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说《大盛魁商号》的史学价值、文学价值和时代价值,堪称一部商业经典教科书

作者/孙树恒

我对作家邓九刚老师的小说大盛魁商号》是结合王新民导演电视剧《大盛魁》一同阅读的,这一读,让我不仅对小说放不下了,成了枕边书。让我对大盛魁产生了一种情结,不由自已地关注起大盛魁这个商号,积极研究和探索大盛魁的经商之道,并从中获得较大的启迪和收获。

为什么我对《大盛魁商号》如此爱的深沉,正如邓九刚老师说的话:“《大盛魁商号》是我倾注半生精力创作的一部小说,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写起,直到2007年底……我的作品全都是故土给我的恩赐。”在邓九刚老师的笔下,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大盛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盛魁商号》讲述的是清朝同治到光绪十年间大盛魁商号所发生的故事。大盛魁是清代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的大商号,外号“半个归化城”,与元盛德、天义德合称归化城的三大商号。

大盛魁商号有着两三百年历史,几乎与清朝的历史同步,其兴衰浮沉充满了神秘色彩。在本土商业史上,一直有着“南有胡雪岩,北有大盛魁”之说。

《大盛魁商号》不仅是一部商业史诗,更是一部反映时代风云、社会变迁和人性挣扎的巨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盛魁商号》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清朝末年旅蒙商人和商业活动的珍贵史料。邓九刚老师是土生土长的呼和浩特人,这座塞上历史名城铸就了他的文化人格和思维定势。构成了邓九刚老师童年对世界的一种认知底色。他的父亲曾经是在茶叶之路上跋涉过的商人,周围都是些旅蒙商人、牲畜牙纪、羊马把式、钉鞋匠人和驼夫…从邓九刚老师记事开始,就听他们讲着一条由商人和驼夫以及他们商队中的骆驼与狗的绵软的蹄掌印形成的商道,也正是这些人用他们的生活构成了传奇的驼道世界,来自远方的神秘故事成为邓九刚老师童年记忆中的童话。为了寻找相关线索,他骑着自行车穿行于呼和浩特市的大街小巷;坐汽车、火车去往山西的忻州、太原、祁县、平遥、太谷,直到湖北的汉口,并且骑马走遍了内蒙古西部的草原和沙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0多年来,他访问了上千名老商人和老驼夫,求教了多位研究本土历史文化的专家、学者,足迹一直延伸到了俄罗斯的莫斯科。那么当邓九刚老师拿起笔来学习写小说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些人物这些景物,自然就涌现出来了。邓九刚老师的作品大多选择讴歌晋商这个题材。“他们在近代史的两百年间创造了一个商业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九刚老师写出了像《驼道》、《驼路歌》、《驼村》、《驼殇》、《茶叶之路》以及《大盛魁商号》。长篇小说《大盛魁商号》出版后有评论家称其为:“当代文坛独一无二的小说”。关于茶叶之路的学术著作不仅填补了中国史学界的空白,为研究和了解茶叶之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参考。

大盛魁是作家邓九刚老师呕心沥血从历史的尘埃中挖掘出来的。他介绍,大盛魁传下来最关键的“商业经”,是创建公司制、股份制、合伙制等企业制度以及最早的跨国贸易雏形。是"最大的通司商号。”“从三个生意人合伙做买卖开始,就形成了股东制雏形,后又形成了股东大会制度,可以说是我国最早出现的股份制企业,比国外早了200多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盛魁商号》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主题思想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作者通过细腻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清朝末年旅蒙商人的艰辛历程和商号兴衰,使得《大盛魁商号》成为了一部具有很高文学价值的作品。

一是语言风格独特。小说以传统现实主义为主,同时吸收了现代派的表现手法,语言地域浓厚,朴实,通俗,各色人等,语言灵活多变,呈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二是生活背景深厚。作品以“大盛魁”商号为发展脉络,通过对清朝时期商业活动的描绘,展现了当时归化城社会的风貌,是川流不息的万驼之城,一个鼎盛的繁华商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是情节设计巧妙:小说每个章节都自成一体,情节跌宕起伏,通过典型事件和典型故事,能够与民俗民风融合,增强了作品的朝代感和可读性,如身临其境。

四是人物刻画生动。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包括大盛魁商号的掌柜、伙计以及与之相关的各色人等。他们性格各异,形象鲜明,共同构成了小说的主要人物群像。其中,新一代管理者如王廷相、古海等人在历史大变局中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推动了大盛魁商号的繁荣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盛魁商号》的商人们展现出了高超的智慧和策略。可以说是一部商业教科书

