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之智经济原创)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进入“低增长、低利率、低通胀、高债务”的后危机时代。在这个时期,许多经济体面临长期不振的需求、企业投资不足以及家庭消费减弱,同时逆全球化趋势也开始抬头。

低增长,主要源于全球化速度放缓、技术进步速度放缓、主要工业化国家人口增长放缓及老龄化加重,全要素生产率下滑,拉低全球潜在增速和实际利率。从2009年至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逐渐下降至2.8%,发达经济体增速下降至2%以内,新兴经济体增速下降至4%以内。

低利率,主要原因是危机之后,各国央行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普遍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断降低利率,甚至实行负利率政策,一些央行纷纷进行量化宽松和扩表。美联储开展了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前两轮是为了解决金融市场混乱和通货紧缩问题,而第三轮是为了刺激经济持续增长。

低通胀,主要由于全球范围内供给较为充裕,并且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自然灾害或者人为性供给侧冲击,使得大宗商品价格、工业产品价格、消费品价格总体上保持稳定,全球通货膨胀水平处于低位。发达经济体核心通胀率长期显著低于2%的目标水平,超常规货币政策刺激也难以将通胀推升。

高债务,主要在于各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采取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和货币宽松政策,这些政策在短期内起到了稳定经济的作用,但显著扩大了长期债务。全球主要经济体债务都出现快速增长,并且政府部门、企业部门、家庭部门的债务增速都显著快于经济增速。

2020年以来,全球经济出现新变化,“三低一高”特征逐渐改变。其中,低增长和高债务状况仍然存在,低通胀和低利率环境已经出现显著改变。虽然一些国家在努力控制债务水平,但全球范围内的债务水平仍然持续提升,并且许多经济体仍然面临低增长或者增长停滞问题。全球范围内的通胀压力显著上升,尤其是部分能源和食品领域价格涨势较强。为了应对通胀,一些主要经济体的利率也明显上升,但另一些经济体仍然保持低利率甚至持续降息,全球货币政策一致性被打破。

从低通胀走向高通胀

2020年以来,全球出现了高通胀现象。2022年,世界CPI同比增幅达到8.7%,其中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CPI同比分别上涨7.3%、9.8%,都为21世纪以来最高增幅。通胀走高是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有短期原因也有长期原因,有供给冲击的原因也有流动性泛滥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来源:美国财政部、学之智经济

从短期冲击因素来看,主要受到疫情和地缘政治冲突的影响,全球供应链出现混乱,导致大宗商品、食品以及部分工业产品价格飙升。一方面,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全球供应链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运输受阻、港口拥堵、集装箱短缺等,这些问题导致了商品无法及时运输到目的地,从而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另一方面,俄乌冲突引起能源和粮食价格的上涨,这些价格上涨又对全球范围内的商品价格产生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在整体产能过剩的情况下,部分工业产品的价格上涨与全球供应链的混乱有显著关系,原材料和零部件无法及时供应,从而引起了部分工业产品供应短缺和价格上涨。

从长期冲击因素来看,主要有能源结构转型和产业链重构两个因素,可能将引起全球通胀的长期化。一方面,能源结构逐渐从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型,绿色能源体系的建立需要大量成本投入,包括研发、生产、安装、运维等诸多方面。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具有长期化特征,将在较长时期抬升用能成本。另一方面,全球产业链加快重构步伐,将打破过去的低成本生产和供应体系,可能引起全球通胀的长期化。随着原有的制造业国家地价上升、工资水平提升、工作环境改善等,生产成本持续增长,从而提高通胀水平。有的产业链向低收入国家转移,将导致生产效率下降,从而增加全球通胀水平。

此外,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冲击和经济下滑,各国采取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措施和宽松货币政策,以支持经济复苏和解决失业问题。这些措施释放了大量流动性,会对物价上涨和通胀压力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首要原因,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物价上涨和通胀压力更多地是受到短期供给冲击、全球供应链重构、能源市场波动等因素叠加的影响。

