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上世纪末,1994年10月23日,由王扶林担任总导演、中央电视台制作、唐国强、鲍国安等领衔主演的大型历史战争剧集《三国演义》正式在CCTV-1首播。

首播当日时段,收视率就达到了惊人的46.7%,并获得了飞天、金鹰、五个一工程等诸多大奖。

罗贯中的《三国》本就是“四大名著”之一,经典中的经典,再有这样豪华的制作和演员阵容加持,这版《三国演义》自然而然就成了许多人的童年回忆。

“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旋律一响,仿佛就看到了自己八九岁时,一手拿着冰棍,一边坐在电视机前的青涩模样。有趣的是,那个时候的电视机还要不断调试天线,以达到让画面更清晰的效果。

值得一说的是,制作单位和导演团队很用心,罗贯中是由元入明的小说家,而这首《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原作者杨慎也是明代人,原词牌名为《临江仙》。

这首词是杨慎的代表作,亦是他的成名作,我们都知道,诗盛于唐,宋人在诗歌方面找不到更多突破,于是开始填词,元代文化形式又演变成曲、令和杂剧,明朝人被逼近死胡同,于是开始创作小说,“四大名著”其三均出自明人之笔。

在这样的文学背景下,可以说杨慎凭借“一己之力”,让“豪放词”继续星烁生辉,直追前人苏东坡、辛弃疾

然而,杨慎写下这首词时,却是他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可见,磨难未必是一件坏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杨慎出身于豪门,书香世家,从曾祖父杨玫起,一门五世为官,四代出了六个进士和一个状元。

尤其是杨慎的父亲杨廷和,历仕三朝,在相位18年,为明代的肱股之臣,朝廷柱石。

当时有句俗语,称“相如赋、太白诗、东坡文、升庵科第”,“升庵”是杨慎的号,字用修。由此可见,杨氏一门在明代的影响力,可谓煊赫至极。

不仅如此,杨慎的夫人黄峨还是“蜀中四大才女”之一,与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并称。

公元1488年,杨慎出生在四川新都,时杨廷和已经升任翰林院修撰,加上母亲黄氏亦是大家闺秀,所以杨慎自幼就得到了很好的教育,7岁通诗,11岁便开始以诗交游。

公元1499年,杨廷和为祖母叶氏丁忧,杨慎随父亲回到蜀中,时杨慎作《吊古战场文》,因“青楼断红粉之魂,白日照翠苔之骨”等句,得亲友击节称赞。尤其是杨慎的祖父杨春,还建议他模仿贾谊的《过秦论》作文,而杨慎第二天就呈上一篇拟作,亲友称其有贾谊之才。

三年后,杨廷和守孝期满,杨慎随父宦游,因《黄叶诗》轰动京城。时“陵诗派”领袖、内阁首辅李东阳见到这首诗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遂收杨慎为徒。

虽然此时杨慎只有15岁,但结交的都是盛极一时的名士。

公元1507年,20岁的杨慎离京,回家应乡试,入县学,四川提学刘丙批阅杨慎的试卷后叹:我达不到欧阳修那样的成就,但却得到了像苏轼这样的学生。

放榜后,杨慎得第一名,父亲杨廷和却告诉他说:读书第二,登科第三,修身齐家乃是首要之事。

乡试后第二年,杨慎参加会试,主考官王鏊、梁储已将杨慎的文章列为卷首,却不料因烛花落到考卷上,致考卷烧毁,杨慎没有取得名次。

三年后,杨慎再战考场,得殿试第一,以状元登第,授翰林院修撰。

这一年杨慎24岁,正式踏上政治舞台,但等待他的却不是荣华富贵,而是血雨腥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公元1513年,杨慎继母病逝,归蜀服丧,守孝期满后还朝,官复原职。

当时明武宗朱厚照常借“巡边”之名外出游玩,自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等名号,群臣也称他为“威武大将军”而非天子。

杨慎见朱厚照惰于政事,上《丁丑封事》章,指责朱厚照“轻举妄动,非事而游”,不过朱厚照却没有搭理他,依旧沉醉于“沙场梦”中。

因此,杨慎假病辞官,回归故里。时杨廷和为内阁首辅。

公元1521年,朱厚照崩,杨廷和扶其堂弟朱厚熜即位,为明世宗,因此杨慎被召回,继续任翰林院修撰,并参与纂修《武宗实录》。

朱厚熜登基后,首当其冲的麻烦就是“认爹”,这是皇统的大问题,宋代就发生过这样的事,差点动摇国本。

原本朱厚熜是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朱祐杬1519年卒,朱厚熜以世子身份居丧,但此时他已经是皇帝了,所以群臣到底以什么身份、什么礼仪迎接朱厚熜归京,就成了朝堂之上最大的争议点。

当时,张璁、桂萼等新贵为迎合圣意,主张在宪宗与武宗之间,加入兴献王朱祐杬为睿宗,杨廷和父子和许多大臣坚决反对。

杨廷和想要把武宗、世宗的堂兄弟变成亲兄弟关系,因此礼部尚书毛澄根据杨廷和的授意,定议朱厚熜以皇太子身份即位,行皇太子仪。

可是,朱厚照在遗诏中写:朕疾弥留,储嗣未建,朕皇考亲弟兴献王长子厚熜年已长成,贤明仁孝,伦序当立,已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奉祀宗庙。

同时,武宗之母慈寿皇太后也颁发了懿旨:皇帝寝疾弥留,已迎取兴献王长子厚熜来京,嗣皇帝位,一应事务俱待嗣君至日处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朱厚熜不干了,遗诏明明说“嗣皇帝位”,我是来接班皇位的,凭什么让我以“皇太子”身份登基?

