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技、文化、酒文旅融合,带动仰韶走“豫酒转型发展”道路,深化品牌全国化进程。

“但惜芒种日,此亦煮酒时”。芒种已过,端午将近,此时河南的小麦收获已经进入尾声,新小麦将在曲房开启崭新的生命。

6月6日,河南省渑池县仙门山青翠似黛,延续“弘文化·传技艺·强品质”主题,“第三届中国酒曲文化与科技大会”如约在此举办。

这场由中国酒业协会主办,河南省豫酒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支持,仰韶酒业集团承办的酒曲盛会,自2022年至今已是仰韶三年的老友了。

同期举行的《制曲师》教材编写启动会,齐聚酒业专家、酿酒大师与文化学者,他们为解酒曲的“前世”之谜和当下的标准化建设建言献策。

延续了7000年的仰韶酒韵,在中国酒业科技时代大放异彩。

麯长酒远 麯高酒香

2021年,在渑池县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中,仰韶文化中期的晚期小口尖底瓶样品中检测出曲蘖残留物,考古团队认为这很可能是仰韶时期以黍、粟、水稻等谷物为原料制作的发酵酒。

中国酒曲的历史,与仰韶文化密不可分,仰韶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书玉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介绍,在世界生物发酵领域中,没有任何一种生产方式比中国白酒更复杂,堪称世界之最。

这样的论断,与酒曲密切相关,酒曲是中国白酒“天人合一”酿造哲学的精华所在。制曲既高度依赖于环境、气候与微生物,又受人工酿酒技艺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岩

著名酿酒专家,江南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岩表示,大曲未来的发展前景,便是从经验走向标准化、精准化、可控化。

去年,中国酒曲研究院在第二届中国酒曲文化与科技大会期间成立。随后的一年间,研究院凸显对“制曲”乃至中国白酒品质化表达体系的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素娜

河南仰韶酒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韩素娜介绍,研究院深入现代创新技艺,把“风味物质组成”“食品安全指标控制”等做到精准可控,为科学酿造打下坚实的基础保障。

不只是可控,更要深入技术化、达成标准化。在本次大会期间,中国酒业协会正式启动《制曲师》培训教材编写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五九

中国酿酒大师、教授级高工、中国食品工业研究院原副院长张五九强调“要重视实践的总结”。

期间,《制曲师》教材编写启动会在河南仙门山召开。大到酒曲的历史、典籍、基本原理,细到12种主流香型及其他类型白酒的曲、制曲工艺及使用方法,乃至酒曲的生态、微生物等前沿科学技术创新,此书都有涉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经验转化为“白纸黑字”,《制曲师》教材将制曲的文化、教育与科研融为一体,堪称酒曲届的“百科全书”。仰韶与中国酒曲研究院作为试点,以此书遥敬中国白酒发展的萌芽时代。

仰韶承载的不仅是中国酒曲的历史,华夏文明的自信,也是继往开来的前景。仰韶助推中国酒业品质的提升、技艺的创新,在中国酒曲发展史上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山水仙门,仰韶的酒文旅融合之路

在仰韶的全国化“征程”中,科技质量与酒文旅两极齐头并进。酒曲大会连续三届选在仙门山举办,也正归因于此。

河南仙门山位于渑池县北部,最高海拔1347米。山内溪流交错、光照降水充足,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为酿酒的微生物发酵提供了有利环境。

这里将自然奇景与仰韶文化充分融合,并围绕酒业和酒文化进行特色产业链的延伸,互为承辅、相得益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仰韶设立了科学的“一庄五园”项目。以仰韶酒庄为核心,仰韶酿酒工业园区、仰韶仙门山洞藏园区等为补充,系统呈现了一瓶酒从原粮、酿藏再到包装的脉络。

仰韶酒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建光曾表示,随着消费的迭代升级,仰韶酒业也在不断寻找适应新时代、推动产业向前发展的创新驱动力。

白酒、文化、旅游三产合一,是头部酒企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自“一庄五园”项目建成以来,仰韶便依托文化与自然禀赋演绎“依山傍水、以酒为媒”的高质量发展新形态,将“文化圣地 大美仰韶”这一品牌名片擦得更亮,叫得更响。酒文旅融合也将成为仰韶的重要增长极,成为助推仰韶全国化发展战略的“金字招牌”。

以第三届中国酒曲文化与科技大会为契机,酒界共商,挖掘白酒酒曲科创与文创的潜力和未来,中国酒曲对历史的回眸、对未来的期许清晰可见。

科技、文化加之酒文旅融合,也是带动仰韶走“豫酒转型发展”道路的活力源泉。深化品牌全国化进程、助力白酒高质量发展,仰韶仍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