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

第4届中国大学生

长短兵锦标赛刚刚结束

华师健儿获得11金7银8铜

他们来自体育科学学院

少林健康与科学研究中心

一起来看看他们如何做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体育科学学院少林健康与科学研究中心,是一所汇聚华师学术力量和中国嵩山少林寺文化底蕴的科研机构。在刚刚结束的第4届中国大学生长短兵锦标赛中,华师获奖学生多来自该中心。

自2021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以来,中心便致力于推进以中国嵩山少林寺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标准化,并持续对少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传统体育在生命科学与健康领域中的应用进行实践探索与相关研究。师从我国著名体育社会学家卢元镇教授、出身武学世家的马廉祯教授,是体育科学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带头人,同时也是少林健康与科学研究中心负责人。马廉祯表示:“中心虽然只挂一个牌子,但其实有三重身份。”

第一重身份是少林寺的战略合作机构,中心从文献、科研和实践三大层面发力,将以武艺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呈现结构性的保留,积极促进少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第二重身份是华南师范大学儿童青少年体育科普基地(国家级)的一部分,作为国家级科普基地的延伸,中心担任起宣传和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和发展的角色。值得一提的是,中心收藏众多武术瑰宝,既为科普工作提供底气,也有利于拓展科普维度。而中心的最后一重身份则是民族传统体育学的下设机构,为学科发展提供深厚的科研支撑,并培养出许多优秀人才。

文献众多

兵器云集

研究中心躬身入局

以数字技术助力传统武艺发展

多元藏品 尖端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与少林寺藏经阁(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合作,散落的文献得以系统性地整理。这为我们梳理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脉络,传承少林文化,承担历史责任,起到重要作用。”据介绍,中心当前馆藏约2万册专业图书,其中还包括一大批由中国古代武艺文献整理汇集而成的文献丛书,包括《中国古代武艺珍本丛编》《中华射典》《武术大典》等。

其中《中国古代武艺珍本丛编》《中华射典》等书籍是马廉祯亲自带领中心成员参与编辑而成的。他们通过文献阅读汇编方法,从全国各地甚至海外搜集资料,触摸中国古代武艺遗存至今的文化精华,点点拾慧补全中华武艺的历史脉络。中心的设立,让中国古代武艺资料得以逐步完善,并以华南地区为中心向外扩散,链接多项海外相关资源,极大程度上为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便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心还收藏了百余件明清乃至近代的兵器藏品与标本,这些藏品不仅为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充足的教具,也为我国民族武艺的传承发展提供不可多得的历史见证。在众多藏品中,值得一提的是抗战大刀和錾刻乌兹钢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中心收藏有若干把在中国近代民族解放斗争中,我国军民所熟知的大刀,其中包括全尺寸仿制的29军大刀队大刀。在以枪炮为绝对主导的现代战争中,这种源于冷兵器时代的单刃砍刀发挥了意料之外的战术作用,也铸就了一段值得铭记的民族记忆。《大刀进行曲》响彻大江南北,唱颂着中国人不屈不挠的铮铮铁骨。而这其中,又以“破锋八刀”最为知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破锋八刀,亦称破锋刀,是一门结合了传统刀剑技法与西北军白刃战术的军用武艺,1925年由马廉祯的祖父马凤图在张家口创立。它旨在将古典武艺与现代军事需求相结合,形成适应现代战场的白刃战技术体系。这一体系不仅继承了古典武术的精髓,还吸纳了现代战争的实践经验,尤其在抗战期间,对提振民族士气发挥了重要作用。破锋八刀的发展是中西军事思想与技术融合的代表,展示了中国武术在适应现代化战争环境中的演变与创新。这套刀法先后多次在央视的新闻报道与纪录片中得到介绍,目前也是马廉祯教授的研究生团队所必修的技能之一。

弓箭的出现是人类早期文明发展最重要的代表性成果之一,它源远流长,内容丰富,蕴涵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不但具有体育价值,也是研究几千年来人类文化交流融合最典型最生动的例证。中心所收藏的这把乌兹钢钢弓,虽然来自19世纪末的莫卧儿帝国(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但是形制却与我国明代的小梢弓高度相似,实际上当时这两个不同地区所使用的弓箭在制作工艺外形设计,甚至使用方式上,都存在极大的相似性。这些都证明了古代域内外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华师×少林,强强联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华师×少林,强强联手

 华师×少林,强强联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华师×少林,强强联手

除了文献和兵器典藏,中心的宝贵研究成果就当数是3D动态捕捉技术了。这项技术通过精准记录分析,揭示动作的生物力学机制,突破了传统研究方法的局限,实现对少林功夫、养生功法等进行精细化、量化分析。

其实早在2009年,马廉祯就与香港中华国术总会、香港城市大学进行了动作捕捉方面的合作研究。谈及发展这项技术的目的,马廉祯说:“当时的初衷很简单,就是尽可能的将民间武艺代表性的人及其对应的权数都记录下来,不要让他们消失在历史中。”中心成立后,这项研究的成果也随之落地。至今为止,中心也与香港及其他相关研究机构开展过两次相关专业领域的国际性会议。

