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总是逃避羞耻感,你很难看到真正需要被帮助的部分。

一种感受能够被修通的前提就是,重新去体验这种感受。比如,我觉得当众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是羞耻的。如果我总是逃避这种羞耻感,那么我可能永远都不会当众表达自己的看法,我也将很难看到自己真正需要被帮助的部分。

如果我直面羞耻感体验,忍受着这种感觉当众表达自己的看法,我终将发现羞耻感只是我自己的体验。于是,我将有更多的勇气和热情当众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另外一种情况是,行为本身不符合社会大众的期待,所有人都以此为耻。但是个体本身无法克制这一行为,那么他将更难看到需要帮助的部分。

羞耻感背后是什么?

羞耻感背后是什么?

未修通的体验

羞耻感背后是一种未修通的体验,是一种冲突、矛盾和内耗。修通羞耻感,不是让你“感觉不到羞耻”,而是能够在认知、情绪、意志、信念等各个层面达成一致。如果一个行为指向一个单纯的惩罚,那么这个行为本身就会被体验为未修通的羞耻感。

所谓未修通的羞耻感,就是说我知道(认知)这个行为可能是羞耻的,但是我忍不住要去做这件事,其背后的动机是寻求掌控。另外一种情况是,这个行为本身符合公序良俗,只是让我产生了羞耻感体验(情绪),所以阻止了我去做这件事。

你真正需要帮助的部分

羞耻感背后是你真正需要帮助的部分,也就是你未修通的那部分。站在认知和情绪两个面向来分析时,如果你认识到它是羞耻的,但是情绪上无法克制这一行为时,那么需要帮助的部分就是你的情绪;如果行为本身并不违背公序良俗,但是情感上体验为羞耻感,那么需要帮助的就是你的认知面向。

如果你试图强化你的认知,或者压抑你的体验,那么你真正需要帮助的部分就会被忽视。当你的做法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你可能仍然觉得是自己的努力不够,实际上是你没有帮助到自己真正需要帮助的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