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许峰诗歌研究第二部《中国百座名山题咏》赏析系列二十一章
文/邹中海 原载/人民网欧洲网
一、意象的出处与延伸
诗歌离不开意象,意象是诗歌词语的最小单元。但很多朋友对意象的理解,大都停留在具体的物象上。这个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最多只能说对了一半。意象是一个复合词组,即“意”是“意”,“象”是“象”。根据资料显示:“意象”这个词组成为一个文学概念之前,“意”与“象”分别使用在《山海经》中。而将“意”与“象”放在一个句子中,最早出现于《周易系辞》。但“意象”作为一个词的使用,最早可追溯到王充的《论衡》里,然正式把“意象”引入到文学理论中来的,则始于南朝的刘勰。刘勰之后,将意象作为理论范畴加以考察,是在唐代才确立起来的。在宋元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然真正定型,把意象、意境、意韵正式组织成为学术学科的,是清人王国维先生,他是近代公认的意境理论的奠基人。
著名诗歌评论家邓三君老师在《闲谈诗歌的分类与优劣的判断一一以许峰的诗歌为例》一文中指出:
”无论什么文学作品,社会意义都是不能缺或的,其是写作的价值所在。戏剧家汤显祖说:“大凡作诗,先须立意。意者一身为主也。”(见汤显祖《答吕姜山书》)。王国维也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人品高,则诗格高,心术正,则诗体正。”(见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说既是王国维文艺批评的出发点,又是其文艺思想的总归宿。”
今天笔者就借这个话题,解构一下许诗中的意与象。关于对意与象的研究,很多学者的理论大都集中在形象性和意蕴方面,但其实意与象还有明暗两条线的功能,能进行双重时空叙事结构的创新表达,使形象与意蕴同时进行,平行发展。但由于许诗的博大精深,在一篇文章甚至一本著作中,都是很难涵盖的。如果文章中的知识点过多,反而混乱不堪,不利于交流探讨。为了使文章有点眉目,故每次行文时,只选择一两个知识点,或由此延伸出来的修辞或手法进行讲解。今天讲解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关键词:意与象的组织机制、象征手法的意义。
二、意象的张力
在许峰老师的作品中,艺术是一种生命或情感的自然呈现,诗歌的最高境界,本就包含着诗人个人情感的升华。他常在一些文论中也强调自己的观点,他的诗是通过描述景物的形态而融进自己的情感,从而赋予自然景物的灵魂或精神。如果我们把描绘的自然景物看成是“象”,那么,诗人融进的情感所体现出来的灵魂和精神就是“意”。意象的产生,是诗歌唯一的诗家语言。它的作用是普通的常规语言无法替代的。它能把抽象的物体形象化,也能让实际的物体空灵化,由此产生出一种虚实相生的飘动感。现代诗人的诗为什么很难产生许峰老师的意蕴和语言美感,主要缺乏对意与象的准确把握和锤炼。比如写“闪电“,许峰老师就不是直接的抒写,而是赋予了“闪电“的形象化和意象化。闪电是自然界最常见的一种光,但由于很难捕捉,所以大家都是直接用“闪电”这个词语来行文写作,只有许峰老师在他的《昨夜暴雨》中用的是“电鞭”!我们再来看他的组诗《苍天四象题咏》第一首之《风》。“风”尽管能用感官体现,比如听觉(“呼呼”声),触觉(轻风拂面或冷风刺骨等。)虽然能感到风的存在,但摸不到它,看不见它,所以根本就无法直接用语言具体描绘,许峰老师在写风时,借助了风外之象,进行意象组合,就非常形象化了,我们一起来看看:
《苍天四象题咏之一.风》
轻拂曼舞柳丝条,狂飙席卷鬼狼嚎。
纵使无常何所惧,山自巍然看草摇。
这首诗的“象”并不多,仅有“柳丝条““鬼““狼““山““草“等,意却非常深邃,短短的二十八个字,由风产生的联想、画面和弦外之音,层层叠叠,非常有层次和质感,这在现代很多散文化倾向严重的诗里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所有的物象都取自于同一个场景,所以一看就明了。象有近有远,有高有低,有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活动,正因为这些相关联的象才组成了一幅活泼的山水画和人事的活动场景。这首诗也把诗的三大要素也全部体现了出来。笔者常常感慨,写诗真的需要底蕴和天赋,因为有的人写一辈子,写不出真正的诗来,也有的朋友,一生也明白不了诗的三大要素是什么,只知按照一些电子工具来“填空”,这样的诗是没有半点意义的,既不见情,也不见意。除了浪费笔墨纸张之外没有半点价值。那么诗的三大要素是什么呢?就是象征(隐喻)、通感和意境。通感是修辞;象征是手法;意境是文字之外的张力,我们来看这首诗的第二句:“狂飙席卷鬼狼嚎。”就是从视觉到听觉转换,属于通感的范畴,所以这首诗即有既视感,又有听觉感。
三、诗歌三元素及象征的意义
和其它文体一样,诗歌也有三要素。记叙文的三要素是“时间、地点和人物”;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诗歌的三要素即象征、通感和意境,这里面又包括无数个知识点,本期只讲一讲象征手法的意义和作用。
