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端午安康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大众印象里的端午节源于纪念屈原,其实早在春秋之前,端午节是一个祛病防疫的节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时值仲夏,天气湿热,“五毒”(蛇、蝎、蜈蚣、壁虎、蟾蜍)出没活跃,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谓“五毒并出”,也是容易发生疫疾流行的季节。因此,端午节的主要民俗大多围绕驱毒辟邪、卫生健康等目的而来,民俗学者高巍指出,“端午实在可算是传统的医药卫生节,或者健康防疫日,是人民群众与疾病、毒虫做斗争的节日”。

古人过端午,往往以驱邪禳毒却病灾为宗旨。流传至今的民俗之一就是挂艾草、菖蒲,由于艾草和菖蒲都是中药,其散发的气味可驱散蚊虫,净化环境,因而衍生出“禳毒辟邪”的含义。此外还有蓄兰沐浴,古人用的兰是指中药佩兰,可煎水沐浴,起到化湿、解暑的作用,对某些皮肤病也有一定效果。不仅如此,使用雄黄也是古人防疫的一种方式,《本草纲目》记录雄黄具有解虫蛇毒、燥湿、杀虫祛痰功效,大人喝雄黄酒,小孩就用雄黄涂到额头或其他部位,用以辟邪防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平安度过端午,古人将各种防治未病的方法融入习俗,发挥中草药优势用以避暑消灾,民俗代代相传,也在无形中强化了人们的防疫观念,为后世积累了丰富的防疫实践经验。尽管古人的方法受制于当下的医疗条件,且当今社会对于传染病的研究日新月异,流行病出现难以避免,但树立防患于未然的意识,注意环境与个人卫生,是跨越时代也适用的保健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归当下,端午前后气温上升,潮湿闷热,更要重点关注下列疾病:

手足口病

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夏季高发,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极少数重症病例可导致死亡。其重要的传播方式是密切接触,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洗漱用品、贴身用物、玩具、食具以及床上用品等都可引起感染;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用污染的食物亦可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口腔内疼痛和皮疹,在手、足、臀、膝部出现丘疹、疤疹。

预防措施

1. 为婴幼儿接种手足口病疫苗。

2. 注意家庭环境卫生,勤通风、勤洗手、勤晒衣被、喝开水、吃熟食。

3. 留意孩子口腔、手、足、臀部等部位是否有皮疹,如有则尽早就医。

4. 患手足口病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

疱疹性咽峡炎

由肠道病毒感染引发,可直接经由肠道、呼吸道传播,也可间接经污染的手、食品、衣服、用具等传播,临床特征为突发的发热和咽痛,咽部充血,在软腭的后部、咽、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周围有特征性的水疱疹或白色丘疹(淋巴结节)。还会出现流涎、拒食、呕吐等症状。

预防措施

1. 接种手足口病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导致的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2.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

3. 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回家勤洗手,做好防护措施。

4. 注意保持室内清洁和空气流通,加强日常锻炼。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学龄前儿童和青壮年人群尤为易感,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以结肠溃疡性、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理改变。临床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畏寒、发热、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全身酸痛)、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由于直肠及肛门括约肌受炎症刺激引起的大便紧迫感,但排便困难。)及粘液脓血便等。

预防措施

1. 目前暂无有效疫苗,预防手段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避免与患者或带菌者接触,做好消化道隔离。

2. 开展“三管一灭”:搞好饮食、水源、粪便的管理,消灭苍蝇。

3. 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增强免疫力。

4. 注意生活卫生,饭前便后最好用肥皂洗手,并用流水冲洗干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季常见流行病还有很多,不同的传染病治疗方式不同,但是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似的。时值端午节,卫康士提醒大家,在开心过节之余,也要注意做好预防工作,强化防疫意识,拥抱健康生活。

部分资料来源:百度健康医典

 @全体读者,端午安康!夏季常见传染病预防小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全体读者,端午安康!夏季常见传染病预防小知识

添加药学瞭望管理员

进入学术交流群

《药学瞭望》征稿邀请

01.投稿内容

征稿内容不限于:研究进展、团队科研成果、临床用药经验分享、典型病例解读、疾病诊治经验、人文故事等

02.联系人

投稿 | 学术报道 | 合作

投稿联系人:刘老师 15201320201(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contact@siri.ntes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