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湘潭市老年大学诗词班的学员一行近四十人来到“中华诗词之乡”云湖桥镇参观采风学习,助力乡村振兴,宣传交流诗词楹联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行刚下大巴客车,就被云湖桥镇浓厚的诗词氛围所深深感染——在《中国楹联报》第1447期以《楹联扮靓美丽乡村》报道的湘绮楼诗社原社长李建国先生家,大门的两侧,全是诗墙;走进大门,围墙上、墙壁上也全是诗画,琳琅满目,熠熠生辉!他把自己的宅居建成了诗联文化园,槽门上中央书“云泉阁”,两侧书“香盈小院花凝露,春暖农家诗满楼”。并且还自己撰写,动手制作100米长的楹联墙,让人敬意而生。通过通透围栏,可见房屋建筑古色古香,坪内栽植各种花木盆景,同时配有假山喷泉,独特的庭院,让人赏心悦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怀着对湖湘文化大贤,国学大师湘绮先生的敬仰,一行又徒步来到位于石井铺村湘绮组的王闿运故居——湘绮楼遗址,在仅剩一堵一米多高的残墙旁,见墙思古,怀旧念人,领悟先贤智慧,探究湖湘文脉。时年68岁的王闿运在四川成都尊经书院讲学归湘,在家乡云湖桥山塘湾购置田产百亩,筑屋自居,名曰“湘绮楼”;并自号“湘绮楼主人”。湘绮楼是王闿运亲自设计,由“源远茶亭”“南斗天门”“湘绮楼”“湘绮书院”组成,坐西朝南,依地势由低向高三梯四进而建,契合九宫格,大门内朝内开,居南斗中心之意;自己施工,一手建造的,其构思独特,气势恢宏;现透过残存的地基,其规模仍然依稀可见。王闿运作为湖湘诗派创始人,流传于世诗作1200余首,大家在学习其诗词文化的基础上受益非浅,感受到了浓浓的诗香墨浓经典国学文化的氛围!

旅游大巴经过位于云湖桥镇云湖村“云湖天河",被其雄伟壮观所吸引,大家纷纷下车拍照留念,并登上渡槽远眺。″云湖天河”作为韶山灌区北右干渠第六条渡槽,长446米、宽5.5米;自1965年年初开始动工兴建,1966年6月3日正式通水。1965年10月华国锋同志为此题词:“云湖天河”四个大字,镶刻渡槽其中;河下公路横过,南侧有320国道,株六线双轨电气化铁路,涟水全年通航;北侧有潭邵高速公路。触摸58年前的水泥栏栅,领略水利枢纽工程的雄伟壮观,回首当年灌区建设的艰苦过程和灌区民众万众一心热火朝天建设韶灌的激情岁月,让大家接受了一次思想上的洗礼和深刻的党性教育。在参观学习中,大家深切感受到,今日的韶灌,依然带着红色时代留下的痕迹,更保留着那份战天斗地的精神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云湖桥采风活动的开展,充分展示出湘潭市老干部(老年)大学丰硕的教学成果和学员们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向外界展示了湘潭老年人精彩的文化生活。近年来,学校狠抓教育教学与管理各项工作,坚持党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对老干部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切实把学校打造成离退休老同志政治引领的重要阵地、发挥作用的广阔舞台和文化养老的精神家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湘潭建设贡献力量。(云湖桥镇文联:赵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