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迎来天地浊气最盛的五毒月以及九毒日。民间自古就有五毒月百病泛滥之说,所以才叫“毒月”,午月,五行属火,此时阳气达到最旺,火旺至极,阳气外散,内里虚弱,所以不适合进行泄耗性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雨季就要到了,气温高,空气潮湿,气压低,流通不畅,湿热之邪较盛,一旦这股湿热阻滞气血经脉,身体就会受阻,气血不足,浊邪停滞,而且此时外界的蛇虫鼠蚁以及细菌病毒都多了起来,更要注意一些传染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而民间有很多在端午时节在门上插艾草,喝雄黄酒,泡艾草浴等,都是用来提高身体抵御外邪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五毒月中,我们要着重注意九毒日,这九天是伤身损气耗精元的日子,分别为:

初毒日:五月初五(阳历6月22日)/五月初六(阳历6月23日)/五月初七(阳历6月24日);

中毒日:五月十五(阳历7月2日)/五月十六(阳历7月3日)/五月十七(阳历7月4日);

末毒日:五月廿五(阳历7月12日)/五月廿六(阳历7月13日)/五月廿七(阳历7月14日)。

从下周的端午开始,我们就要注意养护身体了,在养生方面,五毒一般指的是身体中的寒毒,水毒,湿毒,痰毒和血毒。我们想要过好五毒月,排毒防毒,也可以从这五毒方面来下手调理身体。

第一件事:排寒毒——多晒太阳

夏季比起以往各个季节,其实更容易身体受寒,夏季我们皮肤毛孔大开,外界的一些贼风,空调吹出来的冷气,以及我们为了解暑降温吃的冰西瓜,冰啤酒,冷饮雪糕等,都带着过重的寒气,来到我们的体内,不知不觉,身体就会积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一般我们光往里进寒,从没想过为身体排寒,身体积寒久了,平时很容易有个头疼脑热,咳嗽气喘等等,关节也容易疼,脾胃还容易不舒服,这些都是寒毒在体内作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可以趁着阳气最旺的五毒月,帮助身体排寒,其实排寒很简单,我们多亲近太阳,阳气是寒毒的克星,想要我们体内的寒毒少,那么阳气一定要足。

太阳是天之阳,是世间最大的阳气来源,善加利用阳光是排寒气的窍门,借天地宇宙之力驱除自身的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上是阳气升发的时候,万物随着太阳的升起开始苏醒,我们早上可以等太阳升起后,站在阳光下晨练,不要害怕晒黑,也不要怕晒太阳流汗不舒服,这对身体积寒的人来说,是排寒的最佳时期。

夏季属火,对应五脏属心,夏季每个人都心火旺盛,很容易出汗,这个汗都是心火逼出来的,排毒的作用也最大,其中就会包括了寒毒,对于体寒的人来说,多晒晒太阳,就能把陈年的积寒排出来,何乐而不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晒完太阳要注意,不要上来就吹空调,否则寒气会顺着我们打开的毛孔又侵入进去,等于白费劲,且本来要排出来的寒气又被逼回去了,那寒气反而会走的更深。

第二件事:祛水毒——常用艾草

水毒顾名思义,和水有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觉,夏季我们更容易水肿,我自己就是,每天早上起床都感觉自己肿肿的,尤其是眼睛,脸部和小腿,感觉像是泡发了一样,这就是我们身体脾胃转化水液的能力比较差,大部分没有转变成身体所需的津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季非常炎热,大家喝水也多,喝多了的水转化不成有用的津液,也不能被完全代谢出去,就会变成水毒积在身体中了。

这和我们脾胃有很大关系,脾胃是可以转化有用的津液气血,也可以代谢水液,所以咱们经常水肿,水毒比较深的朋友,可以在夏季暖暖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件事:祛湿毒——常吃茯苓

进入夏季,尤其后面进入到五毒月中,我们的体感就是一个湿,各处都潮乎乎的,被子,床单,沙发,感觉就像是泡在水里一样,湿气一重,我们皮肤容易瘙痒过敏,精神容易倦怠,身心俱疲,总是很累,身上像是拖着沙袋一样,很沉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湿气还不会好好在身体里待着,还会和体内的寒、热、痰等相互勾结,结合变成寒湿,湿热或是痰湿。遇到这些,很多人就不知道该如何祛湿毒了。