什么是象征呢?不妨引经据典来讲一讲这方面的知识,因为象征对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产生象外之意是不言而喻的,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简而言之,象征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体)。例如,文章本来是为了说乙,但是甲跟乙有联系,所以只说甲不说乙,让读者通过形象自己去领会乙,去理解抽象的象征义,这就是所谓“托义于物”。象征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象征的表现手法多体现在一段或一篇之中,或着眼于全文的构思。要准确地了解文章的象征义,就必须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并且深入分析文中所描绘的情景和作者的艺术构思。
比如我们学过的《海燕》和《白杨礼赞》等,都是用象征手法写的。《海燕》一文中,“海燕”象征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
《白杨礼赞》则是一篇结构严谨的散文,主线分明,收放结合。其中“不平凡”三字是全文的感情基调,也是贯串全文的线索:文章首句即点明主题,讴歌白杨,随后文章有意延宕一笔,写黄土高原,写自己的倦怠单调之意,一扬一抑为下文讴歌白杨先放再收,文章接着从白杨之干、枝、叶、皮及站立的姿态,展示白杨树的“形美”,进而揭示白杨的“神美”,又由物及人,托物抒情,卒章显志,象征着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为了更加具象化,我们再以许峰老师《咏昆仑山》进行举例,这首诗就是用昆仑山的高大险峻,来象征父爱的担当与伟岸。
《咏昆仑山》
磐石如鳞苦峥嵘,风刀雪剑亦从容。度得百日春风到,融冰续水育葱茏!
-一一戊戌年父亲节于广东惠州
这首诗用生活化的图画和情感表达,对父爱进行了形象的描绘,如果没有这些形象的描绘,父爱则是抽象的,有了山的衬托,父爱的厚实则是非常形象而具体,谁看了以后,不体会出父亲的大爱与担当?就算是不懂诗的人,也会身有感触引起共鸣,继而啧啧称赞。“风刀霜剑亦从容“,前四字是“象“,后三字是“意”。而后面两句:“度得百日春风到,融冰续水育葱茏!”不光是诗人情感的升华,也是把“意”化在了“象”里,或者说,通过诗人对山的提示、描绘与敬意,这首诗出现的“象”里,有了对父亲如山般品质的描绘,也就有了非常强烈的情感基调和寓意。
四、形象与意境的构筑
今天讲的这几首诗,见许峰老师《中国百座名山题咏》主题诗集 148页至 155页。第74一77首,方寸老师、邓三君、陈正老师点评。
其一、咏五指山
五指神峰白云悠,巨手开源江河流。
极目仙桥通四海,南岛椰香飘五洲。
一一庚子年冬日于惠州
其二、咏江郎山
三爿石立号江郎,兄慈弟恭悦心房。
雄冠天下秀东南,携手同心日月长。
一一辛丑年春日于惠州
其三、咏崂山
山海辉映秀丛林,崂山道士听涛声。
石峡香泉胜龙涎,琼浆长溢醉世人。
一一庚子年冬日于惠州
其四、咏千山
黑土明珠出千山,飞禽走兽乐天翻。
香梨花海似云来,羡煞王母也思凡。
一一辛丑年初春于惠州
五指山是海南第一高山,位于海南岛中部,峰峦起伏成锯齿状,形似五指,故得名。海南主要的江河皆从此地发源,山光水色交相辉映,构成奇特瑰丽的风光。五指山曾经是中国红军在海南的根据地,著名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就发生在海南,其中不乏以五指山区为背景的情节。黎族民歌《五指山歌》更是唱出了黎族人民与红军战士的军民鱼水情。
陈正老师诗说:“不到五指山,不算到海南"。五指山是海南第一高山,是海南岛的象征。2018年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此迎来跨越式发展的第三次机遇,前两次为1988年建省办经济特区和2009年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极目仙桥通四海,南岛椰香飘五洲。”作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重要战略支点的海南新一轮改革开放着力于打造出一个辐射南海、亚洲乃至全球的网络。当然海南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让我们一起祝福海南,同时也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
江郎山在浙江省江山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山形主体为三个高耸入云的巨石,传说是古时候三个姓江的兄弟登上山顶变为三块巨石而形成,所以叫江郎山。三巨石呈“川”字形排列,依次为郎峰、亚峰、灵峰,被中外游客称为“神州丹霞第一峰”。
