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爆发后,考虑到俄罗斯经济结构较为单一,能源出口收益占到GDP的50%以上,美欧决定制裁俄罗斯能源出口以遏制其回血能力,压缩其所能投入到战场上的资源。如果有可能的话,美欧甚至想复制阿富汗战争时期西方对苏联的制裁模式,想逼迫俄罗斯资源耗尽而自动退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欧制裁俄罗斯漫画)

美欧的想法有一定道理,但不考虑现实情况就盲目制裁却是刻舟求剑。截至目前欧盟已经对俄罗斯展开了7轮制裁,国际油气价格不降反升,已经高到老百姓难以接受的程度。回首历史,当年西方制裁苏联时,国际市场对能源的需求是供大于求。美国有沙特的力挺,石油价格已经降到15美元/桶,苏联石油生产成本是25美元/桶,如果出口石油,那么每桶要倒贴10美元;苏联如果不出口石油,那么市场份额将被沙特等中东产油国全部吃掉,更是得不偿失,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出口。战场上流血,出口石油也在流血,导致苏联最后不得不狼狈地撤出了阿富汗战场。

而今形势大有不同。世纪疫情导致世界范围内都出现供应链打节情况,从国家安全角度考虑,许多国家选择将一些重要产业搬回本土,这导致世界范围内产业重合度增加,能源消耗量扩大。而美国的重要盟友沙特与强调“价值观外交”的民主党政府关系不和,沙特王室不愿意配合美国增产石油,打压国际油价,遏制俄罗斯。所以,当前的能源市场还是供不应求,美欧是制裁俄罗斯不假,但却绕不开欧洲本身就是能源消费大户这个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欧天然气管线)

2021年俄罗斯向欧洲出口石油达到1.57亿吨,出口天然气达到1560亿立方米。美欧宣布制裁俄罗斯以后,俄罗斯对欧洲的油气出口骤减,俄罗斯将能源出口重心从欧洲转移到了亚洲,加强了对中国和印度的出口,但欧洲却一时之间找不到可替代的能源供应国。寒冬将至,没有石油意味着欧洲民众的交通出行会受到影响,化工产业面临原料不足问题。没有天然气意味着欧盟的冬季供暖会成问题,所以才会出现波兰人排队花高价买煤,结果发现是涂黑的石头这样荒谬的事情。面对可能挨冻的现实,“环保、人权、金钱”,现在对欧洲人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壳牌公司储气罐)

这给了欧洲能源巨头一个发财的好机会。俄罗斯由于受到美欧的制裁,石油天然气的出口价格要比当前的国际价格偏低,而欧洲因一时之间找不到可替代的能源,给出的价格往往比正常国际价格要高。欧洲天然气期货价格指数已经从6月份的每千立方米1180美元暴涨到每千立方米2200美元,而去年同期欧洲天气期货价格指数每千立方米始终都没有突破500美元。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拥有这样一个可以赚差价的好机会,不少国家的能源巨头都盯上了这块肥肉。但由于今年的天然气价格过高,液化天然气需求量极大,想吃到这块肥肉就需要大量油轮,远非一般公司所能承受。这时就到能源巨头出场了。壳牌、BP、托克、嘉能可等能源巨头不仅与美国、卡塔尔等国家签有长期天然气合同,而且也有财力调动大量油轮参与运输,所以绝大多数的天然气订单都被这些西方巨头公司收入囊中。俄乌冲突所引发的能源供应危机,让这些西方能源巨头收入暴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装载液化天然气的油轮)

而羊毛出在羊身上,欧洲本来希望利用制裁手段压缩俄罗斯的能源收入,未曾想由于俄罗斯处在供应端,面对供不应求的现实状况,俄罗斯拥有结构性权力。所以,多数的溢价全都转移到了欧洲老百姓身上,所以才会有一系列要求欧洲与俄罗斯缓和关系的示威游行。美欧对俄罗斯的严厉制裁,最终承受苦果的还是欧洲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