随着疫情冲击的消退以及地缘政治冲突的缓和,全球高通胀状态将得到缓和。2023年以来,大多数国家的生产活动逐步恢复,能源市场趋于稳定,供应链重新调整和优化,全球通胀明显缓和。但是,影响物价水平的长期因素仍然存在,可能通胀水平难以回到过去的较低位置。

货币政策走向非一致性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球主要央行及时启动了一致性宽松政策;2020年疫情冲击初期,同样采取了一致性的降息或者保持低利率措施。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和全球经济形势变化,全球央行的货币政策开始出现分化,出现了非一致性调整。有的央行持续收紧货币政策,另一些央行缓慢退出降息政策,而有的央行则开始考虑逐步收紧货币政策。

美联储在2020年降息至接近零利率水平,以支持美国经济复苏。随着美国经济逐步复苏和通胀压力显著上升,2022年美联储开始逐步加息,并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经过11次加息,2023年8月联邦基金利率区间上调到5.25%至5.5%之间。受货币政策收紧的影响,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第一共和银行等纷纷破产或被收购,美国房价也从高位回落。如果利率水平持续保持在高位,可能引起更大了流动性危机,对美国国债形成较大压力,也可能进一步激起金融风险或房地产风险。

美联储的加息政策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很多国家为了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不得不跟随美联储的步伐加息。然而,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并没有跟随加息,而是持有谨慎态度。欧洲央行没有跟随加息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基本面问题。欧洲经济在近年来一直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债务危机、地缘政治危机、贸易摩擦、能源转型等。加息将对经济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可能引起银行流动性风险,因而选择维持低利率政策。日本央行没有跟随加息的主要原因是需求不足以及国债压力较大。日本央行继续维持其超低利率政策,如果利率水平显著上升,将会对财政造成巨大负担。

中国人们银行也没有跟随美联储加息,而是采取了相反的策略。为了促进经济增长、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刺激居民购房需求,人民银行持续下存款准备金率和LPR。一方面,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增加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通过引导LPR下行,影响银行的贷款利率,从而促进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下降。

技术革命是否形成新的增长动能

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三次大的技术革命,分别是“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现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高技术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可能意味着第四次技术革命的悄然临近,也许将逐渐开启“智慧时代”。新一轮技术革命将形成更大的技术集群,包括自动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生物技术、3D打印等等,这些新技术在AI的引领下相互嵌套融合,会得到很大的进步和发展,有望进入普遍应用阶段。

2023年,chatGPT火爆全球。虽然只是OpenAI推出的一种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简单而言就是一款聊天机器人程序,但是它已经具备较强的创作能力。对于人类而言,包括文学、诗歌、图画、音乐、电影等领域的创作需要很高的天赋和大量的时间精力才能创作完成,然而chatGPT却能够在极端的时间内生成相关作品。未来,随着AI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金融等领域都可能蓬勃发展。这样的技术革命可能极大地提升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对经济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影响各行各业和每一个人。

很多人担心,新一轮技术革命将使得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被替代,造成大量失业。的确,传统的、重复性的工作极有可能被AI技术替代,如生产线、客服、数据分析以及部分设计创作等,短期内将带来结构性失业。但是,从长期来看,技术的进步最终总是促进生产力提升和推进社会进步,必将为人类创造更多的财富。犹如前三次技术革命那样,无论是蒸汽机、内燃机还是计算机的普及,都对当时的劳动力形成了巨大替代,但是最终人们熟练使用了这些新技术产品,实现了单位劳动力创造更多产值。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新技术革命,人们需要关注并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适应新的就业市场需求。那么,在经历短期的结构性失业之后,就业状况将逐渐改善,并有望形成新的增长动能。

当前,全球经济已经进入高度竞争和全球化的阶段,我们处于传统产能供给过剩、需求不足状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第三次技术革命带来的技术红利逐在许多领域渐消耗殆尽,缺乏创造更多新产品的能力,难以激发新需求的产生。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到来,可能迎来新技术产品爆炸性涌现阶段,那将激活新的需求,显著扩大市场有效需求,促进经济新的增长周期。

(原创作品,请关注学之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