陈正老师诗说:浙江的江郎山古称金纯山、玉郎山,俗称三爿石。传说是古时候三个姓江的兄弟登于山顶变成三大巨石而形成。诗人以物喻人,以质朴的语言指出兄弟应“携手同心日月长"。谚语有云:“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但诗人想表达的绝不是狭隘的兄弟之情,“兄弟”,既可以是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的同胞兄弟,也可以是四海之内的友邦兄弟。中华民族的兄弟姐妹只有同心同德,万众一心,才能携手谱写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崂山,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道教名山。古往今来,许多方士、道士及文人墨客纷纷前往山中隐居修炼及参观游览。唐、宋两代崂山道教肇兴,元、明两代达到鼎盛,至清代不衰。崂山道教由于王重阳所创全真派的入统,开创了全新的局面。全真道北七真涉足崂山,丘处机三次来崂山说法阐教,影响深远。
方寸老师诗说:我想讲崂山道士和崂山啤酒。传说自春秋战国就有方士、巫师在崂山修炼,秦始皇曾在此东望蓬莱,徐福入东海求仙药时曾从山中出发。崂山啤酒:“深知海上长生药,不及崂山第一泉。”崂山泉水名闻天下,酿造的崂山啤酒广受国人青睐,正因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故能“牢牢”锁定大众的口碑。
千山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为长白山支脉,由近千座状似莲花的奇峰组成,自然风光十分秀丽。"欲向青天数花朵,九百九十九芙蓉",这是清代诗人姚元之对千山的绝唱。千山有寺、观、宫、庙、庵等20余处,镶嵌在奇峰秀谷之中,与自然景物彼此烘托,融为一体,构成一幅优美、雅致、幽静的动人画。
邓三君老师诗说:千山素有“东北明珠”之称,山峰为999 座,其数近千故名。诗人浓墨描写了千山最具特色的"飞禽走兽"和“香梨花海”。香梨花海的繁荣和飞禽走兽的欢腾,令人向往。
五、许诗中的象外之象及言外之意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说:“使元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意思是要用意与象的关连来组织作品。类似许峰老师在《诗论》中讲的立意。
诗歌首要方法在于声律,而谋篇的重要头绪在于意象。象者,形象、物之表象;意者,基于物象上的意志、想象和思维。诗歌中隐喻象征,意与象所产生的弦外之音,都离不开诗人的性情、风骨,笔力、知识与经验的体现。正如清人袁枚所言:“诗者,性情之真也,性情之真,诗亦真也!“
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凡具体古典诗词美学的诗歌,只可意会,不宜直接翻译于白话文,否则,就会破坏诗歌中的意象之美。所以在理解和学习带有古典诗词美学的诗歌时,只能根据读者的自我体悟去感知。
我们先以李白的《清平调》为例来参照,李白的这首诗本来是含蓄多味的好诗,但如果直译成白话文,就会寡而无味,也体现不出诗的意境,比如“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这两句诗如果直译,那就只是“云想着衣服,花想着容貌... ...“,正确的理解应是由表及里的言外之意:看到了云就想到了贵妃穿的衣服,看到了花朵就想到了娘娘的花容月貌,把贵妃的气质,自然而然就显现出来了。
《咏五指山》的第一句“五指神峰白云悠”,这一句前六个字,都可看作“象”,尾字“悠”,可看作“意”,其中“神峰”可作“象中有意”,这是把“五指峰”,进行了人格化或神性化了,从而达到了一种神性空灵的境界和神奇感。第二句“巨手开源江河流”,属于象征手法,有美好的寓意。是诗人借五指山的形状,来引申出经济的发展之道,意思是发展经济,要像引江河之水一样的大手笔。经济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关系到民生福祉,这一句体现出诗人的民本思想、大气魄和务实精神,也为后面的“极目仙桥通四海,南岛椰香飘九州”作了生动的注脚。
第二首《咏江郎山》则是把“石”进行了人格化处理,属于人文意象的实际挪用,因为“江郎山”在诗人的作品出现之前就有的山名。但诗人把这个“人文意象”进行了分解,然后再组合成一首美好的抒情诗。
第三首《咏崂山》“崂山”与“道士”,属象象结合,也称意象并置或复合意象。在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选用了意象铺陈的手法,将山中独立的意境,先拆解成了单个意象后进行还原,营造了一种新的语境,产生了新的张力。后两句在许峰老师的笔下又被直接抒情化。使这首诗的格调充满清新鲜活的美感。诗歌中的崂山道士,是修道中人,但过着神仙般的目子和有着诗情画意的灵魂,使人对崂山有一种心怀的向往,这体现出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方寸老师的解读非常有味道,由崂山道士联想到了啤酒,也将这首诗,赋予了人间的烟火味。
第四首《咏千山》是由多个意象组成磅礴的画面:“黑土”“明珠”“山”“飞禽”“走兽”“香梨”“花海”“云”“王母”都是属象的范围,这些人文或自然景观,产生了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镜头式画面,产生美好的意境,直接升华了主题:“羡煞王母也思凡。”
六、跨越时空的对话
许峰老师的诗歌创作结合了时代特色和审美需求,有意识地将形与意进行镜头式的组合,使当前时空与历史时空形成了时空的对接和交融关系。他的表达方式,通过个体的感悟、知识与情景的对话与兼融,对传统文化进行吸收利用,而达到或产生出历史时空与时代风貌融合的新诗体,所以被很多知名学者“誉为诗歌世界里的第三条路!”
