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中国父母有个典型特点,如果你和他们分享快乐,那你的快乐也会迅速消失;而如果你倾诉烦恼,而你的烦恼则会立即翻倍。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童年是一段美好的时光,父母是自己避风的港湾,也人性当中最温暖的地方。可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父母既非圣贤,难免有很多的过错,这些对快乐的压抑,对烦恼的过度放大或许是祖辈留下来的习惯,延续到下一代身上,而不自知。

有些父母带给孩子的是爱和尊重,孩子会在父母的关爱下健康成长;而有些父母则或多或少会给孩子带来内疚、恐惧、自卑这些负面情绪,伤害孩子的价值感和认同感。我们通常把这类给孩子带来负面情绪的家庭称为有毒的父母,通常他们有以下三种类型。

幼儿型父母

在我们的常识当中,孩子应该是被抚育、被关爱的对象,需要满足孩子的物质与情感需求,然而幼儿型父母,却需要孩子来照顾他们,特别情感的照顾。

最常见的就是那些失意的父母,自己没有上过大学,一定要让孩子考上大学,自己不懂绘画,却让孩子成为画家;自己不懂音乐,却让孩子成为音乐家。

这些父母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父母老了,这辈子已经到头了,未来全靠你们了。我们常见的口头禅就是:我做这些不都是为了你们吗?

你会发现这些父母,如果孩子成绩好,或者绘画、音乐拿到奖项,逢人就会往自己脸上贴金;相反,如果孩子没有做出自己理想中的成绩,则会把怨气迁怒到孩子身上。

他们是永远都长不大的父母,所有的尊严与地位都需要别人赐予。

结婚的时候希望从配偶身上索取,有了孩子之后则会想着从孩子身上索取。

没有住上大房子是老公没能耐,没能去北京定居,是孩子没能耐。

幼儿型父母,总希望别人成就自己,有个好老公,有个成器的孩子。总是希望从他人那儿索取他所需要的,更习惯依赖别人照顾他们,而很少自己努力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这类父母就是典型的欲望无底洞,今天的愿望是让你成就他的音乐梦想,明天的愿望就是成为他生活的救星。

操控型父母

这类父母希望孩子永远都不要独立生活,永远都在他们的操控当中,如果孩子脱离掌控,他们会感觉到极度痛苦,仿佛失去了生活的意义。

这类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会用各种方式去操控他们。比如用克扣零花钱方式控制孩子做家务,限制孩子玩耍时间来惩罚孩子对自己的忤逆,甚至有些父母会利用眼泪改变孩子的想法。

之前大学的时候和一位同学聊天,发现他对地理类的内容特别感兴趣,甚至拿着相机,拍摄各种地貌的照片投递给《国家地理》杂志。他之所以来到机械学院学机械设计,完全是听从父母的安排,因为父母是某机械厂的员工,希望孩子未来能回去接他们的班,为此父母能够声泪俱下,劝孩子放弃梦想。

我们常把这类的孩子叫做“妈宝”,上大学报专业,听父母的;找工作、谈恋爱,听父母的;甚至在哪儿买房,哪天领证,哪天办婚礼,要不要小孩等都要听父母的安排,自己完全活成了提线木偶。

虐待型父母

这类父母典型特征就是不停打压、批评教育孩子,甚至会侮辱孩子的外表、智力,甚至作为人的价值。

最为典型的就是:“我怎么生出你这么一个没有出息的孩子”,“你笨成这样,吃施都赶不上热乎的”“不知道生下来你这么玩意儿有什么用”。

他们会在一件小事上翻来覆去唠叨,把你以前出丑的事反复提起。

在网上见过一个段子,父母对孩子成绩的反馈:

如果不及格,妈妈:不要说是我生的;

考了60分,妈妈:就这么几分高兴个P;

考了70分,妈妈:倒数羞不羞;

考了80分,妈妈:连平均分都不到;

考了90分,妈妈:太差了;

考了95分,妈妈:这次考试题目太简单了;

考了98分,妈妈:你看看人家100分;

考了100分,妈妈:看你下次还有没有。

为什么这些父母不能给予孩子正向、积极的鼓励呢?有些父母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孩子如果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就会有极强的挫败感,然后把怒火发泄到孩子身上。有些完全是为了在孩子身上找到优越感,把孩子的缺陷无限放大,然后通过打压孩子的方式获得快感。

不可否认,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工作压力,家庭矛盾,对社会的不满等都会让这些父母想要找到一个发泄情绪的出口,而孩子又是家庭当中最为弱势的个体,所以所有的不满情绪,甚至暴力都会发泄到孩子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这样的父母在一起,孩子毫无安全感,你永远都不知道他们从哪儿窝了一肚子火,突然回家就爆发了。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长大以后很难信任别人,对身边的人充满戒备,无法和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凡事往坏里想,一生都活在恐惧之中。

面对幼儿型、操控型、虐待型父母,我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成年人的世界观已经成型,犹如钢铁一般坚硬,不要尝试改变他们,远离这种有毒的家庭。高考不仅仅是一场重要的考试,也是一次成人礼,从这一天起,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城市,自己喜欢的专业,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

很多人第一感觉是没有足够的经济保障,我拿自己为例,利用助学贷款完成了学业。学生时期,看着这些贷款确实是一大笔负担,但是当自己毕业之后,由于通胀等因素,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能够还清所有贷款。

只有经济的独立,才能完成对有毒家庭的逃离。经济独立是第一步,情感的疏离,摆脱控制是第二步,不要被情感绑架,建立彼此的边界,刷新自己的人生。

如果你不能打破这种有毒的氛围,这种家庭模式还会连续几代人往下传递,曾经的子女变成父母,接着伤害下一代。我们常说“媳妇熬成婆”,不要期望受害者未来能够同情下一代受害者,有可能还会变本加厉。

大学不是高中,不需要监狱一般的生活,像个提线木偶一样反复刷题。

大学是另一段人生的起点,需要我们轻装前行,探索未来,扩大认知,而不能因为过往的桎梏,陷入泥潭当中,无法挣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