尽管杨廷和一再坚持以礼部拟定的仪式办,可朱厚熜不听,竟到行殿中接受了劝进表,由大明门直入京师,拜了神案后就草草即位了。

三天后,朱厚熜让礼部再议老爹兴献王的称号,群臣一直在讨论,皇帝一直在催促,于是这件事吵吵闹闹竟持续了三年。

公元1524年,杨廷和请求辞官,朱厚熜责备他不该把这些争议归咎于君上,不符为臣之道,但仍赐他加盖玉玺的书券,荫封不减,待遇不减。

杨廷和归隐后,“大礼议”风波再起,杨慎同36人上《乞赐罢归疏》辞职,不愿与张璁、桂萼等“无耻小人”同列共事。

朝堂之上,群臣唇枪舌剑,相互攻击。下朝后,杨慎激动地说: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义死节,正在今日!

于是,这些人相约金水桥南,携229人到左顺门前候旨,朱厚熜大怒,将带头八人下诏狱。杨慎再带群臣抗议非法逮捕朝臣,痛哭宫廷,朱厚熜完全不退缩,再抓134人入诏狱,杨慎被廷杖,差点打死。

两天后,朱厚熜怒气未消,再次对杨慎用刑,隔10日,再廷杖一次,后充军云南永昌卫。

这一年,杨慎37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听闻杨慎入狱后,妻子黄峨行船月余,从蜀中赶到京城,打算陪夫君共进退。

彼时的云南被称为“蛮荒瘴疠之乡”或“不毛之地”,黄峨在渡口见到杨慎时,杨慎身戴枷锁,骨瘦如柴,因此黄峨痛哭失声,决定一路照顾杨慎至云南。

夫妻行至江陵驿站时,杨慎见妻子疲惫不堪,就让她回新都老家,家里老小还需要人照顾。因此临别之际,杨慎作《临江仙》相送:

楚塞巴山横渡口,行人莫上江楼。征骖去棹两悠悠。相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

却羡多情沙上鸟,双飞双宿河洲。今宵明月为谁留。团团清影好,偏照别离愁。

黄峨见此词后,悲痛欲绝,在回新都的途中写下了《寄夫》:

雁飞曾不到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

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诏风烟君断肠。

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

相怜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

后又作《寄升庵》:

晴雨酿春寒,见繁花树树,残泥涂满眼。登临倦,江流几湾?

云山几盘?天涯极目空肠断,寄书难。无情征雁,飞不到滇南。

黄峨为工部尚书黄珂之女,幼有诗名,十几岁就写下了《闺中即事》:

金钗笑刺红窗纸,引入梅花一线香。

蝼蚁也怜春色早,倒拖花瓣上东墙。

黄、杨两家本就交好,杨慎考中状元的同一年,黄珂因功晋升为左侍郎,因此黄娥随父入京。几年后,黄珂罢官,黄娥有感于京中往事,故作《玉堂客》:

东风芳草竟芊绵,何处是王孙故园?梦断魂劳人又远,对花枝,空忆当年……

杨慎读到这首词后,很是喜欢,在征得父亲的同意后,便上门求亲,因黄峨对杨慎的才华垂慕已久,所以两个人的婚事一拍即合。

这场婚礼办得很隆重,时有“尚书女儿知府妹、宰相媳妇状元妻”之美谈。

杨慎被贬云南后3年,杨廷和病重,杨慎赶回新都探亲,夫妻俩才得以见面。此间,一直是黄娥在操持家务,含辛茹苦。相思惦念时,夫妻二人就以诗词互寄的方式慰藉抒怀,彼此依靠,不离不弃。

人只有在患难时,才能见到真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实际上,杨慎被流放云南充军后,不但没有沮丧,反而将许多事都看透了。

他效仿苏东坡,寄情于山水,钻研学问,那首著名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作于此间。同时,杨慎还为白族修史,开办讲学活动,三十年间,著书四十余种,培养了无数人才。

公元1526年,杨廷和病重,杨慎表请归乡省亲,得以短暂和家人团聚。

三年后,杨廷和病逝,杨慎回家治丧,期满后再归云南,得当地民众爱戴,地方官员也对他礼敬有加。

公元1538年,给事中顾存仁上疏,请求赦免杨慎,被世宗廷杖六十,贬为庶民。此时距离杨慎被流放云南,已经过去了15年。

整个世宗朝,一共有六次大赦,可杨慎一次都没有得到赦免,按律年满60者可以赎身返家,但因无人敢提及此事,杨慎一直留在云南。

公元1553年,杨慎66岁,在黔国公沐朝弼的帮助下,举家迁往四川,寄寓江阳,但因遭人检举,5年后又被押解回云南。

公元1559年8月8日,杨慎在昆明逝世,终年72岁,临终时,还以“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后身”勉励后人。

黄娥闻此噩耗后,以花甲之龄徒步云南奔丧,后扶柩归里,安葬新都。夫妻之情,为时人所颂。

纵观杨慎这一生,才情绝唱千古,精通诗词、书法、绘画、经学等,奈何因“大礼议”事件,被流放云南30年,最终在孤独中离世。

但杨慎在文学上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他一生著作多达四百余种,涉及经史方志、天文地理、金石书画、音乐戏剧、宗教语言、民俗民族等,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风气之外。

因此,杨慎被誉为“明代三才子”之首,与解缙、徐渭齐名。