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常见丝子寄生,你知道该如何防治吗?

刘少丹等

菟丝子为旋花科丝子属一年生草本寄生植物,依靠茎蔓攀爬依附寄主植物后,在接触部位长出尖刺,戳入寄主当年生枝条韧皮部,吸取营养,造成寄主叶片黄化、当年生枝条表皮逐渐枯死,最终成为弱苗和死苗。

2020年,洛阳国际牡丹园在园内小叶女贞上发现寄生菟丝子,2021年发现小叶女贞旁的6株牡丹被菟丝子寄生,2022年被菟丝子寄生的牡丹增加至54株,侵害范围呈快速扩大趋势,造成连片的牡丹叶片黄化、早衰,部分10年生以上的大株牡丹枝条干枯、病害加重,对牡丹生长构成严重威胁。为此,2022年园区进行了菟丝子生长发育及危害观察,并对被菟丝子寄生的牡丹进行了分组防治试验,探索防治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牡丹被菟丝子寄生后叶片黄化

菟丝子最主要的繁殖方式是种子繁殖,种子萌发后,长出细长的茎,3天就能缠绕住寄主,再过10日左右,吸器就深入牡丹当年生枝条,建立寄生关系,吸取寄主营养而生长。菟丝子从茎下部逐渐向上现蕾、开花、结果、成熟。从种子萌发到成熟结子只需90天。菟丝子种子小而多,在土壤中可保持活力3年以上,在条件适宜时萌发,传播容易,极难彻底清除。

春季防治

试验材料4种除草剂:48% 仲丁灵、33%二甲戊灵、86% 乙草胺、96% 异丙甲草胺,春季防治丝子种子、8号花盆、喷壶。

试验方法2022年春季(4月)在洛阳国际牡丹园内进行试验。盆内以草炭土为基质,播种菟丝子种子,每盆约100粒,播种深度2厘米。设5个处理:48% 仲丁灵乳油500倍液,喷施1次;33% 二甲戊灵乳油200倍液,喷施1次;86%乙草胺乳油500倍液,喷施1次;96% 异丙甲草胺300倍液,喷施1次;清水,喷施1次。

播种后,每隔1天喷药1次。每盆喷30毫升药剂溶液,量筒称量后装入小瓶,一瓶即为一盆的用药量。各处理用专用喷雾设备,避免交又影响药效。

观察记录喷药后每隔7天观察记录菟丝子的出苗数量,计算防除效果(% )=(对照组出苗数-处理组出苗数)/对照组出苗数×100% 。

防治结果由不同除草剂对菟丝子种子出苗的抑制效果可知,春季喷施86% 乙草胺乳油500倍液和96% 异丙甲草胺300倍液可以较好地抑制菟丝子种子的萌发。

夏季防治

试验材料4种除草剂:仲丁灵、二甲戊灵、草甘膦异丙胺盐、鲁保一号,被丝子寄生的牡丹枝条,喷壶。

试验方法2022年夏季(7~8月)在洛阳国际牡丹园的国内牡丹种苗圃进行。设5个处理:48%仲丁灵500倍液,喷施1次;33% 二甲戊灵120倍液,喷施1次;30% 草甘麟异丙胺盐水剂800倍液,喷施1次;鲁保一号50倍液,每隔7天喷1次,连喷2次;清水,喷施1次。每个处理喷施50个被寄生的牡丹当年生枝条。

在7、8月温湿度适宜时,开始喷施药剂。选择阴天进行,严格按照设计浓度均匀喷施,喷药后48小时无降雨。喷施药剂不摘除菟丝子藤蔓,以免影响药物传导。各处理用专用喷雾设备避免交叉影响药效。

观察记录施药前调查菟丝子发生情况,选择情况较均匀一致的植株,每个处理的50个喷药枝条挂上标签并做好标记,施药后在10天、20天、30天各调查1次,观察和记录丝子藤蔓死亡率,记录存活的藤茎(茎尖)数量,计算防除效果(% )=(对照组存活藤茎数-处理组存活藤茎数)/对照组存活藤茎数×100% 。

观察记录对牡丹的药害分级:无药害,牡丹枝叶无症状;轻度药害,枝叶轻度发黄,轻微影响牡丹生长;明显药害,部分叶片褐化脱落,秋季发生早衰;高度药害,大部分叶片褐化脱落,枝杆干枯,牡丹植株出现早衰或死亡。

防治结果试验药剂具内吸传导作用,施药后30天对丝子均有一定的防除效果。仲丁灵施药后30天防效达52% ,产生轻度药害;二甲戊灵施药后30天防效达到56% ,产生轻度药害;草甘麟异丙胺盐施药后30天防效达到66%,产生明显药害;鲁保一号施药后30天防效达到18% ,无药害。

表1春季不同除草剂对丝子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不同除草剂对丝子防治的抑制效果可知,48% 仲丁灵500倍液和33% 二甲戊灵12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且对牡丹生长影响较小,可配合鲁保一号50倍液进行长期综合防治。

表2夏季不同除草剂对寄生菟丝子的防治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与讨论

通过在丝子寄生牡丹各发生时期进行不同药剂喷施试验,结果表明:春季喷施乙草胺和异丙甲草胺可较好地抑制苑丝子种子萌发,注意药剂尽量喷施在土壤表面,避免喷到牡丹植株上;夏季喷施仲丁灵、二甲戊灵防治效果较好,对牡丹产生轻度药害,可配合鲁保一号进行长期综合防治,能有效抑制苑丝子蔓延。

丝子的综合防治是一项持续性工作,日常管理时应注意,调入种苗、种子须持有调出地植检部门出具的调运检疫证书,严格检验从疫区来的所有种苗、种子。引入苗木时重视丝子的检疫,肉眼或借助放大镜检查牡丹枝条有无菟丝子缠绕,种苗包装底层碎屑中有无菟丝子茎丝或种子等。丝子发生量较少时,可人工摘除甚至剪除被寄生枝干,并进行销毁。一次清除不净,可多清理几次,一般需坚持3年以上才能彻底消除危害。丝子种子未成熟前,可人工摘除清理种子,集中销毁,杜绝传播源头。春季丝子种子萌发期前,对土壤喷施乙草胺和异丙甲草胺,抑制种子萌发量,同时中耕除草,除掉菟丝子幼苗借以攀附和寄生的杂草。若丝子已缠绕上牡丹枝条,可喷施仲丁灵、二甲戊灵、鲁保一号等除草剂,药液中可添加增效剂类药物,长期防治时,多种药剂交叉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入冬前对土壤进行深翻,将丝子种子翻入土中深埋,减少次年发生量。对发生过疫情的地块及周围植物加强巡查,把丝子消灭在侵入初期,防止大面积扩散,以免造成更大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