分享一样祛湿的好东西,无论是寒湿,湿热还是痰湿都能用,它就是茯苓,而且茯苓不光利水渗湿,还有健脾之效,这是不可多得的,脾胃好了,水湿才能更好代谢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俗话说“一两茯苓一两金”。茯苓自古被赞誉为“四时神药”,历史悠久,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被列为上品。我们常用的祛湿毒茯苓是白茯苓哦,味甘,淡,性平,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它祛湿的效果,是通过健脾肺而实现的,可以驱邪,扶正,利水而不伤正气,这个特别难得,也就是说茯苓可以区分我们身体有用的津液和无用的湿毒,只是单纯把湿毒排出去,不用担心损伤有用的津液哦。

且茯苓吃起来也没什么味道,可以和很多食材进行搭配,比如夏季可以多煮一些养心安神,祛湿健脾的茯苓莲子红枣粥来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段时间,莲子也渐渐上市了,和茯苓同煮,滋补养神,很适合五毒月食用。准备糯米150克,红枣10颗,莲子50克,冰糖适量,茯苓适量。

糯米提前浸泡,淘洗干净,放到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转小火慢煮20分钟,煮至米粒开花,红枣泡软,莲子,茯苓冲洗干净,然后一起加入煮开的糯米中,继续煮20分钟,等到莲子煮软,米粒开花,加点冰糖搅拌均匀即可食用。(糯米煮出来更粘稠,更香,若是消化比较差的可以用小米或是大米代替糯米哦)

第四件事:化痰毒——用温胆汤

除了湿毒外,还有一种痰毒也是非常难以祛除的,如果体内的湿气长时间堆积没有及时清理掉,就会形成瘀堵潴留,就会形成另一种更严重的状态——痰湿。

像是很多人说自己喝口凉水都长肉,大概率就是和痰湿有关,这种痰不是那种我们产生于肺部,咳嗽出来的有形之痰,而是因为水液代谢障碍产生,符合秽浊、黏滞、稠厚特征的产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是咱们爱吃冷饮甜食,久坐不动,喜欢喝酒,吃的肥甘厚腻的人,都容易生痰湿,它的危害很大,像是三高就很喜欢痰湿体质,一些结节,肿瘤也都喜欢痰湿体质。

咱们化痰湿化痰毒,可以试试这个标本兼治的方子,温胆汤,它也是个不错的方子,无论湿寒,湿热还是痰湿都能用,重点在于化痰。

由茯苓30克,半夏6克,枳实6克,炙甘草6克,陈皮6克,竹茹6克组成,其中枳实破气,把我们体内痰浊瘀阻的状态给打破掉,把我们胆胃的气机打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半夏主化痰祛湿,陈皮主化湿理气,把一些痰浊痰毒往下推动,接着要靠茯苓和竹茹发挥作用,茯苓利水渗湿,竹茹清热化痰,等到半夏陈皮把痰毒化成容易排出的湿毒时,就可以通过茯苓和竹茹,一鼓作气从我们的二便中排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的灸甘草,像是和事佬一样,辅佐上面的草本,加上它还是健脾的哦,能保护我们的脾胃。

这个温胆汤,可以通降我们的胃气,疏解肝胆之郁,温阳行气,祛湿化痰,调畅全身的气机,对睡眠也有帮助。

第五件事:排血毒——吃点山楂

还有一种毒素,是中老年人最担忧的,就是血毒,我们身体的血管到老了很容易堵塞,其实可以把血管比作是水管,血液比作是水流,用的时间久了,一些垃圾都容易堵在管道里,如果一直没有疏通,后面水流也下不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的气血也是,血毒其实就是堵在我们身体中的淤血,废血,这些东西堵在我们的血管里,那么身体能舒服的了吗?我们闻风丧胆的各种血栓,也都是堵塞。

所以五毒月排血毒是十分有必要,排血毒重点在于活血化瘀,有一种小果子,效果非常不错,就是山楂,行气活血,很多人对于山楂的认识还停留在消滞方面,其实它活血化瘀的本领也不差,而且酸酸的,味道也不差,很多人都能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咱们活血化瘀,可以把山楂和肉桂同煮,山楂肉桂茶,准备10克的山楂和6克的肉桂,洗净后加水熬煮,开锅后加入30克的红糖继续熬煮,饮用的时候过滤掉内部残渣,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注脾胃合

学点咱老百姓用得上的健康知识~

图文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原著版权,本号只作喜好分享,若涉及版权,敬请及时私信或者留言给我,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保存后扫一扫

150-----1077-----393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