在学校、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中心自成立以来,先后出版多部专业论文集、教材等,同时在中国大学生慕课成功上线《中国传统射箭》《中国短兵》两门课程。

中心链接内外,沟通上下

以传播少林文化

培养高水平人才为己任

怀满腔热情,步步向前

传承少林 武韵飞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深厚的学术力量与文化底蕴支持下,中心积极承办各类活动,将中国传统武艺向世界娓娓道来,讲述少林功夫独特的禅武医一体式发展结构,叙说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武艺的灿烂辉煌。

2023年8月18日至8月20日,体育科学学院与中国嵩山少林寺合作举办了2023年“少林文化与健康科学研讨会”,旨在加快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通过此次研讨会,中心进一步推动了少林文化在健康科学领域的研究与社会化,丰富了中华民族体育精神,增强了少林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022年9月15至21日,在体育科学学院举办的系列科普活动期间,少林健康与科学研究中心就承办了两场“中国古代武艺文化科普展演”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国古代武艺文化科普展演(一)暨中国长短兵交流赛”活动现场,中心向大家科普了中国刀剑文化与相关知识,与校武术队和校国术社成员进行了联合武术展演,并举行了友好的武术长短兵的交流比赛,从传统体育的角度呈现出中国武术文化的气魄与魅力。这极大地激发了现场活动的热情,也让同学们在武术表演中增长了武艺知识,沉醉于传统武术的荡气回肠。

中心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丰富的学术资源和优异的教学环境吸引了一大批学生来中心学习交流。在中心独特的传帮带培养模式下,教学相长的理念更加突出,培养出了一批能文能武的高水平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成绩绝非一日之功。每天早上两小时的出操,无论刮风下雨他们雷打不动。学业写作与专业训练两手抓,甚至晚上十二点,中心还有低首伏案的身影。“在当下如此焦虑的社会氛围下,还可以埋头读书,勤学苦练,这是很难得的事情。中心的孩子值得我们骄傲。”马廉祯在采访中这样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埋头文海,勤训练

在中心有这样一批坚守者

矢志不渝,奔向前方

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正本清源 坚守传承

中心取得的成效,离不开学校学院的支持,也离不开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发展。虽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民族传统体育”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在马廉祯眼里则大大不然。他表示,民族传统体育其实是一种规模庞大、历史悠久的体育文化,但由于缺乏对其的系统性整理而显得不受重视,才成为时空断层中的尴尬存在。民族传统体育学致力于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构建与现实发展研究,综合学科特色的器物、文献、实践、价值观与精神四大层面,在理论与实践上为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未来中心的发展规划,规模上的扩张从来不是他们所追求的目标。做专做精,提纯专业度,提炼权威性,最大可能地保留纯粹的传统武艺,最终成为中国以及海外民族传统体育文献整理与收集最权威的单位之一,才是坚守者的心之所向。

“我一直以来都有一个重要的梦想,就是能够将中国传统文化结构性地传承下来,特别是以武艺为代表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谈及对于中心的感想时,马廉祯这样说道。虽抱有持之以恒的韧性,但他也表示,个人在时空中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所有的有志之人唯能做到的只有实干,尽个人所有的力量,去将那些传统体育文化中的精华,系统整理并保留地传承下来。而对于所做之工作最后呈现的结果,他则豁达地表示,这并不是我们现在应该去思考的。所以脚踏实地、全心实意地实践,并系统地投入到已有的研究资料当中,才是马廉祯现阶段最关心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大多数人一样,体育科学学院武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阮文翩,在本科时期也对民族传统体育没有过多深刻的认识。在研究民族传统体育中,阮文翩感悟到民族传统体育的深邃广阔。

在“文通武备”的人才培养思路下,他每天都严格地完成早操晚练,学习上则进行文献的学习和整理。说到民族传统体育,阮文翩自豪地介绍道,“在学科方面,团队每年发表论文的数量都不低于7、8篇,同时还有专著、教材、课题等其他成果;在武术竞技方面,我们以博士生、研究生为代表的队伍斩获多项奖项,不出意外都是包揽比赛冠军的。”

阮文翩认为,习武之人并不仅仅是通过学习武术来完成强身健体这样的目的的,更为重要的是在深刻濡染武术习性与文化下,体悟关于一个民族一个文化所亘古流传的体育精神,在体育之风的沐浴下做一个思想饱满而理念内化于心显化于行的人,这也正是民族传统体育结构下深藏的“体用俱备”的核心思想。

感心脏蓬勃跳动

查清气穿行流淌

荟萃古韵风华

承传中华精髓

我们还在路上

小晚已开放投稿通道

期待大家的踊跃投稿

可选购最新华师文创

华南师范大学文创商店

采写丨吴禹萱侯婧宜 王奕雯 王若涵

制图丨李文晖

图片丨由受访者提供

执行编辑丨张颢弋

责任编辑丨卢嘉裕 吴建国 陈婧

初审郑宇云

复审丨林海岸

终审丨周宪

可以第一时间

了解华师最新资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在场 懂你悲喜 给你力量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水电费丨网费丨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