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6日,一起震惊全国的女企业家维权事件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尘埃落定。这位名叫马某某伊的

女企业家,为讨要拖欠的工程款,竟雇佣人员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甚至发送带有威胁性质的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行为不仅背离了法治精神,也引发了公众对于营商环境和法治建设的深思。

事件发生后,贵州省委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了由省人民检察院牵头的联合调查组,对案件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结果揭示了一个复杂的债务纠纷背后,企业主维权过程中的法治意识缺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不禁让人想起

2018年

轰动一时的"

燕郊保姆纵火案

",当时家政服务公司老板莫某晶因讨薪不成,纵火烧毁雇主家中

7人

两起案件虽然性质不同,但都反映出在利益纠纷中,一些人选择以非法手段"自救",最终酿成悲剧或违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调查组的通报,马某某伊与项目业主方的债务纠纷源于10个工程项目。其中7个项目已通过法院审判、仲裁或双方协商确认,总计应付工程款11877.45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业主方在案发前已支付8821.1万元,但仍欠付3056.35万元。这部分欠款在2024年5月17日已全部支付完毕。另外3个停建未完工项目因管理混乱,工程量难以准确核算,相关纠纷正在民事诉讼中依法审理。

然而,

马某某

伊为加快追讨欠款进度,在代理律师唐某和代理人侯某涛的提议下,于2022年10月至11月和2023年9月至10月两个时间段,雇佣耿某东、方某兵等人采取非法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人通过蹲守、尾随、偷拍偷录、GPS定位器跟踪等方式,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并发送带有威胁性质的信件,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个人隐私和生活安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检察机关经审查认定,马某某伊、唐某、侯某涛、耿某东、方某兵等5人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但鉴于其犯罪情节轻微且认罪悔罪,决定作相对不起诉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马某某伊、侯某涛、唐某伙同屈某东等10人实施的寻衅滋事等行为,因情节显著轻微,作法定不起诉处理。检察机关已公开宣布了这一决定,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训诫和批评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起事件再次敲响了法治建设的警钟。

回顾历史,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的法治建设道路上,曾出现过"

九十年代看广东,零零年代看浙江

"的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意味着,广东和浙江两省在不同时期通过法治环境的优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如今,贵州省正面临着类似的机遇与挑战。

贵州省委书记徐麟在2023年曾强调,要深入推进法治贵州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这次事件的处理,正是贵州省践行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通报中明确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不仅是对此次事件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贵州省承诺,将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大力加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推动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这意味着,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其合法权益都将得到平等保护。

同时,任何侵害合法权益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这种法治导向,将为贵州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

燕郊保姆纵火案

"到本次贵州女企业家事件,都凸显了法治建设的紧迫性。只有坚持法治,才能化解矛盾、保护权益,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贵州省

的这一举措,不仅为自身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