他们善于观察市场动向,把握商机,同时也能够巧妙地应对竞争对手的打压和攻击。在一次次的商战中,他们不仅赢得了成功,也积累了丰富的商业经验。下面我用小说各个章节的题目予以分类诠释。

经营机制:大盛魁商号的经营机制主要体现在其完善缜密的管理制度、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上。商号通过严格的股东会、盈利结算和分红派息等制度确保了企业的稳健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才培养:从保荐入号到面试通关,从学徒到掌柜,五条号规:忌嫖、忌賭、忌抽鸦片、忌偷、忌打架斗殴,违反了要出号,墨掌柜就是因嫖而出号自杀。商者无家,不允许带家眷,驼背上的生意人,有位商人一呆二十多年都找不出一点儿山西人的味道来了。有躺着棺木回来的掌柜,买卖人的妻子躺“大炕”,晋中女人的悲喜剧。

商者无道:“大盛魁的通信秘密信狗,没有不赚钱的买卖,在商言商,最大的本钱是骆驼,第一号人物做义务广告。

为商有其道,关键时刻大掌柜亲自出马。生活是镜子的两方面,变化就是不经意间敲打的时钟,做生意要紧的是眼光,内害是商业大忌。

大商无形:棋盘上的重要棋子,独家经营和优惠条件,非常时期要有非常胆量,命运如世事无常。

大道无所不在,丢卒保车,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魔术般的经营秘密:蒙古草原上的商路充满了未知和危险,大盛魁商人们勇敢地踏上了前往蒙古草原的旅程,在这草原上自王府衙门,下至普通的蒙古包,从嘴里吃的到身上穿的头上戴的脚下蹬的,可以说"上自绸缎下至葱蒜"以其他的生产生活,大部分都由大盛魁包购包送。就连清廷驻乌里雅苏台的将军衙门、参臣衙门概都如此。在军营中,除了军官的俸银、军士的兵饷是按照规定由朝廷的户部发外,关于办公、杂费、伙食、马、车、驼、旅运、燃料和器具以及其他一切由地方支应的人工和款项.…统统都由大盛魁一家先行支垫。事后再按照地方七成商号三成的原则分摊。所不同的是,这部分费用以后都要直接摊派到旗属牧民的头上,每年阴历五月结账的时候以羊和马一并抵还。由此可以揭开大盛魁垄断喀尔喀草原市场的部分秘密。不论是摊到地方或是其他商号的支应费用,如果大盛魁不能及时收回,一律都要转为"印票"账,按月行息。避免麻烦寻求省事,乃请朝廷户部的批准,把归化至乌里雅苏台沿路五十四个台站和归化至库伦五十八个台站的支应费用,全部都交于大盛魁包办。

大盛魁不但为朝廷代收捐税,还有设炉铸钱的特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道若人道:活佛参股,无信誉者永不相与,商人的眼里满地是钱,头上悬利剑,商人无欺,在洋势迅猛发展,伊万的商业谋略,商势逼人,商场如战场。商机无限。

商场里的情场:归化城动荡中的优雅,古海出号又成为己字号的掌柜,荣归故里,大盛魁宴请三千人。商场无情,马队遭遇哥萨克土匪,到俄罗斯讨债团无果而返。

这些经典语录和典型故事共同构成了《大盛魁商号》这部作品的经商之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盛魁商号》不仅是一部历史小说,更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它通过对大盛魁商号兴衰历程的描绘,为现代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比如,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时应该如何调整战略、如何保持诚信经营、如何培养核心竞争力等。

小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对于理解历史、传承文化有着重要现实意义,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让读者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厚重和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说的经典之处在于成功地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展现了商业帝国的辉煌与衰落。

小说称赞了大盛魁等旅蒙商开辟出了一条通往蒙古草原的商路,不仅为中国的商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还促进了中蒙俄三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这种精神是旅蒙商人的灵魂所在,也是《大盛魁商号》所要传达的核心价值。

小说对于现在正崛起的百业汇通、蓬勃发展的新大盛魁公司有着现实意义,重整旗鼓,传承和弘扬大盛魁文化、商道和精神,汲取发展的力量。

《大盛魁商号》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时代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档案:孙树恒,笔名恒心永在,内蒙古奈曼旗人。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西部散文家协会会员,内蒙古通俗文艺研究会副秘书长,内蒙古诗书画研究会高级研究员兼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