许峰诗歌研究院的同题诗,也全都以他的诗歌创作为范本,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从前面同题诗的发布和他的诗歌单发量来看,社会反响非常强烈,许院这些带着民族精神的诗歌,非常受人民群众的欢迎。他的新作《叹炮筒树》,短短两天就接近四十万的阅读量,留言、点赞、打赏再创新高。这期的同题诗,正在端午节。众所周知,端午节又称诗人节,所以我们选择了许峰老师的诗《祭屈翁》为范式,以对一代诗神、诗祖进行纪念,笔者也在许峰老师的诗后进行了跟帖,读者朋友们如有兴趣,也可留言、评论、跟帖和雅正:
祭屈翁
文/许峰
题记:辛丑端午节广东惠州一早天落蒙蒙细雨,有此一吟:
深穹哀丝落苍茫,似是天公祭汨江。
只待红日破云出,屈翁欣慰看朝阳。
一一辛丑端午节于惠州
屈子魂
文/邹中海
荆楚出人杰,汩罗有诗神。
抱石遗国恨,托起中华魂!
两岸皆青翠,三地庆月明。
龙舟千帆发,一河连古今。
古人也见今时月,今月年年照古人。
万条河流齐奋进,屈子昂立天地中。
人生代代犹如此,代代人生祭屈翁!
江水流光凌云志,浪花朵朵听回声。
姓屈有屈而不屈,脊梁挺起无纤尘。
空里流霜千年至,汀上白沙焕成新。
华夏版图大一统,天上亮了东方红。
碧水蓝天相映照,河旁高楼立于林。
强风扫去阴暗影,倒影灯光胜月明。
水波泛起相思恋,独留鼓点敬与君。
此时相望不需问,年年韶华成盛文。
朝夕必争光亦度,日日水波奏乐音。
万般变化魂不变,龙的传人代代承。
一一写于2024 年6 月9日端午前日
许峰老师是当代诗人集中华古典诗词精华元素的大成者,他的诗歌承接了屈原、陶渊明、杜工部、陆游等人的特点,为人则有贺知章、欧阳修、苏轼等人的高洁。他的人品,是时下少数能经得起人们评论、考量和检阅的;他的诗歌,也是能经得起义理义据等理论推敲的,所以其价值不可低估。下一章节,我们再讲一讲的“隔“与“不隔“的理论依据和他的人文素养,请持续关注!(笔者为资深评论家、许峰诗歌研究院院长!)
诗人简介:许峰,1957年3月30日出生于湖北省蕲春县檀林镇界岭村一个农民家庭,1974年高中毕业后当过小学民办教师、大队团支书、党支部副书记。1976年12月入伍到兰州军区,历任战士、连队文书、团宣传股战士报道员、营部书记,师、军、军区司令部新闻干事,其间在解放军报社学习,当见习编辑一年,随军赴云南老山前线轮战半年,是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首届毕业学员。1988年年底,调广州军区某集团军宣传处任新闻干事。1993年转业,历任广东省惠州市委组织部科员、副科长、科长,市委督查办主任、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兼督查办主任,市委副秘书长兼督查办主任。在部队18年从事新闻工作15年,自己独作和与人合作发表新闻、言论、诗歌、报告文学等作品1000余篇,其中110余篇获得兰州军区、广州军区和有关新闻媒体优秀作品奖。许峰的事迹曾以“我就是我”为题,被编入《军旅新闻方阵——全军优秀新闻干部风采录》一书,结集出版了《武都路133号》(报告文学集)、《留在绿色军营的记忆》(通讯集)《许峰获奖新闻作品选》《咏物悟道100首》(诗集)《中国百座名山题咏》诗集)《四季如歌》(组诗集)《许峰诗论》七本书。
编辑•迅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