫天要价,胡搅蛮缠,其实主要目的就是想要长白山主峰和天池。

然而,中国的让步并未收获多少。

中朝边界条约签订后,朝鲜对中国的政治支持仅仅维持了3年。

到1966年,由于苏联对朝政策的变化和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开展,中朝关系便开始恶化。

说到底,中朝边界问题的解决方式及其结果非常典型地表明,1950-1960年代的中朝关系还没有成熟到正常的、现代的国家关系,直到邓小平改革开放以后,才彻底结束两国的特殊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